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2015-09-10 07:22孙昕
中国教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研组阳光课程

孙昕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教院附中)是经西城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教育学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由原西城区两所历史悠久的完全中学—北京市丰盛中学(1923年李大钊先生创办)和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附属中学(新中国女十中)合并组建而成。光荣的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两校合并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期,两校协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约定利用9年时间将教院附中办成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教院附中以“创建阳光特色学校,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普通学校开展不普通的教育,为普通劳动者子女提供优质教育”为办学宗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附中“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

所谓“阳光教育”,就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旨在激发和唤醒师生的自信和潜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做“阳光附中人”。阳光附中人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奋进的作风,阳光的心态,是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都表现出良好心态、阳光自信;奋进的作风,则是一种实干精神,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努力付出、脚踏实地。

一、铺设“阳光教师”的成长之路

只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做出阳光的教育,教出阳光的学生,因此,学校在教师的道德成长与专业成长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倡导教师做“有爱心、肯奉献、善钻研”的阳光教师。

学校积极邀请多方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如邀请市教委线联平主任做“解读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把握首都教育改革脉搏”的讲座;邀请教育学院李方院长做“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讲座;邀请季萍教授做“真正为了学生的教育”的讲座;邀请武芳辉教授做“利用多元智能进行个性化指导”的报告;邀请齐宪代教授做“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讲座等。

学校每年都安排教师前往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参加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拓展视野。返校后,所有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要分享外出学习的收获和感受,让外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现在,老师们纷纷主动将学习的内容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当中。初中数学组的老师们,学习回来后,集体研究讲学稿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高中组的老师们则在高中开展学案设计,参加高中六校联盟活动,促进学科教研组的规划设计。

学校还开展有特色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实现同伴互助。例如,学校成立班主任成长小组,坚持组织班主任开展研讨与学习,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成立青年骨干教师素质提高班,系统地开展培训活动,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有梯度的培养,同时为他们安排德育及教学两位师父,鼓励青年教师德育、教学“双肩挑”,实现全面发展。

在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建设方面,学校印制了《教研活动记录》,实行教研组长和备研组长的年度聘任制,组织教师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倡导教师带研究课题开展工作,目前学校已申报、承接了30余项市区级及校本科研课题。

二、建构“阳光学生”的成长系统

学校将“会做人、能做事、爱生活”作为对阳光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培养阳光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生命教育、组织各项主题班会、开展业余党校、团校的培训与学习等。

学校精心设计各种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注重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很多常规活动在经过思考、完善和创新之后,都呈现出了新的生命力。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作用,学校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倡导学生自我管理;鼓励班级出版特色班刊、设计班牌,展现班级文化;鼓励学生组建社团,深入社区开展英语培训、环保宣传、社会调查;组织同学参加A-Action青年公益创想大赛、承接全市中小学美境活动答辩会等。

在德育方面,学校着重建立德育网络系统,与周边的单位和小学建立德育网络,做好中小衔接,同时举办各类德育活动,丰富德育视野,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法官进校园”主题活动,召开法制主题班会等。学校还将家长纳入到德育网络中,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家长开展讲座。

三、以“阳光课程”充盈“阳光课堂”

学校围绕阳光学生的培养,借助校本、翱翔计划、阳光午间、学生社团等平台,开设了丰富的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让附中的学生享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目前已经开展的阳光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学、人文、社团等领域。

1. 国学系列课程

学校以“学写端正中国字,争做阳光附中人”为主题,倡导学生每天中午参加全校范围的写字课程,并邀请书法家到校举办讲座。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研发了初中、高中写字校本教材,并获得北京市第六届“京研杯”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还配套开设古诗词欣赏、名著导读、戏剧赏析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2. 阳光美境课程

学校还在美境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阳光美境课程。节能减排活动、垃圾处理、“零废弃”挑战赛等都成为了课程的组成部分或扩展补充。学校利用各种假期,带领学生走进德青源生态基地、走进张山营镇镇政府、走进周边社区开展考察活动。美境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发明设计的创新环保作品屡次在市级、区级的各类创新比赛中获奖,其中《北京日报》还对“路灯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特别报道。

3. 国际理解课程

学校还在假期对外交流的基础上,开发了国际理解课程,包括初级法语和国际文化理解。学生们接受语言、风俗、节日、礼仪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国际交流。

4. 科技创新课程

学校开设了机器人课程,成立了机器人工作室。近年来,机器人小组在市级、区级的比赛中连续荣获冠军,多次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其中,在2014年代表北京市参加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初、高中组双获全国金奖。学校还成立了3D打印实验室,开设3D打印课程,开设DI(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课程,科技小组除了在市、区多次获奖之外,还曾获亚太区北京邀请赛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2013年,共有三名同学荣获第十三届西城区少年科学奖。

