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图书馆美学实践*
——以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5-09-13 01:40祁建华李全华高建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辅导书教学科研课外读物

祁建华,李全华,高建辉

(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 楚雄 675000)

读者、文献、接受分别是接受美学理论实践和图书馆美学实践的主体、客体、内容。通过实验分析,找出三者的关系,为展开图书馆文献与读者关系的系列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是为旨。

1.接受美学的理论支点与图书馆读者研究

20世纪中叶产生的以“读者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美学理论——接受美学 (Receptive esthetics)[1],一直以来影响着美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该理论主张美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读者 (在图书馆中即审美和文献接受的主体),重点研究读者对作品 (在图书馆中作品专指馆藏电子图书、纸质文献,以下简称“文献”)的阅读过程、反应、接受和读者的审美体验、阅历以及接受效果在文献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通过双向互动 (问卷调查等实验方法)去研究创作、文献、读者与接受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和效果。

由此可见,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就是以“读者研究”为主要内容,把读者放在研究的中心和首要的位置。“读者第一”[1]顺其自然地就成为了接受美学的理论支点,确立了这个理论支点,也就确立了接受美学理论实践的核心。而“读者研究”则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不了解读者,不研究读者,读者服务便无从谈起。图书馆读者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了解与把握读者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科背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性;二是关注读者对文献、环境 (图书馆馆舍环境和人文环境)所蕴含的美的接受及其心理研究。

因此,接受美学理论支点和图书馆读者研究内核共同指向读者,读者成为了接受美学理论实践和图书馆美学实践的中心和主体。

2.接受美学理论实践和图书馆美学实践

2.1 接受美学理论实践的基石

从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不难看出,接受美学理论实践离不开读者和接受。读者是美学接受的主体,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第二文献”(即读者通过阅读赏析原始文献后对原始文献作出的新理解新发现新感悟)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它发掘出文献中的种种美学意蕴。具体地说,就是文献的接受不是读者对文献被动的消化、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在发掘出文献中的种种美学意蕴过程中倾向性的主动认同或拒绝、赞赏与共鸣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经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产生并发挥作用,是美学实践的中介。[2]而审美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往往又离不开美学实践。因此,美学实践是接受美学理论实践的基石。

2.2 图书馆美学实践

对图书馆而言,美学实践,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在图书馆参与的一切美学活动的过程,包括到馆自修、对馆藏文献 (电子、纸质文献)的阅读以及对图书馆人文环境 (馆舍建筑风格、文化氛围、环境卫生、馆员精神面貌、服务理念、馆训等)的审美体验和美学评判过程。图书馆审美体验,是读者对图书馆蕴含的美的感性自由意志的认同或拒绝过程,主要是读者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就是由读者对图书馆蕴含的美的直觉 (直观感受)而引发的表象心理活动 (喜、怒、哀、乐)过程。图书馆美学评判,是读者对图书馆蕴含的美学特质的审美、选择、接受或批评的理性分析判断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读者对图书馆蕴含的美由感性认同或拒绝升华为理性分析判断 (审美、选择、接受或批评)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可见,美学评判过程是审美体验过程的升华。追根溯源,图书馆美学实践的理论依据来源于接受美学实践的开山之作——姚斯的《提出挑战的文学史》,他将接受批评的基本主张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被普遍认为是接受批评的理论纲领。[3]以后大致有接受的历史研究和接受 (选择)实验分析两类实践方向。接受的历史研究着重研究历史上对文献的接受及其演变。接受 (选择)实验分析则多半说明接受分析可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由此能将更多、各不相同的读者纳入讨论和研究。接受 (选择)实验分析不像接受的历史研究,把自己基本上禁锢在文献圈里,而能利用读者生活经验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目的也是多样的,有的在于弄清不同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的所谓的“潜在读者”[3],有的则将对同一作品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批判态度并列比较,从而揭示各自评判的先决条件和心理活动参数值。

图书馆美学实践研究,可通过图书馆读者美学评判 (审美、选择、接受)实验分析来展开。笔者于2015年4月15日至20日组织本项目课题组以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 《三国演义》为例,将归纳出的《三国演义》五个美学特质 (气韵沉雄的文学美、足智多谋的智慧美、血肉丰满的人物美、气势磅礴的场面美、跌宕起伏的故事美)分别在我校五个系 (楚雄师范学院现已将“系”升为二级学院,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本文仍然延用“系”)二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读者美学选择 (接受)的问卷调查实验。

