文学文本的修辞建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

2015-09-10 07:22魏纪东暴颖捷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信息熵

魏纪东 暴颖捷

摘 要: 近年来,“熵”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修辞结构的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 修辞结构理论 信息熵 文学文本

1.引言

由美国学者W.Mann和S.Thompson于1983年创立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简称RST)涵盖了所有参与语篇建构的关联结构,这一泛修辞理论中无疑也包括纯属“元修辞”(Bartsch 1998;Liebersohn 2011)范畴的组篇辞格。在RST最初的23种连贯关系中,就有8种关系属于组篇辞格。因为RST的结构关系数目是开放性的(王伟,1994),无论是一致式结构关系,抑或是修辞式结构关系,只要其符合RST的最低准入规则这一阈限,即只要该结构关系具有超句组篇潜势,就可归到RST麾下。无疑,此种修辞结构理论非常适合于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德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R.Clausius于1865年第一次提出了“熵”(entropy)理论,在其基础上比利时物理学家兼化学家I.Prigogine从热力学及统计物理熵的概念出发,于1969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DST)),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从外界获得负熵流,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该理论是承接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具有普适性的哲学基础、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理论。具体到修辞结构,在承认它与普通一致式语言结构具有同构性和共相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在消除最大信息正熵,获得最大信息量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生成负熵流的独特机制。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作为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文学文体,正是在运用各种修辞性手段的基础上,连句成段,建构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篇,从最初语料和能量的消耗,语言中信息从混沌到有序的转换,再到最终文学文本的产生,正与耗散结构理论相恰合。值得一提的是,以前苏联洛特曼为代表的塔尔图学派以现代信息学理论对文学文本的研究对当代文艺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洛特曼(1977)在《艺术文本的结构》中认为文学文本就是一个无尽的信息源。本文将修辞结构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对文学文本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探讨修辞结构中耗散结构的信息熵对于文学文本的建构。

2.语言与信息熵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所谓信息,就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文字、符号或者图像对事物各种状态、方式及对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描述。信息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在描述过程中能消除信息接收者对事件的不确定性,即得到信息。一般而论,有意义的语言就具有信息性,文学文本的语言更是蕴含了大量信息,与普通自然语言中信息直接在说话者之间传递不同,在文学文本中,则是文本的众多语言结构起到关键性作用,即通过不通的修辞结构,如隐喻和转喻等,在层层结构的铺垫转折下,向其读者提供大量信息。并且,富含大量新信息流的文学文本在传达意义时所包含的能量比普通自然语言要更大,更具活力。读者在理解文学文本时,往往能够透过语言元素的本身,体会到作者想要传导的更加深层的本质内涵,看到所有元素的意义。这些信息素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熵。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熵解释为,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状态的一种度量或者某些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广义上讲,熵(entropy)的概念主要来自控制论和信息论,应用于描述任何一种物质运动方式(包括粒子的热运动乃至生命现象)的混乱度或无序度,而它的矛盾对立面叫负熵或信息量,是组织结构复杂程度或有序度的表示。耗散结构理论既然是研究系统由无序到有序、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转化的机制和规律的理论,以此考察人类的语言系统或其某个次系统如语篇系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一般而论,一个语言结构的创生过程就是能量和相关材料的消耗、转换过程,是耗散结构的作用过程。语言生产者和接受者都会对语言信息经历由最初的混乱无序到最终的清晰有序的过程。过程结束比过程开始的不确定情况减少了,就可称之为该结构得到了负熵流。有意义的语言就是具有信息性,而信息量的大小是与信息熵相对的,语言信息量的增加意味着信息熵的减少。再具体到修辞结构,在承认它与普通一致式语言结构具有同构性和共相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在消除最大信息熵,获得最大信息量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生成负熵流的独特机制。

3.修辞建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

在修辞性语篇的建构过程中,文学文本中的各系统按其组织结构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无序的和有序的、低级有序的和高级有序的结构。由此可知,这一开放的耗散结构体呈现出典型的极性(polarity)特征,在两极之间,在语篇建构之前,其嫡值最大,其有效能量处于完全耗散状态,也就是处于混乱度最大状态;相反,在语篇建构之后,其嫡值最小,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其有效能量处于最大值,整个系统自然处于最有序状态。

