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惠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整体脱贫步伐

2015-09-17 11:22
中国扶贫 2015年18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贫困村攻坚

2015年7月28日至29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在西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扶贫开发工作,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省力量,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整体脱贫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必备条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深刻认清形势,坚定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要深刻认清形势,坚定与贫困决战、向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青海省委高度关注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摆上全局位置,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省尚有53.97万贫困人口,且大多数居住在干旱山区和高寒牧区,扶贫开发难度加大,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十三五”时期是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当前,扶贫开发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我省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贫困人口规模相对较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扶贫资金投入有保障,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积极作为,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我省可以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接着再抓一至两年的巩固提高,从而有效完成中央提出的脱贫工作目标,为到2020年整体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必备条件。

二是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

要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实施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强化问题导向,实现思路、政策、举措和作风的转变,全面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精准扶贫,首先是要摸清搞准扶贫对象。关键要分类施策,要通过扶持就业和生产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症下药,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同时,坚持绿色化开发方针,使扶贫开发过程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是聚焦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省级要做好项目确定、工作规划、资金投放、积极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州)县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确定、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建立省级领导联系重点县、市州领导联系重点乡镇、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村工作机制,不脱贫不脱钩。要把扶贫资金投到村投到户,足额到位,管好用好,见到效益。要进一步完善党政军机关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完善城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善于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提升扶贫产业辐射带动效益。要发挥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要进一步拓宽与有关方面的扶贫合作渠道,不断优化援青扶贫的内容和方式。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四是切实加强基层,筑牢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要建强村级组织,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向所有贫困村全面选派第一书记,强化村两委班子,健全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机构,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配强扶贫干部,在现有扶贫工作队基础上,向所有贫困村派出扶贫工作队,工作队长由第一书记兼任。要增强导向引领。把扶贫工作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课堂,坚持用人导向,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和各类人才投身到扶贫攻坚中去。

五是强化工作落实,确保扶贫攻坚各项部署见到实效。

全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贫困问题较突出的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要认识到扶贫工作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职责所系、群众所盼,不能有丝毫懈怠。市(州)要把扶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的关键是县,县委书记要当好扶贫开发的“一线总指挥”。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要做到见人见事。要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贫困村攻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