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促反思,反思促提升

2015-09-10 20:05钱卫娟
考试周刊 2015年86期
关键词:公开课讲座案例

钱卫娟

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吴沁老师的讲座《教学反思、案例及论文的写作》。学习后,感触颇多,对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撰写教学案例等有了较深的认识。下面我谈谈一些体会。

一、学会反思,提高教学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要求老师多注意教学后的反思,并且要求在备课笔记中以教学后记的形式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但对“如何反思”、“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等内容未有过科学的思考,反思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得与失,对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这样安排的利与弊,未作深入的思考,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环节一环,对课前的准备、对学生情况的准确分析、课后辅导如何才是对课堂教学真正有利等方面并未真正列入反思的范畴。学习了吴沁老师阐述的教学反思理念和具体案例,我真正意识到科学地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回想以前,对每一次的公开课不可谓不重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可每次上下来总有遗憾,那就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事后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譬如教学内容安排多了,教学设计过于理想化。但因为反思不够全面,或者说未能抓住要害,类似的问题还是经常出现。现在静下心来想想,对照教学反思应包括的方面,发现是自己对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一块指导不够,以为布置了预习作业,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就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学生虽然完成了预习作业,但很大程度上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上,课堂上如果进度太快,学生对重要语句的解读不够,那么教案设计得再好,教学任务也是无法正常完成的,即使完成,也是“夹生饭”。最近一次的《大地上的事情》公开课,教学任务能较好完成,其实正是得益于课前预习指导的到位。课前我布置学生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根据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找出本文描写精彩的语段,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找出在理解上有难度的句子,等等,让学生一步一步熟悉文本,课堂上再根据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对照、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逐步深入文本所要传达的旨意和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教学任务在师生有效的互动中一一解决。听吴老师的讲座,我真正意识到怎样的教学反思才是真正有效的,在怎样的反思中才能逐步提高教学素养。这些意义非凡的反思累积起来,再整理一下,就是一篇篇有科研价值的论文。

二、重视教学案例的写作,加速自身成长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与教育理论学习关系非常密切:过于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于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不足。案例研究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教学案例的编写有如此多的好处,但以前因为觉得自身教学理论不够丰富,对教学案例的写作心生畏惧。吴老师的讲座告诉我们,教学案例的写作没有太深奥之处,有模式可遵循,只要能注意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教学案例人人都可以尝试。回顾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一个人物的分析、一篇美文的朗读、赏析的处理……都可以成为教学案例,通过场景的再现,深入分析结果生成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避免或扬长,这对以后的教学是不无裨益的。在案例的写作过程中,因为原理的缺失可以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其实这样的反思才是深入的,才能真正加速教师的成长。

教学无处不是学问,只要静下心来,多聆听名师们的教诲,多一些对教学的敬畏,教学中一些自认为深奥的地方,自以为能力不及的地方,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思促使自己成长,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场景中得心应手;使学生不再抱怨语文课堂的说教、文本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疏离,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获取积极的养料,从美文的阅读赏析中陶冶情操。

猜你喜欢
公开课讲座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第一次公开课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