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谈慈善:我不在乎舆论的评价

2015-09-10 07:22贾亦琦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2期
关键词:特奥会特奥潘石屹

贾亦琦

2015年7月,潘石屹以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高级顾问委员的身份受邀出席了美国洛杉矶特奥世界夏季运动会,为特奥运动员加油助威。此前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特奥融合慈善晚宴上,潘石屹与夫人张欣一同向国际特殊奥林匹克捐赠了100万美元,成为东亚区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用于推动“特奥融合学校”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帮助智障人士和非智障人士在青少年阶段的社会融合。

就在一年之前,“哈佛捐款风波”让潘石屹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年之后的特奥会赛场上,潘石屹说,关于慈善,他想明白了很多。

“在洛杉矶特奥会上参加足球比赛,我和中田英寿一队。”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15年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潘石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照片。

当地时间7月27日上午,以国际特殊奥林匹克东亚区高级顾问委员身份出现在洛杉矶的潘石屹,与来自巴西和日本的特奥足球运动员们踢了一场“融合足球赛”。洛杉矶归来的潘石屹感慨,当他在现场听到智障运动员喊的口号是“我们在跟普通人拼”时,他感到震撼:“这样的话,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

Q:你最早关注到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什么时候?

A:第一次接触到“特殊奥运会”的概念是2007年上海举办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时任中国特奥会主席阎明复家中做客。阎明复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特殊奥运事业的发展背景,他和他的家族为此付出了很多,这个过程很不容易。

Q:国际上的特奥融合学校是从2008年发起的,中国从2015年开始加入这一行列,你怎么看待这个发展滞后的问题呢?

A: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各方面都滞后,市场经济也滞后,财富积累也滞后,发展比较晚,但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Q:来到洛杉矶之后,民众的关注度和洛杉矶特奥会的宣传程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洛杉矶很热闹,民众非常热情,一下飞机还没入关,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参加特奥会的运动员、教练、工作人员、志愿者,人多得不得了。民众在广场上唱着跳着,直到深夜,大家把这个比赛当成了一场大聚会和嘉年华。

Q:你觉得国内外举办特奥会的氛围有什么不同?

A:2007年的特奥会我没参加。只是我们的文化不一样,美国民间的气氛更热烈一些,中国官方的气氛更强一些。

Q:这次对特奥融合学校的捐助,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A:中国智障人士的比例是千分之一点五,这样的比例是很大的,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是不要有偏见,要包容和接纳他们,这些东西我觉得是最重要的。融合学校的方式和理念我们是非常认同的,就是让这些健康的孩子和智障的孩子在一起,实现融合和包容。而特奥会在这方面是有带动性的。

Q:你和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聊什么样的话题?你会怎样鼓励他们?

A:最近和他们接触得比较多。其实我跟他们聊得还是比较少。我说的也就是:加油啊,取得好成绩啊,都是客套话多一些。相反,我听他们聊得比较多,听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上一次聚会是在白宫里,奥巴马总统那天也出席了。运动员们都很快乐,一进门就看到他们唱歌,还主动地跟客人问好。有一个特奥运动员负责接待,我猜他的任务是和进来的每一个人握手问好。因为人比较多嘛,他没有来得及和我们握手,我们就错过了。因为他的智力跟普通人不一样,可能就比较机械,他就一直追我们,追过来以后,再和我们握手问好,非常真诚。那天我们是四五点钟去的,到晚上九、十点才从白宫出来,整个白宫都闹翻天了,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气氛特别好。

Q:你觉得这些智障人士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是什么?

A:最需要的是平等地去看待他们,所以就需要去融合、去接纳,尽量少一些偏见,我觉得这可能是最根本的东西。

Q:你所看到的,特奥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

A:变化非常大。这个经历会让他们能像明星一样(自豪),站在运动场上获取奖牌,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我们来了,更多的是给他们鼓掌,给他们加油。这些智障运动员喊的口号是“我们在跟普通人拼”,这样的话也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

2014年夏天,潘石屹夫妇与哈佛大学签订捐助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在国内引发热议。一时间,“为啥不捐中国高校”等各方面的质疑声音把潘石屹推上了风口浪尖。时隔一年再谈慈善,潘石屹想清楚了两个问题。一是“慈善的关注点是什么”,二是“慈善天平的另一端该如何衡量。”

Q:SOHO中国基金会一直有关注教育,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教育的?

