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徽章(或校徽)设计审美内涵的差异

2015-09-10 07:22项海林
考试周刊 2015年83期
关键词:中西方校徽内涵

项海林

摘 要: 在西方,徽章(badge)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徽章的使用同样源远流长。本文就中西方徽章、校徽的不同文化,分析其设计审美内涵的差异。

关键词: 中西方 徽章文化 校徽 内涵 差异

移步在各大学校园中,稍加留心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校徽形状多用圆形,而西方大学校徽则多采取盾牌样式;就连中西方的法庭等地方的徽章也会有这样类似的特点。本文就中西方徽章、校徽的不同文化,谈谈其设计审美内涵的差异。

一、西方的徽章文化与校徽

在西方,徽章(badge)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世纪,它一般是作为贵重的装饰物存在的,一般以珠宝制成。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它渐渐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使用范围也扩大到了方方面面。家族、宗教、政治派别,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徽章,以阐明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精神传承或地位权势等。例如在英国,玫瑰战争(即WarsoftheRoses,又称蔷薇战争,是1455─1485年间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而进行的内战)期间,徽章就得到了极大量的使用,用以表彰与激励在战争中表现英勇的军士。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两个家族的徽章都是玫瑰,这场战争才是以玫瑰命名的(图1)。

图1 左:兰开斯特家族的红玫瑰徽章;右:约克家族的白玫瑰徽章

从这一演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西方,徽章的设计蕴涵是不断拓展的。从根本上看,个人的思想解放、宗教的圣严气质是影响其理念的两方面;具体地讲,尚勇的冒险精神与自由的科学文化精神是其鲜明设计性格。总体来说,它以价值为标志、精神为生命,以此彰明自身独特的存在。自然地,自从中世纪大学(university)教育在欧洲兴起以后,校徽(school badge)就成了每个学校必具的标志。西方大学校徽继承了徽彰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是其最典型的代表。它们一般多是盾牌(shield)式的,这鲜明展现了他们骑士般的崇尚勇敢的精神(图2)。

图2 左: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徽;右:剑桥大学的校徽

二、中国的徽章与校徽

在中国,徽章的使用同样源远流长。古代的虎符其实就是皇族兵权的象征。在形成现在国家观念之前,中国历朝用的象征一直是龙。据考证,龙或龙旗自夏朝就开始使用了。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共同的徽章。1955年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更是将中国人设计、使用徽章的最早观念雏形上推到了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自春秋以降,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就把统一、和谐与阴阳相辅相成的观念注入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图3)。

图3 左: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右:中国图腾(龙)

圆润与刚毅的结合,变化与守正的并用,自彼以后就成了中国人文化性格的主要一面。这也体现在如今中国大学校徽的设计之中;它们多数采用的圆形轮廓(如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徽),就是这一点的辅证之一。(图4)

图4 左:苏州大学校徽;右:中国人民大学校徽

三、结语

西方人注重个人精神,尊崇自由、勇敢与追求真理;中国人着意统一和谐,颂扬平和、觉解与顺应天道。这从各自的徽章、校徽设计中就可窥见一二。这也反映在校训上:西方大学校训多与追求真理有关;中国大学多与修身养性有关。其实真正的思想是统一的;现代社会,文化也应当在各民族中被互相学习。这也是设计领域同样需要加以借鉴的。最后以一张图表明这种思想。下图是著名物理学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丹麦语:Niels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设计的家族徽章(图5),其中就采用了中国的太极图。玻尔来过中国,深受中国天人合一、阴阳相生文化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图5 玻尔家族徽章

猜你喜欢
中西方校徽内涵
校徽隐藏着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
火了高校校徽
校徽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