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奇石博物馆草原石城(下篇)

2015-09-14 09:13李文强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石城哈萨克民歌

李文强

草原神石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神秘的要数“石洞神泉之谜”和“蝌蚪文字之谜”,在神石城一座高山陡峭笔直的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数十米的悬崖,悬崖北侧离地平面两米处有一个洞,爬入洞内可见底部有一汪泉眼,且常年从未干枯,被当地牧民称之为“神泉”。泉水清澈甘甜,据说长期饮用能够延年益寿,吸引了各族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膜拜、观光。

“神泉”处还有可供踏脚的平台,平台上摆满了酒水、酥油、哈达、钱币等蒙古人祭拜神灵用的供品。据当地牧民介绍,每年都有与吉木乃县相邻的和布克赛尔县的大批蒙古人来这里举行祭拜活动,同时,如果将这个石洞里的水喝了以后,不仅能延年益寿,而且具有储藏多年不变质的特点。可让人无从考证的是这个洞到底是人工凿成还是自然形成的?洞内的泉水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推测这里曾经是一片具有生殖文化的区域,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传宗接代的传说。在石洞神泉的对面,一座高耸的石柱被蒙古族人传说为天根,所以传说“石洞神泉”也有求子观音圣水的妙用。

沿着石城往里走,还可以看到一块刻有波浪形花纹和蝌蚪字样的奇石,排列规则的花纹和字迹深深地镌刻在石头上,这究竟是蒙古文字或象形文字?至今还无法考证,所以又形成了一宗“蝌蚪文字之谜”。

另外,更为神奇的是在景区入口处发现的一处怪坡,看似上坡其实下坡,更为石城的神奇平添了几分浓重的神秘色彩。

在草原石城景区的神泉一处往北走,可以走到一片风景如画的白杨沟,这里的人们俗称其为三线白杨。当你走进去的时候,会看到几缕从草原石城的花岗岩裂隙中涌出的泉水,淅淅沥沥地形成了好几条瀑布。每一个游人到达那里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身临世外桃源的感觉,那几条流淌下来的瀑布,在潺潺的流水中晃动出的水体是如此的动人。在那流动着的水潭间,清澈见底的流水随着落叶的漂浮显示出灵动的姿态,那些轻纱般的水花溅落在岩石上,溅崩而起形成的水系在山涧中形成了一组姿态优美的交响曲。

在三线白杨的周围,众多绿荫萦绕的树木也在这里展现出应有的风采,周围艳丽的花朵也在用自己的色彩守候着这一方宁静的泉水。在三线白杨,很多神态迥异的岩石也用不同的象形姿态展现于此,有时候你仔细观看,可以发现譬如神驼峰、雄鹰山、乌龟山、雏鸟峰、情侣峰、类猿山等等象形石就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形态各异的花岗岩石映衬着瀑布流动的音律在向远来的朋友们传递着欢迎的信息,那些神话般的传说使得来此地游玩的人们暂时忘却烦恼,平心静气地欣赏这里的仙境般的地方,在那险峻陡峭的岩石之间,缓缓垂落而下的几股瀑布总是使游人兴奋不已。我相信,只有到达过这里的游人,才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这里的美景是如此的让人流连忘返。

吉木乃县自然草场资源丰富,县境内草场以荒漠为主体,平原荒漠类草地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31.5%。而乳制品与红酒、咖啡、茶叶一样,产地是决定其品质最重要的一环。正如最好的红酒在欧洲、最好的咖啡在南美、最好的茶叶在中国一样,世界上最好的牧场都集中于南北纬的大约40°~50°区间的温带草原,四季的温湿度、土壤成分的构成、水源与降雨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牧草和奶牛羊的生产环境,也成了鲜奶品质的决定性因素(蛋白质含量、乳脂肪含量、乳干物质或乳总固形物、洁净度等等指标)。这些全球最好的牧场与最好的乳制品,都出产与南、北半球的这两个纬度区间,因而,人们称之为南北半球的两大“黄金奶源带”。

北纬47度,是国际公认的最佳奶牛饲养带。从地理学角度看,北纬47°区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宜,日照充沛,土地肥沃,有着丰富优质的牧草资源,而这些都是确保奶源品质的重要条件。吉木乃县地理坐标是:东经85°0136"-87°0248",北纬47°0136"-47°5440",是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区,萨吾尔山高山草原上的草原石城正位于北纬47度,同时又是全疆四大优良草场之一。萨吾尔山地处亚欧气候过渡带,位于阿尔泰山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交会处的优雅草原带终端,海拔2 000米~3 000米,境内有1 000余种植被,300种植被有药用价值,阿尔泰山、天山的植物在这里大都能看见,尤其是豆科与禾本科植物分布广泛。其中,红景天、贝母、青蓝等是萨吾尔山耐寒植物的代表,它们是极为宝贵的植物物种资源。