A:差不多是从十年前。实际上,当我們在建房子的过程中,发现了腐败的问题,招标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你捐款的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人的心中的贪财、攀比,这些不好的心理都会激发出来。实际上你的捐款是为了善良,为了爱,可是因为钱分不均匀了,反而把仇恨、嫉妒都生出来了。只有教育上的投入,可能是投入一块钱,得到十块钱,因为这个变化是真正对人产生的变化。人有很大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也就很少出现贪财、攀比的情况。我们给每一所学校提供助学金的时候,考虑的是你能够收多少贫困的中国学生。而帮助智障人士,是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环境,这和为学校提供助学金可能还不太一样。

Q:听说你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关注和你的经历有关么?

A:确实是。我们家里条件非常差的时候,得到了好多人的帮助。我们家是没有能力让我上初中、高中的,根本不可能的。当时主要给我帮助的还是我的家人,我的叔叔、姑姑,他们对我帮助比较大。我太太张欣在上学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她能够从一个普通家庭出去,到剑桥大学去上学,是因为国家的奖学金,才让她把学上完。到现在为止,她也不知道受助于谁的钱。所以这种帮助是相互之间的,应该消除偏见,消除国家之间的限制,给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才是最重要的。

Q:去年资助哈佛,做慈善这件事引发了不同的声音。面对舆论的压力,现在你对慈善的态度有变化吗?

A:最近一年时间我处在风口浪尖上,对舆论,不管是好话、还是谩骂,我都无所谓了。这一年时间我是想明白了,我们做慈善不是为了得到名声,得到知名度,得到曝光率,不是为了这些东西。当你不想得到好的东西,那么坏的东西也就无所谓了。太注重舆论对你好的评价,坏的声音来了,你就觉得心里面承受不了。我记得去年8月份,我正好在斯坦福大学,那个时候我的心里面是很矛盾的,我觉得怎么做这种好事情,得到的声音却是这样的呢?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一年之后,这个问题我想明白了。

还有个问题是对慈善和公益的评价,我觉得跟对商业的评价可能还不一样。因为我们在商业上遵循的规律是物质世界的规律,就是付出去多少,就要得到多少,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而慈善的话,我觉得一部分是可以评价的,比如我们捐出去的这个钱,你哈佛到底招了多少个中国的贫困学生,你如果没招的话,我这个钱就不给你了,这是可以评价的。而且学生的个性也是可以评价的。

另外一方面呢,还有不可评价的部分。它毕竟是个精神世界的东西,是要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心里面的爱和同情,这些激励和情感不能用物质世界的等价交换的规律去考虑,所以我觉得对慈善的评价的话,我在乎的是这两个方面,舆论的话我完全不在乎。

Q:作为微博上的大V,你还会利用这个平台做公益么?

A:我现在尽量不写微博了,前几年,有时我每天会写十几条微博,加下来,三四年写了一百多万字,一百多万字的话长篇小说都写两本了。最近一年时间我写的很少,有的时候一个星期发一条。我觉得传递一个信息,大家能够正面接触是好的。可有时你传递一个信息,大家老朝相反的方向去理解——你谈一些人生感悟,有人就觉得心灵鸡汤,你装,是吧?我现在写得非常少了。不过这次到了洛杉矶的特奥会,我一直拿着照相机,照一些照片,我也会到我的微博上发一发,至于下面的评论,我都不愿看了。

猜你喜欢
特奥会特奥潘石屹
近十年我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研究进展
为梦想拼搏,为宁夏争光 第八届特奥会宁夏代表团获金牌第一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榆林羊绒”成为正装类独家供应商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多措并举促进学校“特奥”工作稳步开展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特奥会奖励机制的探究
潘石屹,五十岁后,他决定跑步
社区特奥运动发展现状与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我和潘石屹闯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