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和陈凯歌为什么不应该道歉?

2015-09-15 03:04泉野
时代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贾玲陈凯歌花木兰

泉野

从优衣库不雅视频引发的全民狂欢到贾玲恶搞花木兰被勒令道歉,再到陈凯歌《道士下山》触发的全民造句大赛,这是一个把段子手逼至绝境的荒诞年代,一切穷极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的滑稽剧情转瞬变成了现实。

将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演绎为“花痴嘴馋”的傻愣丑角,在央视春晚以“女汉子”形象示人的贾玲,究竟該不该道歉?按照民间组织中国木兰研究中心提出的质疑,其“颠覆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又严重伤害了国人尤其是木兰家乡人民的感情。”所以,贾玲必须道歉。而在网络舆论阵地,不管是出于反主流的惯性,还是切实站在贾玲一边,总之集体有意识地挥舞着大旗发起保卫战,认定自以为“掌握文明话语权”一方针对贾玲的控诉完全是上纲上线的欲加之罪。更何况,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花木兰,个人或协会,都不能仅把自己当成正统,用对付异端学说的办法去对付他人。

艺术无涯,传统有界。追求无涯艺术的贾玲,在有界的传统面前,终于低头道歉。的确,中国木兰研究中心斩钉截铁质疑的理据,着实让贾玲乃至所有围观者招架不住。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经典句式解释——这是一个英雄匮乏的时代,所以即便是虚构的花木兰也容不得半点颠覆;这是一个文化趋于荒漠化的时代,所以任何亵渎文化正统性的行为都要大加鞭笞;这是一个“人民”一再被工具化的时代,所以只要出于维系民族感情计便可随意举起屠刀继而立地成佛。

所幸,贾玲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不幸,追缴文艺“恐怖分子”的浪潮正不由分说地席卷而来,而且举起的大棒都涂满了诱人的家国情怀。要求导演陈凯歌就《道士下山》向道教界、向社会道歉的孟崇然道长,要求恶搞《西游记》的不具名群体向不具名对象道歉的六小龄童,概莫能外。前者一边给出理中客式理由——《道士下山》丑化道士形象、肆意编排,教唆淫欲、勾引青少年走下坡路,影响宗教和睦,一边气势汹汹哀其以“卖国贼”的姿态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断送;后者虽则未给出直接理由,但“恶搞”二字已然是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正在热映的国产动画《大圣归来》就未能幸免于难。老道的陈凯歌还没有屈尊就范,举起屠刀的道协内部却已是刀光剑影。根据中国道教协会新闻发言人孟至岭道长所述,《道士下山》的制片方之前与中国道协有过沟通,并按照要求对剧情做了修改,因此道协对于影片持有包容心态。谴责声明并非由道协发出,至于是否孟崇然以个人名义发出尚待核实。此段澄清,至少隐含着三重深意——文艺创作的不自由、少数人规范多数人记忆的审美霸权以及碎片化时代的高概率信息误炸。

不得不说,娱乐虽不至死,但打着“为历史正名”的大旗大搞文化倒退的做法,则是另一种病态。多年以来,人们沉浸在宏大的家国天下的魔障中,习惯于在英雄叙事里定义泾渭分明的真善美,从而丢失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表达,主动或被动将轻松的调侃当做牛鬼蛇神拒之门外。而今,互联网思维颠破了传统,让人们得以卸下重负,轻装前行。但剪掉了有形的辫子头脑却仍停留在旧时代的监管者,却一次又一次将民众强行拉回到严肃的轨道中。

真理越辩越明,不让辩的,必然不是真理。贾玲确实恶搞了花木兰,但是否到了游街示众、公开道歉的程度?陈凯歌确实解构了道教,但是否足以扣之以“卖国贼”的帽子并断送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对个体审美表达越不宽容,越暴露出文明尺度、自信程度之捉襟见肘。套用打铁人罗昌平的感叹:若是将“感情伤害”上升到罪责层面,那么言语边界该会变得多么狭窄,在一个人人都要求他人认同自己价值的社会,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无辜。

猜你喜欢
贾玲陈凯歌花木兰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别急着将陈凯歌投诉UP主视为“玻璃心”
冯巩贾玲的师徒情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花木兰
陈红、陈凯歌:他负责诗和远方,她负责米面和汤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