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的铿锵足音

2015-09-17 11:19
中国扶贫 2015年18期
关键词:足音抗日战争胜利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以一次盛大的阅兵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铿锵的足音震动全球。

这是一个审视历史的契机,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

1840年,欧洲第一次对中国瓜分;1894年,世界对中国进行第二次瓜分。半个世纪两次被瓜分,中国成为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勾勒出我们民族近现代史的曲折轨迹,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们民族的一次涅槃,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建,是一道过去与未来、沉沦与崛起、衰败与复兴的分界线,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主席在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时,如此定义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的胜利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胜利和奇迹,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巨大的。反之,战前、战中旧中国的种种腐朽也同样证明,精神一旦堕落,其危害也是任何物质力量所难以弥补的。

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了,新的时代正在展开新的角逐。一个国家要在世界强大文明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遇到任何挑战就不可退缩。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是因为懂得胜利的来之不易。如何永续和平?惟有自壮自强。不可否认,中国的积贫积弱是百年间屡遭欺凌之源。因此,脱贫困、谋发展,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就是纪念中国抗战胜利的应有之义。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作核心目标,将全面现代化当作中国进步的时代追求。中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富强之上,只有强壮了才能把任何图谋侵略的势力碾成齑粉。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必须看到贫困的严峻现实。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我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的同胞乡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扶贫攻坚战的总号令。

打仗,离不开精神的对决。陆游曾说“兵魂销尽国魂空”。一个国家的士兵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魂魄。抗日战争中,我们这个民族展现出“拼将头颅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精神。打赢新时期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决战决胜的精神,只要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正视一切困难和挑战,就没有破不了的贫困难题,就没有攻不下的贫穷山头。

天安门广场的铿锵足音在回响,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需传承。

当年抗日战争时,中国人有一句话:中国不亡,有我!

今天,在决战贫困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响亮地说:中国富强,有我!

猜你喜欢
足音抗日战争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提升精品意识 留下时代足音——今年改版以来人民日报深度报道的创新探索
雨声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倾听雁鸣湖畔的人大足音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胜利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