实验经过是:(1)制作《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表500份。

(2)将调查表分发给我校中文、计科、艺术、体育、初教等五个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背景的群组的读者,每个群组100人,人手1份,要求他们分别在图书馆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对《三国演义》五个美学特质作出单项选择。其中,中文、计科、初教系在东馆 (新馆)自修室内进行,体育、艺术系在西馆 (老馆)自修室内进行,从2015年4月15日起至4月20日止,一天完成一个系,时间统一规定为每天下午4∶30—5∶30。

(3)回收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A,中文系100个读者中选择文学美的有47人,占47%;选择智慧美的17人,占17%;选择人物美的21人,占21%;选择场面美的4人,占4%;选择故事美的11人,占11%;如图1。

图1 中文系读者《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百分比柱形图

B,计科系100个读者中选择文学美的有17人,占17%;选择智慧美的39人,占39%;选择人物美的11人,占11%;选择场面美的20人,占20%;选择故事美的13人,占13%;如图2。

图2 计科系读者《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百分比柱形图

C,艺术系100个读者中选择文学美的有19人,占19%;选择智慧美的13人,占13%;选择人物美的36人,占36%;选择场面美的22人,占22%;选择故事美的10人,占10%;如图3。

图3 艺术系读者《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百分比柱形图

D,体育系100个读者中选择文学美的有12人,占12%;选择智慧美的11人,占11%;选择人物美的20人,占20%;选择场面美的41人,占41%;选择故事美的16人,占16%;如图4。

图4 体育系读者《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百分比柱形图

E,初教系100个读者中选择文学美的有17人,占17%;选择智慧美的13人,占13%;选择人物美的21人,占21%;选择场面美的11人,占11%;选择故事美的37人,占37%;如图5。

图5 初教系读者《三国演义》美学特质单项选择问卷调查百分比柱形图

(4)以上数据统计结果表明:A,中文系读者选择最多的是文学美;B,计科系读者选择最多的是智慧美;C,艺术系读者选择最多的是人物美;D,体育系读者选择最多的是场面美;E,初教系读者选择最多的是故事美。

(5)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图书馆读者文献美学特质选择 (接受)结果,具有鲜明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指向性——文学 (包括语言文字、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是中文专业学科研究的主干内容之一,因此,中文系读者更多指向文学美;智慧 (包括逻辑思维、归纳推理、综合分析等)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科研究的主干内容之一,因此,计科系读者更多指向智慧美;人物 (包括个性理念、人体造型、行为艺术等)是艺术科学专业、学科研究的主干内容之一,因此,艺术系读者更多指向人物美;场面 (包括运动场面、比赛场面、游戏场面等)是体育科学专业学科研究的主干内容之一,因此,体育系读者更多指向场面美;故事 (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故事等)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科研究的主干内容之一,因此,初教系读者更多指向故事美。

(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读者文献美学特质评判 (审美、选择、接受)与读者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成正比函数关系,如图6。

图6 读者文献美学特质评判与专业学科函数关系三维立体图

2.3 图书馆美学实践成果应用

图书馆读者文献美学特质评判 (审美、选择、接受)与读者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的正比函数关系研究成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以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系 (二级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为例。学院图书馆系 (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所有文献资料在纳入图书馆金盘数据库管理的同时,根据图书馆读者文献接受与读者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的正比函数关系,制定了系 (二级学院)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方案:(1)中文系 (人文学院)遵循以语言文字、文艺理论、中外文学作品、中外文学史、修辞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2)外语系 (外国语学院)遵循以外国语言文字、中外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史、词汇、语法、修辞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3)计科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遵循以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语言、网络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与开发、高等数学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4)艺术系 (艺术学院)遵循以美学、人体结构与造型、素描、色彩、写生、创作、声乐、乐器、乐理、作曲、舞蹈、艺术理论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5)体育系 (体育与健康学院)遵循以田径、体操、武术、球类、体育学、生理学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6)初教系(教育学院)遵循以儿童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统计、教育理论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7)物电系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遵循以高等数学、热学、力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物理、电子信息、实验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8)化生系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遵循以高等数学、化学、生物、实验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9)数学系 (数学与统计学院)遵循以数学基础、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信息科学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10)政管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遵循以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11)经管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遵循以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财政与税收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12)地旅系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学院)遵循以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人文地理、旅游管理等与本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文献及教学科研辅导书为主,以其他课外读物为辅的原则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

3.结束语

通过接受美学理论和图书馆美学实践探析,论证了读者、文献、接受三者的关系,得出了图书馆读者文献美学特质评判 (审美、选择、接受)与读者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成正比函数关系,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优化与配置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为展开图书馆文献与读者关系系列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德)罗伯特·姚斯等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李朝龙.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3]张荣.姚斯的贡献及其理论缺陷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

猜你喜欢
辅导书教学科研课外读物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试谈法语专业学生对教材的选用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小学生数学自主复习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使我羞愧的—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