萨吾尔山里的这片牧场还拥有比呼伦贝尔草原等知名畜牧地区更有利的自然资源,这里的草原无任何工业污染,富含有机质,不需施用化肥就能滋养优质牧草。木斯岛冰川融水的水系流经于此,饮用后能让奶牛羊更健康,这里更有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优质的水与空气,海拔1 200米以上的萨吾尔山区区域气候凉爽,光照充足,降水量较多,蒸发量较小,适宜而又湿润的气候使得牧草生长茂盛,对牲畜育肥极为有利,也使得这里的牛羊享受着优良的生存自然环境。

因此,这里的奶牛所产的牛奶味道和质量也极其纯正,非常适宜老人和婴幼儿的食用,极具市场开发价值。同时萨吾尔山牛羊肉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绿色无污染、无膻味,尤其是牛羊肉具有独特的食用和医药价值,在新疆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目前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中心论证。

吉木乃县萨吾尔山里的草原石城,还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原产地,该歌曲原意为《在那遥远的萨吾尔》。

《在那遥远的地方》被誉为“中国最优美的情歌”、“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根据史料记载,上个世纪40年代,27岁的王洛宾曾经在青海省海北地区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大草原上,参与拍摄了一部影片,他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藏族青年,女主角则由当地名叫卓玛的一位藏族姑娘扮演,两人合拍了一组他们一起放羊的镜头,邂逅这位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给情圣王洛宾留下了经久难忘的美好回忆,之后不久,他将在西宁采集到的一首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主旋律加工改造,创作出了那首后来脍炙人口、唱遍全球的《在那遥远的地方》。endprint

实际上,这首名歌源自哈萨克民歌的曲调,最本来的歌词所指的原意,即是吉木乃县萨吾尔山。本人考证出的原因如下:

一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哈萨克民歌而非青海民歌。据青海省西宁市文联《河煌民间文学集》第一集第29页到第31页,王洛宾先生在书信中《在那遥远的地方———歌的产生经过》有这样的记载,“约在1938年到1939年之间,新疆一哈萨克部落与统治者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山到达青海河西地区,当时有30余人,到西宁与青海统治者商谈“归顺”事,这30余人中有几个歌手、冬不拉手;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天半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是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局限,所以唱词不能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等等。

这里面根据王洛宾先生亲自承认,此首歌指的即是哈萨克民歌,并非后来人传闻的青海民歌,只是在青海听到了流落于此地的哈萨克人唱的哈萨克民歌而改编的曲目。

二是新疆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北海先生在其哈萨克文的著作中专门有过论述。《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原歌词大意如下:

在那遥远的地方,萨吾尔草原。

留着我那心爱的姑娘,

远走的时刻,无声地离开她的身旁,

心中好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想要和她一生幸福真难。

还有多久,能到达富饶的草原,

骏马的脚步越急越慢,

想念能够找到她的故乡,

见不到她美丽的双眼,我一生遗憾。

很久以前,我家转场时走过白雪高山。

那时候挤单峰骆驼奶,生活多美满。

可怜的男子留在远方,

想念呀,想念呀萨吾尔草原

不停的时光永远跟不上!

不停的时光永远跟不上!

这里面之所以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曲所指的是吉木乃县萨吾尔山,一是因为这首歌在吉木乃县哈萨克民间的很多人都会唱,和王洛宾先生后来填写编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曲子基本一致。二是吉木乃县哈萨克民间流传的这首曲子,内容明确指向的是吉木乃县萨吾尔山。

另外,歌曲中的“转场时走过白雪高山,那时候挤单峰骆驼奶”,“白雪高山”指的应该是吉木乃县的木斯岛冰山。“挤单峰骆驼奶”这句,“单峰骆驼”在我国新疆基本没有,而在吉木乃县喀尔交乡的托海阔拉斯岩画中,就有这样一幅单峰骆驼的岩画,说明吉木乃县历史上曾存在过这种动物,而根据时间的推移,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人将此种情形传唱了下来,也间接证明了歌曲中所指的就是吉木乃县萨吾尔的这个地方。

哎!他乡来的人儿,抑或赏景游乐的旅人,一两次短暂的寻访和探查,又怎能探究出它那深藏于萨吾尔山之内的奥秘呢?

来草原石城吧!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草原神石已经与这里的青山野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美妙绝伦的画卷。来这里看一看壮丽雄奇的奇石,品一品延年益寿的神泉水,找一找童年的乐趣,会是多么惬意,多么神奇!石头的通灵,会随着时光的变化,或者伴随着风吹日晒而衍生出的形态,这些或许并不是永恒的。但是岁月留下的自然、历史,还有石头的形态,都将随着时间,慢慢地使人们对它进行着无尽的回味、揣想,当然,还有层出不穷的解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城哈萨克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仙女
吴堡石城札记
石城旧事
与生灵共舞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文化发展与传承问题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别具观赏性的石城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