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牵牛”艺术

2015-09-10 19:47夏帮青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牵牛教师学生

夏帮青

在课堂上如果与学生发生了冲突,怎么办?如上课时,学生做小动作或者与他人讲话等。这时,拿起批评教育的武器,无疑是必要的,但偏偏有一些学生不买账,不但不接受教师的批评,还公然与教师“顶牛”。一般教师碰到这种情况,难免心火上升,教师的尊严何在?脸往哪搁?

“顶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制约着教育的效果,还会影响教师的威信、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对学生以后的教育。因此,遇到学生“顶牛”时,教师需要研究“牵牛”的艺术,从而消除学生的敌对情绪。

1 以柔克刚,善于使用冷处理来消除学生的“顶牛”行为

在遇到学生“顶牛”时,很多教师试图把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强加给学生,认为只要让学生认清矛盾冲突的客观事实、明了规章制度,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就能顺利解决问题。在介入冲突时强调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予客观判断。其实,学生在“顶牛”的一刹那,并没有意识到此举将带来的后果,处在情绪激动的“顶牛”状态下,教师的任何教育都不会被他们接受,针尖对麦芒地处理,势必使矛盾更加激化。所以要想处理好学生的“顶牛”现象,教师就不能硬顶硬,而应让学生的怒气平息下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克制、忍耐,即使是学生认错态度不好,故意顶撞教师,也应冷静。

案例1:一节生物公开课,课上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传递纸条,被上课教师发现。教师让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个问题自然回答不上来,于是教师便批评道:“上课传递纸条,不认真听讲,如何能提高学习成绩?”其实,教师本想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就让这位学生坐下。谁知这个学生觉得丢了面子,非常恼火,开口就是“你血口喷人,我没有传递纸条,你讲的内容我听不懂!”听课的教师都吃惊地抬起头,眼光一下子盯向了那位学生,又一下子转向了这位讲课的教师。上课教师根本没想到,学生会如此发难,立即涨红了脸,连说话都有点结巴起来。与那位学生又争了几句后,这位教师气愤地说:“你不听,请出去!”那位学生立即回答道:“我交了学费,凭什么出去!”这时,只见这位讲课的教师楞了一下,便大步走下讲台,朝那位学生走去,教室里气氛立即紧张起来,每个听课的教师都捏着一把汗,不知将发生什么事情。那个学生也变得高度紧张,似乎做好了鱼死网破的“迎战”准备。但这位教师突然停下了脚步,做一个“坐下”的手势,说“你不出去,那就请坐下,好好听课。”声音非常诚恳、柔和。那位学生顿感意外,一下子红了脸,慢慢地坐到了位子上,所有听课的教师也都放下了一颗提到喉咙口的心。

在从讲台走向学生的这一短暂时间里,这位教师完成了从冲动到冷静的转换,就好像一列疾驰的列车眼看就要发生危险,掣刹装置及时发挥了作用,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在和学生“顶牛”时,教师若主动“败下阵来”,好像丢了面子,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必须有这种理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其实,学生大多不愿与教师处得很僵,“顶牛”之后,会有一种忐忑不安或愧疚的心情,教师抓住这个时机教育,学生容易接受。

上例中的教师课后,将学生叫到办公室,与学生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学生也自知错在自己,自然心悦诚服地承认了错误,并向教师道了歉。

2 将计就计,顺势而为

据说,有一次爱默生想把牛牵进圈中,与儿子一起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使牛前进一步。他的女仆看到后,拿了一把嫩树叶走在牛的前面,结果很快将牛牵进圈里。在与学生“顶牛”时,最好的方法也是顺势而为。教师在处理突发其来的“顶牛”事件时,要善于捕捉事件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育资源,加以巧妙的点拨引导,不仅可化解矛盾,还可达到增智育人的目的。

案例2:有一次,在学习“蛋白质代谢”时,学生都在讨论“鸡蛋吃多了对身体无益,还有可能有害”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学生借机在班上唱歌。在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指名叫这位学生站起来回答,他笑嘻嘻地说:“老师,人撒尿排出含氮废物,鸡排出含氮废物也要撒尿吗?”全班学生顿时哄堂大笑,那位学生也很得意地瞧着教师。教师明白,这个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因为上网、上课睡觉被班主任多次批评过。然而,这次他能说出自己的判断,则是他的一个“闪光点”呢。于是,将计就计,教师反问道:“这个同学学习能联系实际,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老师也不大清楚,那么谁知道鸡含氮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沸沸扬扬的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全班学生都在看书、思考、讨论……教师注意那位想借机取乐的学生,已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这一堂课他特别认真,并能积极回答问题。

