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课堂中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2015-09-10 00:12李华红
考试周刊 2015年87期
关键词:导入环节学习积极性生物教学

李华红

摘 要: 导入环节是驱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设计实施好导入环节对每个教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生物课堂教学实例,围绕四种导入方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导入环节 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有效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一来,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转变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了。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就是课前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在讲课之前帮助教师和学生恰当、有效地导入新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旦导入设计的科学有效,就会直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接下来整堂课所实施的教学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在生物课堂上,有效导入需要遵循这样四个原则:简洁性、生动性、目的性和多样性,只有遵循这四个原则的导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导入功能。遵循以上四个原则,在生物课堂上,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应用与导入环节呢?

一、直观导入法

由于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涉及大量的微观世界的知识,一旦教师所讲的内容用肉眼难以观察到,学生就只能通过思维想象理解某些微观知识,这样必然会造成生物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的增强,从而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阻滞。如果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就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能在直观材料的刺激下产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针对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在生物课堂导入方法中,直观导入法是一个常用的导入手段。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细胞膜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等抽象性很强的知识点时,就在上课的一开始给学生呈现生物模型,模型一拿出来,学生就立刻被模型吸引住,都非常认真地观察教师手中的模型。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模型导入,学生一下子就清楚立体地看到细胞膜的结构、DNA分组的双螺旋结构,接下来结合模型,笔者再进行知识讲解,学生不但兴趣很浓,理解也更深刻。

二、复习式导入

生物学科在知识系统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生物学科各个章节的知识之间存在前后相依、密切联系的特点。依据这一学科特点,依赖于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诞生的复习式导入方式就这样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之中。例如,笔者在讲“DNA复制”这节内容之前,考虑到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习的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于是在讲新课之前就带领学生先把这部分内容复习一遍,并提出问题:“DNA怎样实现准确的复制?”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让学生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顺利地进入接下来要讲的新内容的范畴,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对接。这种复习式导入不但便于教师设计操作,而且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更可以强化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便于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三、问题式导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在导入环节,提问的恰当运用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导入技巧。问题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源泉,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迅速调动人们的思维积极性,同样在导入环节,教师如果围绕接下来的新课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则学生的思维自然会被这些问题驱动,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例如笔者在讲“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节内容时,在开讲之前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之上的,而染色体又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并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基因与遗传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关系呢?他们之间是否可以画等号呢?”[1]这个问题的提出,基本上就点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而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给接下来要讲的“基因是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样一个知识点打好了思维基础。

四、谚语、俗语导入法

生物学科是一门来源于大自然本身、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的一门科学,而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掌握了很多的生物知识,而这些生物知识很多都蕴含在口口相传的俗语、谚语之中。这些俗语、谚语不但蕴含丰富的生物知识,内容本身也很生动有趣。因此,我们在设计生物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以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谚语、俗语作为导入方法,这样往往会取得非常不错的导入效果。例如,讲到“遗传与变异”时,以一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谚语作为导入语,瞬间就把学生逗乐,同时,简单直白地说明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还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等也蕴含“遗传与变异”的生物科学在其中。这些丰富而带有趣味性的谚语、俗语一旦运用恰当,会给导入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在生物课堂上,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导入方式,像多媒体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是常用且有效的导入方法。各种导入方法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恰不恰当之分,教师只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设计最恰当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发挥导入功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导入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王翠云.生物课堂导入策略[J].黑河教育,2008(02).

[3]孙丽华.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导入[J].中小学电教,2003(04).

猜你喜欢
导入环节学习积极性生物教学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浅析
精心预设导入环节 开好课堂教学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