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堂一份宁静

2015-09-10 23:17曹佳敏
考试周刊 2015年56期
关键词:静思宁静语文课堂

曹佳敏

摘 要: “宁静”,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品质,反思当下热闹的语文课堂,学生少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课堂失去了有效性。教师迫切要把“宁静”还给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宁静 静读 静思 静听

新课改之后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一张张一闪而过令学生目不暇接的幻灯片和长时间播放的音乐、朗诵和课文视频,更有按照老师的要求频繁进行的小组讨论甚至是辩论和表演,这一派繁荣而热闹的场景让语文课堂失去了有效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许,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应该是语文课堂的一片宁静空间,让师生静心潜读、静思凝神、静默倾听,这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新追求。

一、静心潜读,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课堂时常充斥着朗朗的读书声,有的教师喜欢组织各种方式的朗读,如齐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跟着配乐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课堂看似缤纷多彩。但学生真正读进去了吗?而且,教师经常是未等学生把课本读通顺,便忙着组织课堂交流了。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没有浮躁、没有干扰的“静场”,学生在这个“静场”中原原本本对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的心灵交流,感受文字背后鲜活的思想。比如教授古诗崔颢的《黄鹤楼》时,我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静静读诗的“静场”,先不急着分析古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咏读感受和想象诗歌所呈现的黄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白云缭绕、气势恢宏的画面,通过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体悟在这画面之中所蕴含的仙去楼空、岁月不在、世事苍茫之感,同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这画面之中,诗人“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登楼独望故乡的形象。这些画意诗情,只有在平心静气、深入地静读中才能更好地生成,它们远比教师的讲解要来得更鲜活更深刻。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给足时间让学生静心潜读,全体师生沉浸于作品中的静悄悄的默读场面,同样是一种撼人心魄的美,一种外静内动的美。

二、静思凝神,让学生迸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上的提问是需要学生静心思考的,可老师却常常操之过急,甚至越俎代庖。问题提出后,学生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老师就开始指名学生作答;提出问题后,学生一时没有反应,出现静寂无声的场面时,教师就越俎代庖,急不可耐地奉送答案。这样,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都是草草“收场”,教师的任务完成了,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根本没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收获的仅仅是教师“灌”进去的所谓“正确”答案而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有效的语文课堂、真实的自主学习,应该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空。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学有收获,能自主认知、自主发现、自主建构,就要有一个静思的时空。

“静能生慧”,在“安静”中方能追求“个性化”的思考,调动每个个体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认同、反思和体验的习惯。比如教授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时,我们不用急着分析和讲解,可以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照书上的注释,借助参考资料疏通课文、提出疑惑。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们再相机点拨,引发议论,就会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必吝啬课堂时间,不妨多一份耐心,“请大家独立思考几分钟”,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有个性,更有深度,接下来的课堂对话中一定会碰撞出奇妙的思维火花。

三、静默倾听,让学生学有所获

老师们常常热衷于让学生说话,鼓励学生发表心得,课堂“说”声琅琅,难以看到静心倾听的场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孩子们的手早已举起,特别是初一学生,嘴里还喊着:“我来,我来!”或者是一个学生刚回答完问题,其他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七嘴八舌地评论起来。学生只顾着自己表达,而没有注意别人的发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因为知识更多的是以口述的形式传递的,耳朵吸收存储信息的功能就跃居于眼睛之上。强调课堂上需要解放孩子的口、眼、手、心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打开孩子的耳朵,引领他们“听世界”。听,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个比较、发现,催生新思想的过程。

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切忌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好表率。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还应营造宁静、和谐的倾听环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可通过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倾听,在课堂中应经常这样说:“你听得真认真,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老师总是把机会奖励给认真倾听的同学噢。”一个眼神,一句称赞,一个微笑……都是学生静心倾听的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比如:“某某同学的这个词语用得很不错,你能起来重复一下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价同学的回答。学会倾听,语文课堂将变得更生动,更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宁静”,是一种境界,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简约、走向真实;是一种象征,标志着语文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宁静以致远”,从“宁静”做起,期待语文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善听善思的宁静,憧憬语文教学多一分和谐平衡的宁静。

猜你喜欢
静思宁静语文课堂
宁静之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静思》 《泪》
《巷口的宁静》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