3 设身处地,通过“无判断”介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学生在“顶牛”时,教师如果根据自己的标准去给学生的行为下结论,然后带着这种结论要求学生,结果是越说学生越不愿意听。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借助于“无判断”介入,以增加学生的认同感。

无判断介入就是教师在处理矛盾冲突初始阶段,不作个人主观判断或急于对事件事实的客观判断,而是参照心理咨询师的态度,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就会想到自己也曾年轻过,甚至有比这还不冷静的时候。这样教师容易理解特殊情况下学生的心态,清楚地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案例3:记得高二年级有个学生,因为违纪已被学校多次处分过,一次上课看小说居然大笑起来,教师走过去把他的书拿到了教室前面,但他立刻若无其事地走过来把书拿回去,并狠狠地摔到桌子上。教师便要他把书再送回讲台。不想这位学生却用一种更高的声音说:“你为什么要拿我的书?”“因为你上课看小说!”教师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他的脸因为生气有点变形。师生的对峙让全班鸦雀无声。教师意识到,在课堂上不能做这样的争执,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便说:“我们先出去一下。”“哼,我不出去,你能把我怎么样?”他的头拼命地扭着,大有拍案而起之势,甚至把唾沫溅到站在他面前教师的脸上。逃跑?坚持?迂回出击?“同学们,我也被开除过,你们看,这是我读高一时打架留下的伤疤。”教师挽起衣袖,露出了一尺来长的伤疤。教师开始讲起不堪回首的过去,讲其异常艰难的成长历程……教室里很静,教师的声音像溪水般在山谷间穿行,“我曾经是一只破罐子,但我并没有破罐子破摔,我希望你们也一样,我希望你们有一天能将你们成长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教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错误,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4 投其所好,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一位初中学生课堂上经常和教师师“顶牛”,班主任打了该生嘴巴后,这件事被电视曝光,班主任受到了行政处分。从此,这个教师对这个学生不闻不问。去年,笔者刚到该班上课时,这个学生一直在摆弄着一个火柴盒,问他为什么不听课,他说“反正我学不好”,笔者请他把火柴盒交出来,他就是不交。旁边的学生说,火柴盒里装的是一只蜗牛。我感觉到这正是助他敲开未知大门的契机。于是,下课后,与他聊天,内容当然是他最感兴趣的生物世界,真是想不到,他的脑袋里装满了“缝叶蚁,旗鱼浮游……”的知识。当天,趁热打铁,进行了家访,这个学生热情地给笔者拿出了他多年制作的生物标本,师生一起对这些标本进行了分类,并决定在学校进行一次标本展览。推荐这个学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一个月以后,展览会举办了。从此,他乐此不疲地开始了对未知世界的深呼吸。后来,问他为什么在课堂上捣乱,这个学生说:“过去在这个班,我是一个多余的人,我成绩差,老师根本不在乎我,我闹的目的是就是故意气老师,叫老师不要瞧不起我。”这就是说,他“顶牛”是其表现欲没有得到满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这说明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让一个心理、生理、人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总是处在自我否定的阴影中,当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时,怎么不“火气冲天”呢?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秘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学生的错误,不加训斥,而是晓之以理;对其优点,多加赞扬;对其特长,大加赞赏,并鼓励特长拔尖。失落感强的学生饱尝了批评和挫折之苦。一句表扬很可能唤起他长眠于心中的热情,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创设条件,如讨论、答辩、制作、课题研究等形式,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现,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才华,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想从根本上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减少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人格修养,掌握渊博的知识,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减少学生“顶牛”现象的关键。当然,不论“顶牛”现象以何种形式收场,当事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沟通,剖析“顶牛”的原因,改善并提升师生关系,让“顶牛”现象不再重演。

猜你喜欢
牵牛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观星地理之牵牛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走过茑萝牵牛的花丛
垂吊牵牛的栽培技术
圆我教师梦
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