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习作“三部曲”

2015-09-10 07:22杨丽芳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三部曲习作实验

杨丽芳

一、于无声处,快乐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习作好坏的关键在于素材是否真实感人。

1.在游玩中积累素材。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能表现人的最真实内心世界。春暖花开之时,带上学生去踏青,他们欢呼雀跃,如放飞的小鸟,在田野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时而采集标本,时而浅尝溪水,时而举目远眺,时而驻足探讨。此时紧按快门,用胶卷记录这一幕幕生动灵趣的画面,让学生的记忆永久留存于灵动的照片之中,回味游玩时的喜悦。秋收了,让学生周末回家参与家中的生产劳动,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品尝果实的甘甜,感悟父母的艰辛。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生活更丰富,自然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体验,习作内容将更宽泛。

2.在活动中积累素材。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感受平时感受不到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并巧妙地在活动中加以指导,学生一定能迸发出激情,为习作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如我校每年校运会都是学生非常期待的,校运会中运动员的奋勇拼搏,拉拉队如雷的助威声,教师如将军般的指挥若定……这些都是场景描写难得的好素材。教师只需之前稍做指导,提出一定要求,学生积累的素材就会图文并茂、各具特色。

3.在探索中积累素材。人都有一颗好奇心,面对任何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这恰是激发学生探索的最佳良药。如自然课《种子的力量》中,让学生种植一种植物,观察种子生长过程,发现种子神奇的力量,在自己的观察记录卡上记下自己的所见,并写上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探索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在探索中得到难得的习作素材。

“厚积才能薄发”。学生只有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习作才会如源头活水鲜活起来。

二、潜移默化,快乐表达

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能解决习作的全部问题。我们仍然看见学生习作时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就在于有丰富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却不知如何表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这就告诉我们,应当让学生充分阅读书籍,博采众长,让学生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读写结合,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是丰富学生习作语言的有效途径。我们学习的教材都是经专家精挑细选的好范文,其中不乏文字优美的华美篇章,更不乏谋篇布局的高超范本。只要教师适时引导,便可让学生获取习作技巧源流。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后,我让学生模仿文本结构和写作方法,记录家乡潺潺的小河、岸边无私的垂柳、鬼斧神工的大金湖、世外桃源般的上清溪。学生有了习作方法的引导,习作可谓情动而词发,每篇文章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或从大处落笔,或精雕细琢,字字恳切,句句动情,篇篇醒目,让读者浮想联翩、身临其境。

2.勤于练笔,养成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习作也应当如此。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声倡导学生每日作文,目的何在?就在于让学生勤于练笔。练笔并非天天写,一定要让学生有事可写时则写。这事从何来?教师可让学生记录如何与陌生人交谈,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当天心情如何,课堂表现如何,身边的朋友、老师、家人……凡是身边的大小事情都可写,多则四五百字,少则百来个字,只要文章属实均可,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这样,学生没有压力,能随心所欲,久而久之,不仅丰富写作素材,还提高习作语言能力。

3.打破常规,倡导创新。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材中的习作编排有时未必适合学生的写作欲望,此时教师可大胆进行教材编改。如教学习作“写一件有趣的事”时,学生大呼炒旧饭。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这次咱们先不写作文,老师给你们做个有趣的实验。”学生个个欢呼,眼中充满期待。我便拿出我的绝活,做了一个“会变魔法的纸”的有趣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个个目不转睛,实验结果更是让他们瞠目结舌。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把这次实验或把这一堂有趣的作文课写下来。学生在愉快的实验中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习作前期准备,各自有不同认识,所以写出的习作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三、抛砖引玉,快乐评改

以往习作批改总是教师全批全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单一批语和孤立评价。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赋予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每一篇习作总有它的闪光点。教师可以引导同桌互改,从文章结构、写作手法、遣词造句、习作题目等方面入手,发现他人习作中的优点,给出自己最诚恳的评价。

2.留给学生一份成功的喜悦。学生每次习作无论优劣与否,都是他们精心撰写而成的,那是学习的积累、是汗水的结晶。教师应当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的习作,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诵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在同学的喝彩声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增强写作欲望。此外,班级中编辑学生的《优秀作文集》,让全班同学翻阅品读。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征文大赛,尝试向各种少儿刊物投稿,当学生捧着获奖证书、接到用稿通知时,内心喜悦无以言表。

猜你喜欢
三部曲习作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习作展示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