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猎物》中的女性形象

2015-09-10 07:22胡光宇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猎物

胡光宇

摘 要: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她的创作:出身于俄国贵族并且贪图富贵享乐的母亲成了她创作的首要素材“恶母”;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并且以碎片的方式在不同作品的“母亲”身上塑造。这种两面性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母亲”身上,并不断拓展,蔓延到作品中所有女性身上。不论“悲”还是“善”,追溯其原因,无一不逃出“男性酿造了女性的悲剧”这一定律,但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苦苦追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由意志。

关键词: 伊莱娜·内米罗夫斯基 《猎物》 女性形象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用犀利的眼光审视社会和人性中潜藏的弱点,继而用朴实而又不乏深刻的笔锋塑造了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她的作品当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有:遭人抛弃的母女,被母亲寄养的女孩儿,不择手段谋生的母亲,利欲熏心的小人物,贪图享受、不务正业的丈夫,遗孀,终身不嫁的老姑娘。这些人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顶屋檐将他们纳入同一个环境中,那就是家庭,并且在这个家庭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男性与女性在权利上的较量,也存在着“生命”与“死亡”的抗衡。在其作品当中,孩子成了爱情的“工具”而不是“结晶”,不难发现,童年的阴影——“父亲的忽视”“母亲的冷酷”在内米罗夫斯基的作品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担任多重角色的女性

《猎物》这部作品当中,主要出现的人物有让·卢克,爱蒂·撒拉,杜尔丹,玛丽,撒拉夫妇,阴谋家兰昆,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网,爱情、金钱、地位构成了一个个网结,将他们捆绑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失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1.女性——屈服于男人的“拉辛的公主”。在《猎物》这部作品中富家千金爱蒂·撒拉与穷小子让·卢克在索邦大学的走廊里相遇,这一邂逅拉开了悲剧之幕。让·卢克一句充满神秘的回答吸引了爱蒂,“既要是‘拉辛的公主’又要跪在我面前”。于是让卢克开始了这个关乎爱情的大冒险游戏。他要从穷苦大门踏入“世界”,在他的意识之中只有富人生活的环境才能成为世界。得知爱蒂要与门当户对的贝特朗·博罗歇订婚时,他萌生了“得到爱蒂”的念头,想借助婚姻进入豪门。爱情、财富、尊贵是那个时代盛行的追求目标,家境贫寒的让·卢克既不贪婪于女人,又不为财富所迷惑,他所追逐的仅仅是显赫的地位和守人尊敬的身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爱情、女人成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这与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司汤达笔下的人物于连有着相似性,因此有人称内米罗夫斯基为司汤达式的作家。爱蒂,名媛贵族,因此称为“公主”,但是婚后跟随丈夫过着贫苦的生活,依附于他,经济不能独立,失去了自主的权利,整日待在“狭小破旧的屋子”里,忍受着产子之后的病痛,而这时候,丈夫却还要思考要不要带她医治。殊不知,让·卢克心里在默念“自己已经不爱这个女人了,她对于他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2.女性——丧失了延续生命的自主权。当爱蒂生下“遗产的保证”时,历经了撕心裂肺的痛苦,然而丈夫却有一种“独自等待的愿望”,因为他已经不爱妻子,更不会在意她的死活了。孩子已经不是爱情的产物了,而是成了获得财富的筹码。把这个“小恶魔”从那种虚无之中拿出来的是他的父亲,在他生病时决定他死活的也是他的父亲,曾一度让·卢克在“年轻时代最后一阵冲动”的支配下,任由小婴儿被发烧折磨得不成样子。由此可见,内米罗夫斯基笔下的男人在生命延续这件事上具有主导作用,这就促使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塑造了“恶母”的形象:将孩子独立与自我,并将其归为自己不幸的源泉。在内米罗夫斯基遇害之后,孩子投靠外婆,外婆表现出了完全的漠视并将其赶出门外。因此,我们在其作品当中看到了一个作者本身的影子。

3.女性——权贵男人获取温情的港湾。功成名就的让·卢克厌倦了与爱蒂只有“肌肤之前”的婚姻生活,他倾心于儿时好友杜尔丹的情人玛丽,她“百依百顺”“惹人怜爱”,让·卢克总能够找他“带有怜爱和说不清的柔情”。但是玛丽终究不爱他,与自己的爱人杜尔丹离开了法国。此时的让·卢克开始“渴望玛丽,渴望她在身边,渴望她的体温”,这种感觉就像“痛苦的海浪一样向他袭来”,蔓延至全身,无法承受的这种痛苦最终导致让·卢克抑郁,权利的丧失如雪上加霜,直至将其逼向死亡。

