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

2015-09-10 07:22王玉龙
中国远程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微课

【摘 要】 资源和服务的易获取性、适用性和平台的社会化属性已成为影响当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也必将对如火如荼的微课资源平台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文章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以用户体验蜂窝模型为基本理论依据,从资源与服务的质量、组织结构、平台的交互能力、主体性体验、平台公信力五个维度对当前资源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并深入分析了百度文库卓越的用户体验设计。据此,提出借鉴百度文库的资源组织策略和用户体验设计,构建“资源平台+智能搜索引擎+学习社区”的微课资源社区的建设思路,并深入阐述了“借鉴式”和“合作式”两种具体操作模式,希望对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微课;百度文库;知识类网站;资源社区;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2—0073—06

引 言

微课很好地契合了微传播时代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因而近来广受重视。此外,通过多次自上而下的高规格的官方推动,在全国掀起了“微课热潮”。但对目前极具代表性的微课资源平台如中国微课网、爱课网等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建设和推广模式基本是延续以往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思路:由政府斥资搭台,集中征集、购买资源,并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强势推广。以往经验表明,以政府主导并包办的资源建设模式纵然在短时期内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但却难以形成用户自发使用资源的习惯,从而影响了资源库的长效应用。在倡导平等、自由的网络化环境中,集中式的资源建设模式已无法迎合网络时代的个性化主张及“信息爆炸”时代知识快速更新的现实需求。与此相对,在“有问题,找百度”的网络舆情下,百度文库更是以“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为理念,自2009年底上线运行之初便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短短几年,百度文库已经汇集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愈亿份低冗余、高质量的文档资源,其中教育专区5000多万份。[1]此外,2012年10月份百度文库上线了课程专区,通过与数十家教育机构合作,以微视频方式展现各学段、各领域的优质课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聚集课程资源近2000门,学员人数已突破500万。[2]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文库所有资源均由用户上传,并由用户根据文库的评价机制自主决定资源的质量和价值。此外,百度文库有效整合了当前主流的社会化工具,轻松实现了用户间的分享、互动和交流。在这里,互联网的平等、自由、社交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用户作为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应用者、评价者被有序联通,用户的个体价值得到尊重与认同。这是我们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资源库系统建设的庞大工程中最希望看到,却一直未能出现的现象。因此,在新一轮的微课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须改变集约化的资源建设模式,充分借鉴百度文库等知识类网站卓越的用户体验设计和资源组织策略,从根本上优化微课资源平台的建设、运营和长效应用。

一 、用户体验蜂窝模型分析

用户体验是在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3]多次体验会建立起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固有期望。众多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在web2.0时代,用户已经越来越少地关注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细节和实现方式,真正影响用户“黏度”的是用户的直接体验。[4]当用户体验能很好地与用户期望相契合时,将会有效促使用户持续使用,反之,当用户体验和用户期望相冲突时,信息服务平台的信誉将受损,用户将逐步流失。

用户体验理论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于互联网设计特别是如百度文库、新浪爱问等知识类网站的互动信息服务设计领域。可惜的是,在以往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却鲜有系统应用。目前在描述用户体验的理论模型中,最著名和最被广泛认可的是彼得·莫维里(Peter Morville)总结的用户体验蜂窝模型,如图1 所示。

该模型认为,用户体验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有用性、悦人性、可获取性、可行性、易寻找性和实用性六大要素。该模型对优化资源库系统建设,创新微课资源平台的构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稍加分析,不难得出,该模型主要是从信息和服务的效用性和可利用性两条线索来描述用户体验。效用性是指信息是否能较好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可利用性是指用户能否迅速找到和方便地利用信息。这也正是资源库系统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教育资源库系统难以长效

应用的现状归因

笔者依据教育资源库系统的建设实际,对上述用户体验模型中的六大要素进行整合、补充和转述,以更为符合教育资源库系统的特点,用更为通俗的方式描述教育资源用户的体验要素。从资源质量、资源组织、交互体验、主体性体验、平台公信力等相互依存的五个维度,选取极具代表性的教育资源库系统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归因当前教育资源库系统难以长效应用的现状。

