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社会中的耻感文化差异

2015-09-10 07:22周爱军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耻感文化差异

周爱军

摘 要: 中国耻感文化发端于传统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评价促进手段,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引导人们内在自省,提高改过迁善、见贤思齐的道德修养。日本文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耻感”强调外界力量对个人的约束,虽含有中国传统耻感文化评价手段,但受岛国文化的扭曲,缺失促进道德修养的要义,在内容上产生异化。

关键词: 中日社会 耻感 文化差异

耻感,即羞耻之心,是人在外来力量的刺激下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受。一般来说所谓的“耻感”,代表是日本文化。在《菊与刀》中,本尼迪克特分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强调了耻感对日本人的作用。“耻感文化”是国内外研究者对东方文化的概括,以区别于西方“罪感文化”。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富有深刻的道德伦理价值,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文化,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耻感文化,主要通过儒家思想的传播深入中国社会的普通家庭,在中国人日常行为中得以体现。

一、中国传统耻感文化渊源和当下发展现状

中国古代的“耻感文化”强调外在约束力,主要体现公众对个人行为的反应与评价。孟子认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如果人感到自己的行为被他人钦佩、敬仰,就会产生荣誉感,如果被他人鄙视、贬斥,就会产生“羞耻之心”。具有耻感文化特质的人,受到“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社会约束,虽然未必能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但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却能有效维持大众的社会伦理秩序。耻感文化利用社会道德的约束力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和道德意识。以道德力量调节社会关系,调节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耻感文化使人们具有荣誉观念,帮助人们进行道德价值判断,规范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能促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激发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向上,调节社会关系,增进人际交往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综观耻感文化体系,可以看出它立足于个人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具体表现为内外两个层面。当前,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个别人身上出现耻感淡漠、道德失范的情况下,深刻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积极因素,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①。

二、日本人的耻感文化

日本人非常注重社会对个人的评价,“羞耻之心”是对别人评价产生的反应,这种文化更注重外在力量约束。一旦人违背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就会产生羞耻和罪感心理。具有耻感意识的人多由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缺乏个人主张,以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识做事,一旦失去这种约束,就必然导致各种畸形社会现象发生。日本人从小受到“嘲讽”教育,父母通过贬低、遗弃自己的孩子,抬高他人的手段实现,给日本人心理和性格带来极大影响。随着这种心理产生的是极度的耻辱感,使他们不敢直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害怕内心自然感情地流露,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束缚在社会道德当中。“知耻”是日本人的德行之本,是行善的基石,“知耻之人”是有德行、重名誉之人。

三、中日耻感文化差异

中国人很重视“知耻”,将耻感作为一种道德评价手段,崇尚真、善、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把耻辱感内化,从而约束自己的心性。古代文化经典大都把“知耻”作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底线,“礼义廉耻”四字格言便是以“耻”归结。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向内要求人慎独内省、行己有耻、崇尚操守,而且向外要求人改过迁善、见贤思齐,形成立足于耻感文化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从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行为②。

日本人的罪恶感一般在背叛自己所属的集团利益,失去群体信任时才会产生。土居健郎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中说:“在日本这个社会,即便出了丑闻,一般不会过多地去追究个人责任,有关联的人会承担某种责任而主动提出辞职。说明日本人的罪恶感与耻辱心是一体的,人们往往优先考虑所属群体的利益,出了丑闻会感到耻辱与罪恶。即使本人没有直接责任,出于连带责任意识也要主动辞职,这成了日本人的社会习惯。如因某种理由而无法遵循社会习惯,事后也会为此痛苦不堪。”在某种程度上用耻感绑架道德,用集体行为掩盖、违背社会法则,这就是日本人:一边注重社会规范的约束,一边做事放荡不羁、毫无顾忌;一面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一面却不愿真诚地向受害人道歉。没有一种文化能像日本文化那样充满了矛盾,而这些矛盾共生并存在同一种文化中。

注释:

①②万永绘.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人民网.

参考文献:

[1][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0.

[2]万永绘.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人民网,2010.

[3]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中曾干枝.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东京讲谈社,1986.

猜你喜欢
耻感文化差异
消失的耻感
耻感、耻感伦理与转型期道德建设
——评章越松著《社会转型下的耻感伦理研究》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消失的耻感
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实效性和平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