二、两性之间关系的失衡造就了悲剧的产生

小说主要围绕爱情名义下的三角关系展开。

1.让·卢克、爱蒂、兰昆。

对于出身高贵的爱蒂·撒拉来说,让·卢克不过是一个长相俊俏并且单纯的“毛孩子”,因此爱情初期,爱蒂只是在让·卢克身上获取“精神愉悦”,爱蒂力量大于让·卢克。得知爱蒂与名门订婚之后,让·卢克恼羞成怒,“诱骗”爱蒂奉子成婚,让·卢克计划中的“丰厚嫁妆”变得无影无踪。爱蒂只能依靠让·卢克的微薄收入过活,尽管后来丈夫依附兰昆,获得了尊贵地位和财富,但她还是无法改变被丈夫操控的状况。最终让·卢克将妻子爱蒂拱手让给兰昆,取悦了兰昆并且为自己外面的偷情提供了空间。“总有一个爱蒂横在他们之间”,爱蒂以她的年轻貌美讨好了兰昆,并且借助兰昆之手将其摧毁。

2.让·卢克、杜尔丹、玛丽。

玛丽为杜尔丹痴迷,所以当杜尔丹入狱时她求助于让·卢克,让·卢克因为落魄没能给予帮助。但是当其飞黄腾达之时,让·卢克试图将玛丽变为他的情人,玛丽“给了他”“一味的顺从”,“出了玛丽,世界上的一切他都腻味了!”。玛丽一无所有,但是让·卢克却依附于她,贪婪于只有她能给予的温情,显而易见,玛丽占据上风。然后,杜尔丹出狱以后,玛丽对其不离不弃,因为“她对杜尔丹的感情正如让·卢克对她一样”。流浪汉杜尔丹用爱牵引着玛丽,愈来愈远,直到离开让·卢克的视线。那种爱的牵引力是任何权贵都无法替代的。

三、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我的心,就像黑暗暴风雨中的一条船,不知道会被席卷到多深的地方……”

在20世纪中叶的西方的思潮当中,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潮席卷了整个法国甚至是全部的西方各国。他认为“意识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对这个存在来说,他在他的存在中所关心的,正式它的自身的存在”。萨特现象学的重点是凸显意识的自由意志。具体是指人类要解决个人生存中的实际问题,“意识的自由”成为人的生存的首要条件和基本目标。总而言之,意识具有意向性,主导着人的行动方向,终极目标就是获得个人自由。

让·卢克,离开贫困的家庭,追求权势地位,爱情和财富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这何尝不是他所追求的自由呢?“在职场的运筹帷幄,在权贵之间不断涡旋”,正是他要实现的“个人自由”,曾经的小伙子,小家电的推销员终于摆脱了别人的藐视,这就是他的意识中要摆脱的,这就属于他的自由意志。

爱蒂的自由意志就是摆脱对丈夫的依附,并将其摧毁;玛丽的自由意志就是假借让·卢克情人的身份,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这种意识并不是“虚无”的,而是“隐而不退”的,并且这种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穿梭于不同的爱情之间,从爱人杜尔丹身上的矢志不渝转向渐渐地转向让·卢克的逢场作戏,无一不是玛丽自由意志的体现。

四、结语

在《猎物》这部作品中,杜尔丹获得了让·卢克所想要“捕获”的爱情;玛丽杜尔丹身上获得了自己想要“捕获”的爱情;权贵的代表爱蒂失去了曾经属于自己的“猎物”,杜尔丹失去了曾经一度获得的“猎物”。塑造了人性的两面性,女性也不例外。刚毅而又充满柔情的玛丽在自由意志的指引下,达到了生活目的;爱慕虚荣、玩弄感情的爱蒂在与让·卢克的不断斗争中,割断了与其的联系,与孩子远走高飞。由此可见,内米洛夫斯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女权主义色彩,具有强有力的自由意识,不断地挑战男性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伊莱娜·内米洛夫斯.著,金龙格.译,猎物[M].作家出版社,2007,1.

[2]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3]西蒙波伏娃.著,第二性[M].西苑出版社,2009.7.

[4]宋旸.论内米罗夫斯基笔下的母亲形象[J].译林,2011,10/12.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猎物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三木落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Duck-billed platypuses
霸王龙的第一只大型猎物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