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新教材的课外阅读指导

2015-09-10 07:22熊立军
考试周刊 2015年86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中职语文课外阅读

熊立军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封闭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相对封闭,渠道单一,因而效益不高。为了提高中职生语文创新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其次,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封闭状态。语文教学在课堂——教材——学生三点之间循环。语文学习的空间相对封闭,渠道单一,因而效益不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六点:一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并没有从语文课之外输入能量的自觉行为,对伴随其间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二是中职语文教材课文数量不足,学生阅读量少;学生语文积累不够,感悟能力差。三是学生的写作动力多源于外动力,即外部(他人或团体)对学生规定写作任务,提出写作要求,学生必须根据别人的意志愿望或限制条件进行写作。这种写作,学生表现被动应付,缺乏情感,一般不容易开发智力潜能,文章多为应付之作。四是中职语文现行的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而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视野、阅读审美、阅读批判、阅读创造等深入生活和深入心灵的阅读缺乏研究。五是在职业学校语文现行的教学方面,多数地方还存在对口单招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对于实用性强的听力和口语交际重视不够,以致学生在朗读时结结巴巴,表情呆板;在与人交谈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词不达意,应变、创新能力差。六是职业学校生作文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作文中套话太多,公式化倾向严重,编造痕迹太多。说大话、套话和假话的现象严重存在。为了初步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问题,提高中职生语文创新能力,有必要对提高中职生语文水平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符合职业学校听说读写教学规律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加强语文课外阅读,能大面积提高职业学校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并能极大地提高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益。阅读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学生的阅读往往处于无计划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一、指导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目前中职语文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语文课标,但我们可以参考普高的标准。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首先,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翔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要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当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

二、指导阅读方法

新教材中强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的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1978年,吕叔湘先生在一封关于语文教学的信里有这么一句话:“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的部分,省略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和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四、指导学会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独到见解。与人交流,要平等相待、以诚相见,这一点很重要。不要自视清高、孤傲自赏、自命不凡;无需自卑自轻、自我封闭;不能私心太重、强词夺理;而应该平等地、真诚地、谦和地、友好地、主动地、开诚布公地、热情大方地互相沟通和交流。但有时候,视情况不同,或许还需要来点严肃的、郑重的、激烈的、针锋相对的言辞和争论,也是一种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深入的思考。另外,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观看影视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我们应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教师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巩固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如学生能找出两者在叙述事件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他们便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六、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往往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作家传记,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经历等知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归纳作品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归纳作品中所叙述的事件、人物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透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问题。特别向学生说明作品中任务的思想观念不能与作家思想观念等同看法。指导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手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的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鉴别作品属于什么派别,以及其主要特色。引导学生利用名人、名家的评论理解作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指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悟、体验等,就同一部作品的理解,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指导联系课堂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中外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再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有关原著,找出自己在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弥补,指导他们学习使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学习运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写人记事等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作文水平便会稳步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就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中职语文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