首先,由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发散向文本建构所引起的信息诉求犹如热力学理论中冷源对热源的信号引导,而由主题限定的语义内容即是要向文本传输的大量信息流,但该信息流想要构成文本需经过各种信息转换才能变为负熵流信息。其间,混乱无序的信息熵或相关语料需进行系统的过滤筛选,这种筛选包括以语义或结构辞格组成修辞结构以表达信息,尽管此过程或许会导致熵耗散甚至有用信息的损耗,但重要且关键的信息还是以有序的主-述位推进方式创生出语义事件,从而以负熵流的出现和信息量的有效转换完成语篇信息的加工,即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修辞性语篇,即具有艺术性语言的文学文本。

通常情况下,一个修辞事件由一系列连续的修辞行为组成,它既可以是语义修辞性的连贯,又可以是结构修辞性的衔接,二者都需要一个主题作为统摄文学文本连接的指针,且各自在整体上都具有完形性特征。其系列行为的延续过程即是对文学文本的建构过程。修辞行为愈多所形成的语段或语篇就愈长,对其主题的表达就愈加详尽和明确。

由此可见,组成文学文本的各种结构,特别是修辞结构是文学文本信息熵进行重组传导的重要载体,文本的内容与结构就如鱼与水之间的关系一样,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本的思想与内容等信息熵只有在各种精妙的修辞结构之间层层传导,逐步递进,才能区别于普通自然语言的形式,传递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各种信息熵才能变得更加有序,更加充满意义。

4.熵的增减对理解文学文本的意义

在修辞建构的过程中,信息熵在语篇建构中显示出独有特性,这不仅体现在作为信息转换的载体即各种文本结构的复杂度上,更反映在在文学文本建构之初,熵值的增加,系统的无序,在文本在修辞组织结构中,熵值的减少,文本作为整个系统的有序方面。

与普通自然语言相比,在能量和材料的等量耗散即在等量熵增情况下,文学文本却能承载和转换更多的信息量。但就信息层而言,对此类包含修辞结构的文学文本中的信息加工自然会导致更大的熵增,在文学文本建构中,修辞结构的密度愈高意味着文本的信息性愈强,文本的张力就愈大,语用语效也愈高,当然,其代价就是熵增相应愈大。因为对信息接受者需要更多认知系统的参与,所以,信息加工机制愈复杂,所产生的熵也相应地多。这种意义上“熵增”正是文学文本具有艺术价值的最大特征,在文学文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首先是通过各种文学文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文本在这里相当于一个贮存了大量信息的载体,文学文本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而读者的阅读过程则可以看做是对文本中大量信息的接受、整合过程。文学文本通过极小的篇幅及精炼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大量的隐藏在文本语言下的思想内涵,在读者进行文本阅读时,往往会把这种隐性的信息熵在各自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理解的不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开创性地填补作者在文本建构时留下的空白,赋予作品新的意义。这正是经典的文学文本在不同时代都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历久弥新的意义所在。

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在文学文本创作过程中“熵减”具有的使文本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的巨大作用,“熵增”的合理运用也同样可以对读者产生的巨大潜在影响。熵增意味着系统各方面的情形向不确定的方向发展或读者思维无序化的扩大。这种变化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及创造力。

5.结语

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本文将修辞结构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对文学文本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可以从语言的信息熵看其对文学文本的建构作用。文学文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类型,其信息熵不是单层面的线性结构,而是由多层信息组成的聚合体。对这种复多型信息熵的剖析既可以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又可以反过来丰富耗散结构的理论内容。从修辞学的维度将耗散结构及其信息熵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这也为修辞结构理论和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姜璐.熵——系统科学基本概念[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

[3]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洛特曼,著.王坤,译.艺术文本的结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RST中耗散结构的阈限:辞格的负熵流创生及其语篇建模”(编号:11YJA740096)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修辞结构中DST的信息熵对文学文本的建构研究”(2015-ZD-20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熵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基于信息熵模糊物元的公路边坡支护方案优选研究
基于小波奇异信息熵的10kV供电系统故障选线研究与仿真
基于信息熵的实验教学量化研究
基于信息熵赋权法优化哮喘方醇提工艺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雷达动态自适应选择跟踪方法
改进的信息熵模型在区域水文站网优化布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熵的IITFN多属性决策方法
基于信息熵的循环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泊松分布信息熵的性质和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