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2015-09-10 11:05陈萍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构建途径教学情境

陈萍

摘 要: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多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创设合作情境,改变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关键词: 教学情境 高效地理课堂 构建途径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尤其是接带高一新生的地理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高一学生原有地理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有的懂一点,有的一点也不知道),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开头几章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对高中新生说确实特别难学,部分自然地理的规律、原理又那么抽象晦涩;而且地理学科有地域性、综合性特点;很多高一学生普遍感觉地理学习很沉重、枯燥,认为高中地理是所有在学学科中最难的学科。如何让学生的地理学习变得轻松而又高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接轨新课改呢?这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当然对在一线上课的教师来说,莫过于上每一堂地理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堂地理课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精心备课,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觉地融入地理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那么,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呢?

首先,多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认知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于受地域的限制,许多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往往缺乏感性认识,这样自然加大学习地理的难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将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则有助于学生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更高效地落实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变得轻松而有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现在许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作为地理课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很难想象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怎样向学生讲解诸如《太阳系》、《晨昏线》等超抽象的地理知识。记得学高中地理时(80年代末),因那时没有地理多媒体课件,我们在听地理教师讲那些天文知识时简直是在听“天书”。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体验生活。让地理知识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由于受地域的限制,许多学生对世界其他区域往往严重缺乏感性材料,这样自然而然地加大学习地理的难度。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更高效地落实地理规律和原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时差》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给学生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在年初的时候,我去阿克苏市入住地区宾馆,发现总台后面墙上挂着各地区时的钟(如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其中有一个是“新疆时间”(如下图所示)。我一看这个“新疆时间”就知道他们表示错了。每天进进出出看到它,总有说不出的不舒服。直到最后一天将要离开该宾馆时,我才鼓起勇气对总台服务员说,这个“新疆时间”表示是错的,应该改成“乌鲁木齐时间”。若大家要知道其中的缘由,就让我们学习《时差》的这部分内容。通过以上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将原本索然无味的地理知识用鲜活的生活趣事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知识会让学生将来的生活更美好,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再次,创设合作情境,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机械模仿,被动接受。整堂课大量的时间忙于记笔记,课后又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合作情境,变学生“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获,学有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时,首先利用公式计算出当地(新疆库车县)秋分日的正午太阳角约为50度(因为当时正好在9月23日前后,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应用上述”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然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另一部分学生计算当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此同时,各部分派一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演算。最后由我引导全体学生评价这两位同学代表的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讨论探究、分析评价等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

最后,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情境的创设如果符合学生实际,隐含学科内涵,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融于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之中,则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

例如在讲解“区时”这个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根据地方时的概念,从理论上讲,我们在座的教室里有无数多个地方时,那么教室里的地方时以哪个为准呢?(以教室中央的地方时为准)。同样,在一个时区里也有无数多个地方时,那么我们怎样表达同一时区的时间呢?这样一问,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同时启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然后教师也能很自然地提出“区时”的概念:一个时区中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以上轻松活泼、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融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既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又能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并充分享受教学艺术的喜悦。

(宁波援疆教师沈正丁指导)

猜你喜欢
构建途径教学情境
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