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2015-09-10 07:22叶中琴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叶中琴

摘 要: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最新颁布以来,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积极响应创新教学理念的号召,通过改革自己传统教学策略,适应生物教学改革,以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注重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认为生物学习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动手、勤于探究,通过不断收集和整理知识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新教材的普遍应用,一些教师通过培训和自身实践等方式积累了大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现状相比较而言,我国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条件等内容有待完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差。主要表现有:一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充分掌握教学目标预设的技能和知识。二是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面对繁多生物知识,容易产生枯燥、厌学情绪。三是教师过分注重讲知识、授规律、总结课堂知识,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产生这些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个,其中有新教材选择的高中生物知识起点比较高,一些教师在没有充分分析与整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仍然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而沒有关注学生的个体个性,那么就容易产生课堂教学效益低的问题。

(二)学生的主体性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自己讲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一般是老师讲什么学什么,没有过多思考和提问。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其他大多只是观众,学生主体性难发挥和教师传统的教学习惯及落后的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直接关联。

(三)教材的理论知识编排存在欠缺。目前,高中生物教材中理论知识以介绍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知识为基础,并对这些知识在社会实践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加以介绍,但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存在不足。比如,高中生物在讲生命的物质基础时,讲到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基本组成”等内容,而有机化学要在高二下学期才学到这一部分。教师在学生没有完全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实际教学,一方面教学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学生学起来也比较难,兴趣难以提高。

(四)忽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说明》明确指出:“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和研究新课题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完成。”然而,由于学校的课时安排、教学观念及资金等方面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教授生物理论知识,而忽略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一些教师认为生物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而对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而缺乏创新和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

在总结高中生物教学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思考和动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机械教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和动手时间,以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说,在教授“细胞增殖”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周期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本上的细胞周期图,用剪刀和圆规动手做出一个细胞周期图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标出细胞周期的时期,在这一个动手过程中学生可加深对细胞周期改变的理解和记忆。相较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言,在动手过程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在讲到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剪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并把它们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上静止的知识变成动态的,让学生通过染色体的模型模仿各个时期有丝分裂个染色体变化过程,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到生物发育的动物胚胎发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把抽象的教材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发育过程,这一过程既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可降低教材知识的难度。

(二)由“验证性实验”过渡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室是指,先有实验结论然后验证这一结论。而探究性实验是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出其他结论,从而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在高中生生物教学和教材中,大部分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注重实验能否成功,而忽视探索新知识,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任何一个成功的科学研究都是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开始,并以获得新结论和新知识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应该深入分析、挖掘、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探索知识。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在经过分析后即可变为探索性实验。

(三)由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过程轻结果转变。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对于实验结论及生物难题解答的正确与否,而忽略对实验过程和解决难题过程的探索。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错误倾向: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口述或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常规性错误,如加热方法不当、试管混用、忘加试剂等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小错误,往往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注重实验过程,自然将提高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不断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通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尽快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可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