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法的指导

2015-09-10 07:22陈樱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陈樱

摘 要: 教学有法,法从何来?通过对初中数学教材及大量成功教学的例子的分析,作者就教学课堂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课堂的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流程,以及确定教学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工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法指导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核心是从情景到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这一模式的实行,其一需要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其二需要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探究合作。就这两步,笔者给出几点建议。

一、教师导学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围绕“问题情境”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探求数学规律,猜测和寻找结论,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并运用研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比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有位教师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了的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转,生产只好停下。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立时忙活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在教学中,学生对像上例一样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产生了好奇心,体验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摆一摆,动手操作;想一想,观察思考;议一议,交流心得;使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符号运算而是充满着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学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达到了从探索规律中增加数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也体验了大千世界中事物的图形对称美,学会了倾听、交流、反思,发展了科学思维,培养了科学精神,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例,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用剪纸做成的等腰三角形,同学们也按照教师制作三角形的方法亲身操作。

教师提问: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三角形的两条便是用剪刀同时剪出来的,所以两条边相同。

也有学生回答:两个底角重合,所以底角肯定也相同。

此时,教师开始归纳定义:像这样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看能否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三分钟后……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学生沉默不语。

教师立即提示道:从折痕考虑,折痕这条线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折痕可以看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

教师: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高和中线重合。

整个课堂活动看起来有实践,有探究,有合作,但是细细咀嚼,我们就能发现,学生的每一步都是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的,折纸后的对称关系很明显,没有很强的猜想性。而探究这一环节,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小组讨论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其性质也是老师急于求成强行给出的。整个探究过程按部就班,看似热闹,实质上并没给学生理智上的挑战与冲击,忽视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完全理解这个性质的学生很少。

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给学生认知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亲身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展开探究活动,提高探究质量。做到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猜测结果,让学生选择解决方法,让学生总结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探究。

二、学生学习环节

质疑提问、自主探究合作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方法,具体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1.观察,分析。即预习,很多同学对预习不以为然,认为课下时间用来复习做题都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预习作为学习过程中最先开始的一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观察发现问题。例如在预习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这一讲时,课本开头给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与正六边形四幅图。观察其内角的规律。从三角形开始观察,利用旧有知识将其一一罗列出来,再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2.深思,反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其意思是只有深思才能解惑。在学习过程中,深思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另外,思维通过碰撞才能迸溅火花,在遇到与教师的讲解不同的问题,要大胆地反驳。

3.学做,学用。简单来说,学习是为了付诸实践,在获取新知后,学生应该善于在实践中发现相关知识的应用,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印象。

总之,探究式教学的精髓在于以学生为主角,它教会了学生如何观察、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合作交流,如何解决问题等;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通过亲自动手,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探索新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唤醒、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形成现代人的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是对教学设计的重新思考。因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根據教学规律,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不断发展创新探究式教学的形式、过程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志彦.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和学新.初中数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9,01:79-81.

[2]黄国春.基于教育数学思想的初中数学教科书编写研究[D].广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