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和高效

2015-09-10 07:22张亚莉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洋思杜郎革命

张亚莉

教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需要老师尽心尽力付出,可是经常出现付出了,并不见得有回报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可学生的成绩不见提高,于是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这种自嘲说明老师教得疲惫,教得不幸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第一,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整个课堂教学工作是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的,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教师每堂课努力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跟着感觉走,课堂要严谨不能随意。

如讲《鸦片战争》这节课的主旨:一个“悲”字当头,一条线索“悲歌之因——悲歌之痛——悲歌再起”,围绕“悲痛”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痛定思痛让学生认识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如讲《甲午战争》,一个“愤”字当头,一条线索“郁闷—愤恨—抗争—觉醒”,围绕“激愤”引导学生认识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资格管理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就应该管理中国事,唤醒国人民主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第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不是唱独角戏,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单项传递的过程,单项接受的知识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既不利于学生消化,更不可能长久存留在学生记忆深处。

老师们经常抱怨学生不用心,刚讲完就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老师们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你讲的知识对学生有用吗?能引起学生共鸣吗?能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吗?为什么听百家讲坛,听袁腾飞讲历史的人不犯困,因为枯燥无味的知识在他们那一加工,就活灵活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老师要研究教材,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一定要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

如讲《辛亥革命》,本课政治色彩较浓,对昔日革命过程没有描述,教材把激情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细节都删了,而让学生体会辛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引起中国社会巨变的革命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补充一些遗失的故事,重新拾回一些久违的感动,尤其情感的激发是不可或缺的。我借用革命家陈天华遥寄血书的故事,即他奋笔疾书《猛回头》、《警世种》小册子,激励更多人走上革命道路,最后甚至为了唤醒民众,不惜投海自尽,用生命报效祖国的事迹,营造气愤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第三,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教学”。要讲好一节课,老师必修精心设计。大到课堂整个流程,知识点与知识点间衔接,小到不同层次学生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只有课前这些工夫做到位,让课堂真的动起来,才能获得意想中的效果。

如讲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可能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从袁世凯身上找原因,这样思考是对的,但不全面,我们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袁世凯是否有能力窃取?袁世凯是真共和还是假共和?立宪派和旧官僚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资产阶级能否守住革命成果?最后上升到高层次,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有花无果,恨悠悠”的革命?“有花”指什么?“无果”又指什么?遗憾由谁弥补?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理智受挑战、潜能被激发,变沉重的话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变沉甸甸的书本知识为学生所有,为学生所用,打开他们的心智之门,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百学不厌。

第四,教学理念的时代性。关注教育的改革者大概都知道风靡华夏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学生的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杜郎口模式要求把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占课堂10分钟进行“点拨”,甚至老师基本不讲。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就课堂教学改革体现出的一个共同核心是:教师课堂少讲或不讲。于是,老师的“讲”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又流行“对分课堂模式”,要求老师先讲,学生后学,给学生留足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时间。其实不管流行哪种模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反对“以知识为中心”和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满堂灌”,并不是不要老师的“讲”,而是对老师的“讲”提出更高要求。老师要讲在重点关键处,讲在知识概括处,讲在思维提升处。一堂没有老师精要讲述和适时点拨的课是缺少广度、深度的。当然,如果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学生绝对顺从老师,老师叫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缺失。因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情感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最后落在三个字上:实、新、活。课要讲得实在,花架子不能太多,不能让形式冲淡内容;课的重难点要突出,老师尽可能精讲少讲;课要讲得不落俗套,要有创新,不能就文本讲文本,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大新知识量输入,很好地借助网络让学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始终处于灵动状态。只有在教学中科学落实这三个字,课堂才能有效和高效。

猜你喜欢
洋思杜郎革命
今日洋思人之作答
拷问“洋思”
拷问“洋思”
过骊山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模式,为何是洋思?
粉红革命
面对杜郎口,我们有话要说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