5. 阳光翱翔课程

学校申请并获得审批,成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地球与物理”专业的课程基地学校。学校在校内全面开展阳光翱翔课程,并已完成了首批翱翔课程校本教材《生物实验》与《化学实验》的印制。近年,连续有三位同学入选市级翱翔学员并荣登翱翔论坛,这对于普通学校来说,是少有的荣耀。2014年年初,学校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为跨专业、跨学段、跨学校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6. 综合素养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学校还开设了“阳光午间一小时”课程。课程涉及知识拓展类、心理辅导类、传统文化欣赏类、体育艺术类、科技发明类、动手制作类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阳光微语课堂”专题讲座、“专家进校园”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还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午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

7. 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学习。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内蒙古开展地质考察;去湖北恩施开展生物多样性考察;去门头沟了解北京地质特色;去延庆野鸭湖进行地质考察;去朝阳公园参加北京外语游园会;去社区雅悦酒店做英语培训;去首师大进行生态学实习;去紫竹院研究竹子类型……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开展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学生们研究的课题“对新街口地区—星街坊店面照明的节电方法的调查”“废物利用—用旧木板修理公园和小区损坏的木质座椅”“自行车的租赁”等等,都得到了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与资助。

8. 学科特色课程

各教研组还注意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组织校园内的学科特色活动及特色课程,如语文学科传统的诗文诵读、至美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数学教研组的数学建模活动;外语组的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戏剧社;化学教研组生活中的化学活动;生物教研组的美境社团、组培实验小组;政治教研组的时事讲坛活动;地理教研组的专业教室开放课程;艺术教研组的管乐团、声乐团、京剧社活动;体育教研组的健美操、篮球队、武术队、跆拳道等活动。

丰富的“阳光课程”为“阳光课堂”的营造提供了充分的前提。

学校尝试分层走班上课的新模式,在平行分班的基础上,在不同学科上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讲学稿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了初中数学讲学稿的设计与研究;高中数学已经完成了高三文、理科学案的印刷并投入使用;初一年级生物、高一年级物理、化学、高二年级的生物实验课程也已经印制完成,开始了第一轮的实践

过程。

为了保证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学习,学校还在区特教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特教教室,配备了专业设备,开展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委派融合教育兼职教研员与班主任、学科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

服务。

学校还开展年级“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的评选,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和各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称号的奖励,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也以此激励其他同学,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学生之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进行导师制辅导,由导师研究、分析学生的行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困难,做“阳光附中人”。

四、“阳光师生”展示“阳光校园”文化

在阳光教育的熏陶下,学校不断地涌现阳光的师生,展现了阳光的校园

文化。

首先,学生变得更阳光了,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形象更阳光

学生服装干净了,发型整齐了,言行举止规范了。

(2)心态更阳光

学生脸上灿烂的笑容更多了,课堂上趴桌子的人数减少了,不交作业的人数减少了,面对学习的挑战与困难表现出了更强的意志品质,出现了主动学习的优秀典型。近三年,每年都有200余名学生在市区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等各种比赛中

获奖。

(3)身体更阳光

学校努力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成立了特色运动队。2013年校运会上,有43人次打破学校纪录;2014年,有52人次打破学校纪录。2014年初三体育加试成绩获得了全区第9名。高中乒乓球队在全市比赛中获得女子双打第四名、男女混双第六名。

其次,在阳光学生不断涌现的同时,教师也变得更阳光了。教师开始自觉地开展研究、承担课题,主动承担交流展示任务,主动为学生和学校服务。三年来,教师中有1人获得北京市“紫禁杯”;6人获得西城区优秀班主任;2人担任“首席班主任”;1人获得西城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22人荣获区优秀教师荣誉;3人在西城区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1人在全市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心理教师代表西城区参加第二届北京市心理教育观摩交流活动获得好评;地理教师在全市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说课、教学设计两项市一等奖。除此之外,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的教师在各自领域的活动中

获奖。

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教院附中已经成为北京市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先进学校,在全市高中特色发展课题总结会上,教院附中作为西城区的代表做了专题发言,受到了课题组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好评。

2013年中考,教院附中中考均分从原来的第40位提升到第29位;在10个示范校名额分配中,有9个考入了高中示范学校。2014年中考平均分位次在全区48所学校中名列第27位,再次实现了提升。体育加试成绩,近60%的同学获得满分,97%的同学达到优秀;文化课成绩,60%的同学达到示范校录取分数,近30%的同学被示范校录取;优势学科的成绩能够冲击全区前十名的位次。

2014年高中会考中,各科一次通过率超过98%,生物、政治学科实现100%通过;生物、地理、政治全A率接近50%。2014届文科的本科率接近80%,理科本科率接近50%。一、二本的上线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接近30%。

三年来,教院附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实施阳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被纳入了北京市17所新优质学校的建设序列。学校将会进一步思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特色发展,争取让阳光学校的体系更丰富,让附中的阳光特色更鲜明!

(责任编辑:胡玉敏)

猜你喜欢
教研组阳光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走,出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走在阳光路上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自行车的发明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