与传统数字化教育资源相比,微课虽然具有视频化、短小精悍、围绕单一知识点等显著特点,但当前的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实践基本是按照以往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系统的建设思路与模式,因此,对教育资源库系统构建与应用问题的归因也基本符合微课资源库平台建设现状。

(一)优质资源的长效供给机制缺失

当前的资源供给途径基本上是通过征集评审、项目申报、竞赛活动等,所以,资源质量基本能得到保证。但征集结束、项目结题、大赛落幕后,资源建设和应用几乎会陷入停滞,前期积累的优质资源逐渐闲置;且通过竞赛、项目、评审等机制获取资源,无形中抬高了资源准入门槛,部分用户望而却步,不利于资源的长期共建;此外,竞赛、项目、征集评审等自上而下的资源供给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资源建设目的,使得部分用户的资源建设偏离教学应用的最终目的,而指向获奖、立项等功利性目标,导致所建资源与实际教学需求渐行渐远。科学的资源供给和质量评价机制应彻底将自主权交给用户,降低资源准入门槛,通过用户评价、下载量统计、使用频率分析、过期资源自动出库等智能化机制,使优质资源逐步沉淀,自动淘汰劣质资源。

(二)资源节点联通关系弱化,无法满足个性化、动态化的学习需求

现有资源库系统的资源组织结构一般有三种模式:一是按照资源的媒体类型分类组织,二是以学科为中心分类组织,三是以学段为中心分类组织;资源粒度一般细化到课或节。

传统资源组织结构从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分类清晰,利于管理,但从学习支持角度来看,有如下弊端:一是以线性结构组织资源,各资源间互不关联,资源节点难以联通,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链,与学习者的思维与认知图式不符;二是资源粒度过大,无法进行精确检索与智能汇聚;三是组织结构固化,无法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进程进行个性化的动态重组;四是传统资源组织和分类与资源质量无关,无法从资源组织结构判断资源优劣。

(三)人际交往体验缺失,难以支持有效的社会化建构

在此,人际交往意指用户与平台间的互动关系及以平台为中介建立的用户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有研究表明,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人的交往需求愈发强烈。[6]另有研究专门针对知识类网站中用户上传共享文档的原因与动机进行调查,结论显示,表示“可以认识一些同道中人”名列第二,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居榜首。[7]反观当前的资源库系统,大多注重“库”的建设,而忽略了“社区”营造。资源建设必须从“资源库”走向“资源社区”进而发展成为“学习社区”,形成高效的社会化建构环境,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在资源平台中,良好的人际交往体验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需求:一是无缝整合大众化的社交工具,以方便快捷地分享优质资源;二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互动答疑、知识检索;三是可以快速地找到志趣相投的学伴,便捷组建交流社群。

(四)主体性体验缺失,用户黏度难以为继

主体性体验一方面是指用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资源平台建设,享有平台操作权限,影响资源平台走向,使用户强烈地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同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另一方面是指使用户深感被平台所感知、所理解,使用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建立存在感,也即通常意义上的用户行为记录与风格识别。具体来看,主体性体验除了包括在现有资源库系统中已经有较好体现的资源上传、预览、下载及权限管理外,还应包括:允许用户自主参与平台任务与活动,对平台建设施加影响,并获得一定形式的回馈与认同;提供用户意见反馈通道,并能使用户意见在后续平台建设中真正得以体现;允许用户自主定制个人页面、个人资源,创设个人空间,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展示;系统应能自动记录用户行为,识别用户风格,并基于此进行个性化的资源与服务推送及学伴推荐;提供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由用户决定资源的质量、排名,并设置版权举报通道。

(五)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不利于平台公信力的树立

“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 [8]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信任更是影响社区交往的重要杠杆,也是网络社区中资源共享的重要支付机制。心理学的中“群体极化”现象表明,经过群体讨论后,意见会逐渐走向极端,原先赞同的会更为赞同,原先反对的也会变得更为反对。[9]这一现象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更为突出。由于通过网络舆论这一“群体讨论”后,相对于部分政府部门和行政组织而言,网友往往更容易对因技术因素和用户体验因素逐步树立威信的知识类网站建立高度信任。而且,在倡导公平、自由的网络环境中,传统资源库依靠行政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已难以树立资源平台的公信力,从而也难以形成用户对资源的自发使用。

