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谈

2015-09-10 11:14左翠丽
考试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交流幼儿园家长

左翠丽

说起家长工作,简单地说,开展家长工作就是让家长认识到和感受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全心全意为了孩子好。对于某些家长,你甚至要让他认为,你对他的孩子最好、最关心。相信老师都知道家长工作在班级工作乃至全园工作中的重要性。那么,做好家长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好家长工作?家长工作与老师教育工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做好家长工作,可以让家长全面、细致、科学地了解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意义,懂得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对孩子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使家长尊敬和重视幼儿园教师;做好家长工作,可以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教师一天的工作程序、规范和内容,实现家长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信任,从而进一步达到互通和理解的交流效果;做好家长工作,可以有效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而实现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家长工作,可以及时做到“家园互通”,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信息积极“交流、互馈”,从而有效实现“家园一致”教育,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做好家长工作,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知名度,实现家长口碑中的“明星教师”的广告效应。从全园高度出发,做好家长工作,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知名度,实现家长口碑中的“明星教师”的广告效应。从全园高度出发,做好家长工作,可以积极、有效地实现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不花一分钱,达到幼儿园的“宣传、广告”效应,从而提升幼儿园在家长心目中的“明星园”的知名度。所谓的“明星园”知名度的提高,最有力因素取决于家长的认可和宣传;家长的认可和宣传大多取决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其中“家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无论是从园方高度出发,还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好家长工作”归根到底都与一线教师密切相关。总之,做好家长工作意义重大,而教师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角色和力量。

那么,在开展“家长工作”之前,教师还应该对“家长工作”中的“家长”和“教师”这两个重要角色的关系做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和梳理。首先,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相识、相知,能够建立起或浓或淡的一种“认识”的关系。这期间,“孩子”是桥梁、是纽带。“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教师”和“家长”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即“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说,这是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信任和交流”的基础,是实现良好家长工作的源泉。其次,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从教育角度出发,“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教育者”,对孩子都具有“教育引导”的职责,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从这点来说,“教师”和“家长”是平等的教育者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再者,幼儿园教育作为一个现教育体制大环境中的较为特殊的教育群体,虽然现在已得到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发展,但毕竟没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大环境中,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仍以“服务”性质为主,决定“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服务”的关系,即幼儿园为家长服务,“教师”为“家长”服务。这就要求老师树立一定的“服务”意识,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作为教育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服务工作来做,从而推动“家长工作”进程。

理清了“教师”和“家长”的角色关系,那么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角色力量,顺利开展家长工作就不难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有效的途径、方法。首先,“孩子的良好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关系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把“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它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基础;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和孩子们建立起“既喜欢你,又有点怕你”的良好“师生关系”,进而以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载体,进一步发展与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家长工作进程。老师不仅要真正做到“用爱”做好本职工作,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份爱,还应该让家长们能够看到、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因为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也就是说,老师应适时适当地将自己“最富有爱的教育”的言行和表现展现出来,尤其是在入园、离园、家长开放日等与家长直接面对面交流的环节:抱一抱孩子,摸一摸孩子的头,把微笑送给孩子,给予孩子更多耐心,给予孩子更多肯定和表扬,等等,这些都是老师“爱的教育”的体现。家长也会从老师这些细微的言行中读出:原来,老师真的像自己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会很快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推动家长工作顺利开展。也许,你会认为这不就是“表面工作”吗?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用“爱”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老师,那么在家长面前,这只是你日常工作的“再现”而已。你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那么为什么不能大胆地展现出来呢?老师对孩子的爱收获的将是孩子对老师的喜爱,家长亲眼看到、感受到的老师对孩子的爱收获的将是孩子对老师的喜爱,家长亲眼看到、感受到的老师对孩子的爱收获的将是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孩子对老师的喜爱,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两者合体成为教师开展家长工作坚实而良好的基石。老师应该认真学习与时俱进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充实自身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与家长建立专业性强、科学性浓的交流平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并推荐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育儿难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幼儿园教师应该得到的尊敬和重视,进而实现有效的“家庭配合教育”工作,推动“家长工作”进程。总之,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爱和认真”,这是家长工作的基础;同时,让家长体验到教育者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将有效推动家长工作进步开展。

其次,“教师”和“家长”平等的教育者的关系,要求老师与家长之间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尤其老师千万不能有“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错误想法,要以平等的态度让家长意识到自己才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只有这样,家园工作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家长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那么,“交流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而非只注重或只开展“个别”或“部分”家长的交流。同时,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尽相同,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更好地实现“互通、互容”,从而有效促进“家长工作”开展。此外,教师与家长之间语言交流的艺术与技巧在推动“家长工作”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魅力。教师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不掺杂主观色彩地对孩子关爱、负责的教育观点等都能让教师与家长之间营造平等、自然、轻松的交流氛围。谈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时,教师更要注意语言的巧妙使用。可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更易于接受。还可以采用“避实就虚”的方式,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的心理顾虑。再者,教师要有意识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因为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这个时候,老师与家长交流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老师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因为家长十分在意老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关键是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的家长感受到教师是真心诚意地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更推动家长工作顺利开展。

再者,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为家长服务的工作,要求教师多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角度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了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我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并用“将心比心”的态度和方式迎得家长的谅解和理解,这样的家长工作就不会有任何障碍。反之,教师觉得家长“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让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长工作设置了障碍。树立这种“服务”的工作意识,还需要教师以一种友好互助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乐意与家长交谈,尊重家长的意见,从而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和谐融洽。如对“爱挑剔”的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以消极态度对待。教师应适当满足家长的要求,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表现;对“多事儿”的家长,教师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耐心对待家长的挑剔,以宽厚的胸怀接受孩子家长不同的意见,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改变家长的埋怨;对“总不放心”孩子的父母,教师要主动帮助其调整好教子心态,请家长来园参加半日活动,向家长推荐有关家教方面的文章,并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向家长介绍一些正确的育儿观和方法,教师及时记录、反馈孩子在园一天的表现和进步,以让家长放心,这些都将能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推动“家长工作”进一步开展。

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相信各位老师一定都有自己与家长的“沟通之道”。其实,只要我们敞开心扉,像对待家人、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家长,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使自己交到更多朋友。我坚信每一位老师都将成为家长口中的“明星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沟通无极限”。

猜你喜欢
交流幼儿园家长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我爱幼儿园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