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开启“潜质生”的数学学习之旅

2015-09-17 19:49崔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潜质知识点微课

崔瑜

小学数学的课堂改革近年来的重心主要落在教学方法和模式方面,但在实际课堂,上课模式的局限性经常被广大教师所忽略,试想: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改革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主观上的变革,学生的地位和课堂的效果往往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怎么能充分调动起来呢?要知道,以教师为主体的改革,结果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进步,但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却会处处受制。因此,笔者尝试将改革的重心放到课堂改革上,将现在流行的微课适当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既有助于教师教学的辅助提升,另一方面在微课上能更好地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就能同时兼顾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微课其实是由David Penrose首创,是指以短小精悍的小视频为载体,帮助教师在教堂上展开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微课通常每次只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深度而非广度。而微课的使用不仅使潜质生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确定进度,而且能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潜质生的学习成绩和热情。

一、微课程的课堂内容设计

微课程特点是“微”,旨在将大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小板块,先各个突破再积少成多,务求达到面面俱到的知识点教学目标以及满足学生间素质不等、知识能力各异的现实需求。另外,微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高效性,学生自主选择的个别性和针对教学的差异性上,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效果的高低,特别有利于潜质生学习数学。但是由于每次微课都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内容都适合微课教授,所以微课的有效开展必须先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内容设计,具体来说分成三步:

1.课堂内容需适当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某些较为简单、直观的知识点如果转换成微课教学,反而会事倍功半。有些数学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状,一些内容应该鼓励学生采用自行汇总、比较、类比等形式自行领悟。所以,笔者认为微课的教授内容应该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内容完整、中心突出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凸显出微课的价值所在。

2.微型化处理教学内容

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内容作微型化处理,因为一般的教案都是以“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来设计,但是微课只有短短的6~8分钟,在短时间内既要让学生熟悉主题,又要突出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愉快接受,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微型化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微型化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很多,偏整体系统化的知识点可以将系统知识点划分为几个较独立的小板块,每个板块突出一个知识点和该知识点的重难点,帮助潜质生各个击破,而偏独立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的插入使该知识点能高效愉快被学生接受。

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垂线的画法”教学,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一个系统性知识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先将其拆分成几个小节:过直线上一点、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以及点与直线间最短距离三个部分,再独立制作每部分的微课,这种系统下又有分节的微课更容易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知识。

教师负责微课内容的制作和优化,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利用微课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种“教师学生共同优化”的微课课程必定能让“潜质生”感受到数学的精彩。

二、微课的展示

微课相当于高度浓缩的教学课,而微课视频更倾向于单向性,所以教师在微课视频上必须将此劣势化为优势,在展示时要充分激发同学们的热情,变课堂的“单向”为“双向”,引起学生的关注,潜质生专心地看和听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知识点。故教师展示微课内容时应该集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在可以互动的地方停止播放视频跟学生互动,带着学生进入寻求知识的氛围中,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课后集中展示。如果学生们对微课展示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应该作出相关补充,描述微课中的精彩。虽然说“内容为王”,但缺乏精彩的“展示”,再好的内容也没法得到潜质生们的认可。

结合展示,可以使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顶峰,因此,微课价值的发挥依然离不开教师因材施教式的展示。若只是单纯地播放微课而罔顾学生的反应,那么微课只不过是变成插入多媒体技术的短时课程罢了。

三、微课的练习和评价

微课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短短的微课视频当然不能使学生短时间内融会贯通,所以练习和评价是巩固微课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练习主要是指小组练习和汇总,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最多的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练习过后让小组分派两到三人答题,一人陈述答案理由,一人总结微课精髓,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练习过后,教师应该尽量给予正面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态度,并鼓励其继续进步,这样学生才有不断的后续动力去重复学习微课课程,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潜质生为优等生。

例如,在微课教学“鸡兔同笼”后,教师可以以五人一组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组,尽可能让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质生的比例相差不大,然后再布置三道练习题目(容易、中等和偏难各一题),让他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派出三人解题,一人陈述答案原理,一人总结微课中的理论是怎样与练习实践相结合。而诸如“笼子里有若干只兔和鸡,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这些基础性问题,潜质生都能踊跃答题并做对,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而在优等生思考难题时,他们又能从中学习优等生学习的思维,受益不少。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学生讨论的神态和热情,力争在课后都能给每个同学写出一条或两条符合实际、鞭策他们进步的正面评价。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优等生帮扶中等生和潜质生,而优等生总结时教师又可以指出他们思维的盲区,帮助他们突破盲区。最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微课上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起到了正面激励作用。这节微课过后,不少同学的数学学习热情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微课凭着量少质优和针对性强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而且对于潜质生而言,微课有着推动其自主学习的无可媲美的优势,能鼓励他们开启数学大门,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学习热情,这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微课的运用和完善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潜质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激励创新潜质 激发探究活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质的培养与探索——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