三、百度文库的用户体验分析

(一)科学的资源组织结构

百度文库通过科学的资源组织为用户呈现了与其内在语义网络、认知结构、资源检索习惯相契合的知识链条。首先,百度文库以业务性质和功能需求为依据,进行用户细分,将各类用户的核心需求作为一级类目,使各类用户均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各自资源检索入口;其次,百度文库针对某一时段内较为热点的话题,策划精品专题,集中呈现用户急需的最新资源;再次,用户在上传资源的过程中,系统会根据文档标题自动提取关键词(也可由用户自行输入),并根据关键词对资源进行自动归类,同时建立关键词索引,并基于此建立以关键词为节点的网状资源组织体系,用户可以从某一资源节点方便地跳转至相关资源,不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路径进行资源检索,动态生成个性化的资源组织结构,实现了无序资源的有序联通。这种资源组织结构更为符合用户的内在语义网络,因此可以促进学习。[10]

(二)去中心化的平台运营理念

百度文库以“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为理念,营造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资源共建共享氛围,改变了以往资源库建设中由行政部门主导或包办的集中化模式。百度文库中淡化了“信息权威”,所有资源均是由用户自主上传,用户的个人影响力只有通过持续上传、分享、使用优质资源而树立。百度用户既是资源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组织者,又是分享者、使用者、评判者。百度文库所倡导的“去中心化”的运营理念,很好地迎合了互联网环境下的“草根”文化,有效推动了百度文库的持续共建和共享。

(三)资源质量的用户自决机制

百度文库的所有资源均由用户自行上传,文库管理者不对文档进行任何编辑、修改和价值判断,而是通过建立以用户评论为核心的资源质量自决机制,逐步沉淀优质资源。首先,用户在上传文档时,系统会对文档内容自动进行相似性检测,若检测到文库中已存在类似资源,该资源只能由用户私人阅读,而不能公开分享,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冗余;第二,用户在浏览、阅读资源时可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价,除通过标星方式进行快捷的总体评价外,还可以选择从不同维度对资源细节进行描述性评价,从而给后续用户选择资源提供参考;第三,用户可以对侵权资源或劣质资源进行投诉,由文库管理团队进行核实,确保劣质资源及时下架。

(四)人性化的互动交流工具

百度文库通过整合旗下的众多应用,并与主流社交平台广泛开展合作,极力为用户营造高度沉浸的互动学习社区。在文库中,用户可便捷地将自己的资源分享给指定用户;将优质资源一键收藏或分享至微信、微博、QQ空间等主流社交平台;一键关注名人名家或专业人士,第一时间获取资源推送;整合了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互动答疑平台,用户可随时提问并及时获取答疑解惑;用户可自主选择加入或建立交流圈,与同道中人进行深入互动交流。

(五)个性化的用户主体体验

百度文库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极力优化用户主体性体验,强化用户与平台的彼此感知、互动与理解。首先,通过SOA架构的软件体系设计,将用户常用功能在个人页面集中呈现,用户可自主进行功能定制、资源定制及页面风格定制;第二,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用户的注册信息、使用行为记录,系统可自动识别用户风格,进行资源、服务的个性化推送及学伴推介;第三,在资源阅读页面,同类资源根据关键字索引实现了智能汇聚,并根据相关程度、用户评价、使用频率、下载量统计等进行智能排序;第四,用户可通过上传或收藏,快速建构自己的文库、文辑、书库、课程库等个人资源专区;最后,百度文库针对移动学习需求,定制开发了移动客户端,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的资源检索和学习需求。

(六)多种维度的激励机制

积分、荣誉、付费机制共同构成了百度文库的激励机制和支付体系。百度文库采用了免费和付费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文库资源包括免费、积分和付费资源三种类型。用户在上传资源时,可自主设定资源类型,当特定类型资源被下载后获得积分或现金收益。免费资源可供全网用户免费下载使用,积分资源只有注册用户在被扣除相应积分后下载使用,付费资源需注册用户付费后方可使用。用户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积分:一是参与平台的推广、试用等任务活动,完善个人信息或登陆签到获取积分奖励;二是积极上传免费文档,获取贡献奖励;三是上传积分资源并被其他用户下载获取相应积分;四是付费购买积分。此外,文库还建立了十级用户成长体系,根据用户等级,赋予相应的荣誉头衔;最后,文库根据用户贡献情况,在首页对用户进行排名展示,并赋予个人资源优先展示、个人空间推介等专属权限。

四、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

社区构建策略探析

联通主义认为,学习是不断建立并强化知识节点与节点间的联通关系的过程。[11]新建构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对网络时代学习挑战的可行之法。[12]通过对教育资源库的应用现状归因和百度文库的用户体验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应以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理论(如联通主义、新建构主义)为指导,借力知识类网站(如百度文库、新浪爱问等)的成功应用,大胆进行构建模式创新,由“集中式”向“去中心化”方向转变,由“库”的构建转向“社区”营造,并提出如图2所示的微课资源社区模型,从技术、资源、服务、人际四个关键要素出发,全面优化以微课资源平台为载体的社会化建构环境,自发形成高效学习社区。为此,笔者提出“借鉴式”和“合作式”两种操作模式,同时建议,已经完成平台搭建的微课资源平台项目可参考“借鉴式”予以优化,正在规划待建的项目可采用“合作式”大胆进行模式创新。

(一)借鉴式

所谓借鉴式,即针对当前资源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影响社会化建构的关键要素出发,借鉴百度文库的资源组织策略和用户体验设计,对微课资源库系统进行优化。

1. 优化资源组织结构

建立以课程为中心,以知识点为粒度的微课资源体系。首先,可利用主题图技术,可视化呈现学科知识体系。以学科的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主题节点,并通过主题网络在微课资源的上层构建一个结构化的语义网络,揭示并描述学科概念之间的关系及概念与具体资源的联系,并通过主题网络将用户指引到相关的资源;其次,在传统的媒体、学科、学段为中心的线性资源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一方面,增设以作者为节点,以名师为中心的网状微课资源组织结构,使用户快速定位优质微课,促进人际联通;另一方面, 建立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词索引,形成以关键词为节点的网络化知识地图,同时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学习进程对知识地图进行动态重构(如重新确立重难点、重构节点间的逻辑关系等),构建与自身认知结构、思维图式相契合的、即时的资源组织结构。

2. 强化用户的“社区”体验

对于定位于“助学”的微课资源平台,唯有顺利实现由资源建设转向社区营造,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因此,除了借鉴百度文库的互动体验设计,与主流社交网站和通信平台整合对接外,还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更为开放的心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微课评价,督促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并通过资源互换机制吸纳本区域以外的教师用户广泛参与,只有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微课资源库的社区属性才能真正得以凸显;二是开设各类“专题学习圈”,建立“名师名人堂”,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并使用户能快速建立学习圈,与志同道合的用户组成虚拟学习共同体;三是使微课资源库系统与学校的其他信息化应用系统,特别是作业系统、评价系统和教研系统融合对接,将微课学习纳入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励学生自觉利用微课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基于微课教研活动和教学反思。

3. 营造“去中心化”的主体性体验

“公平、自由、自主”作为一种普适的网络情怀与价值理念,应该在微课资源平台中得以充分展现。作为服务于学习的社区平台,微课资源平台应将资源建设、评价的权利真正交给用户,营造一种“扁平化”的社区人际关系,使用户切实感受到被平台所感知、所理解和尊重。因此,首先应对用户注册、资源上传、下载、分享等常规操作进行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如系统可根据资源附件实现智能化的资源标题识别、关键字提取、资源智能归类等;其次,应根据用户注册信息,如学科、学段及用户使用行为记录,为用户推荐适用资源、服务与学伴;第三,积极构建资源质量用户自决机制,通过用户的使用、评价逐步沉淀优质资源;第四,允许用户构建个人空间,定制个人页面,创设个人资源专区,并可进行资源与服务的定制和推送;第五,由于微课具有开放性和半结构化的特征,应允许用户对微课资源特别是微教案、微反思等进行补充完善,不断生成渐优的微课资源。用户检索时,系统默认推荐最新资源,并提供与历史版本的链接。

4. 建立多维的激励机制

建立以积分、用户权限、荣誉头衔为主体的激励体系,营造以信任为核心的支付杠杆,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资源共享价值导向。用户可通过参与平台建设、进行平台推广、上传免费资源、主动进行资源分享等途径获取积分奖励,也可通过上传优质积分资源吸引其他用户下载而获取相应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要求,即可实现等级晋级,被赋予相应荣誉头衔,并获取相应的专属权限。

(二)合作式

合作式即以百度文库系统为应用平台,充分利用百度的社会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特别是其在搜索引擎和互动式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基于百度文库最新推出的“机构合作”服务,建立“资源平台+智能搜索引擎+互动学习社区”的微课资源社区。由百度提供应用平台和管理运作,教育部门则可专注于资源建设和应用评估。

百度文库的“机构合作”服务已日趋成熟,只要在线提交机构认证资料,符合资源准入门槛即可通过机构认证,开设机构资源专属区域。目前百度文库已经与包括维普网、北京社科院等数十家专业机构成功开展合作。

通过合作模式构建微课资源库系统,将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可以整合百度旗下众多应用,特别是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等互动式信息服务产品,快速构建“资源平台+智能搜索引擎+互动学习社区”的微课资源社区。其次,教育部门将无需专门搭建微课平台,节省了平台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巨额费用。第三,可以利用百度平台每日超过50亿次的搜索响应和95%的中国网民覆盖率,[13]快速推进微课资源的应用。从国家层面来看,将实现微课效益最大化,对于合作机构来说,也可在短期内树立品牌,迅速提升影响力。第四,经过多年努力,百度积累了丰富用户体验设计经验,并成功培育了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合作,可在不改变用户资源检索习惯的情况下,形成自发使用微课资源的意识,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自下而上的资源共建、共享氛围。第五,利用百度文库的“粉丝”效应,助力名师培训,快速催生明星教师和明星团队。

目前,部分机构不愿尝试此种合作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顾忌优质资源流失,丧失竞争优势。其实不然,应该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下,合作、分享已经成为主流。从国家层面看,教育资源唯有应用才能产生价值;从机构层面来看,唯有不断的创新、引领才能永保竞争优势。并且,百度文库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同时还可通过资源互换、资源付费等途径实现共赢,获得收益。

六、结束语

最后,有必要明确,微课的产生是缘于微传播时代学习的碎片化与个性化需求,而“微课热”却缘于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为使微课焕发持久的生命力,真正对教育教学产生变革性效应,微课建设应努力实现如下转变:建设模式应由专家主导的“集中式”转向由用户主导的“分散式”;建设理念应由“库”的构建转向“社区”营造;应用驱动应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转向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此外,在平台构建、渠道推广、内容呈现等方面均应符合微时代的个性化特征,使其变得更“酷”、更“特别”、更具“亲和力”,从而形成微课资源的自发使用习惯,推进微课的长效应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教育文库. 教育文库资源统计[EB/ OL]. http://wenku.baidu.com. 2014.

[2] 百度文库课程专区. 课程专区资源与用户统计[EB/OL]. http://wenku.baidu.com/course?fr=xy. 2014.

[3][4] 邓胜利. 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用户体验分析[J]. 图书馆论坛,2008,28(2):88-91.

[5] Peter Morville(2014).User Experience Design[EB/ OL].http://semanticstudios.com/publications/semantics/000029.php.

[6][7] 展宁,吴飞. 知识共享型网站的社会学考察[J]. 新闻记者,2011,(9):39-43.

[8] [德]齐美尔,林荣远编译.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8-260 .

[9] 陶文昭. 互联网群体极化评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7,(9):9-12.

[10] Potelle,H.,Rouet,J.F. Effects of Content Representation and Readers Prior Knowledge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Hypertex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2003, 58(3):327~345.

[11] [美]西蒙斯,李萍译.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2):9-13.

[12] 王竹立. 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 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13]百度推广官网. 百度推广,你的客户正在百度找你[EB/OL]. http://e.baidu.com/?refer=800. 2014.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王玉龙,硕士,讲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28000)。

责任编辑 三 川

责任校对 三 川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