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价值探讨

2015-09-18 04:49李华禄肖文彬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礼义礼仪武术

李华禄 肖文彬

摘 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指出武术“礼”文化带有浓厚封建等级差异的痕迹,它体现出了儒家尊敬师长的文化思想,体现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等理念,包含了规范习武者的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武术“礼”文化在国民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增强民族自信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以及促进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武术;礼仪;礼义;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83-02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礼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文明的深厚人文内涵和历史积淀,“礼”文化在海内外得到广泛传播并对世界各民族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中国享有“礼仪之邦”之美誉。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礼”文明,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相传当时周公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以至后来得到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继承和发扬。”[1]作为中国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民族传统体育“礼”文化也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得到扬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技术、技艺本身的独特性、健身性和艺术性等,更在于其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的哲学、儒家学、道家学、佛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交融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能彰显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武术文化。

一、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内涵与形式

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繁衍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均与中国整个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其起源、发展与嬗变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武术“礼”文化带有浓厚封建等级差异的痕迹,它体现出了儒家尊敬师长的文化思想,体现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等理念,包含了规范习武者的基本行为准则等内容[2]。

学者彭林先生研究指出,“礼包括形式与内涵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构成礼的两个基本要素,礼书将其称为‘礼法和‘礼义。其中礼法是指行礼的形式,包括服饰、体态、语言、步趋、器物、方位等方面”[3]。礼义是制定仪式的依据,是仪式的具体含义,它体现了仪式所代表的思想,仪式是礼义的外在表现,容易被人们认知和模仿。礼义是礼仪的内涵,它蕴含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同时礼义需要通过礼法的形式传达和表现出来。上面所讲的“礼法”就是礼仪的意思,就是“礼”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礼义”就是“礼法”的精神内涵。由此可见,武术“礼”文化就是武术练习者通过武术礼仪表达出了的武术礼义,它是武术精神内涵与形式的总和[4]。武术礼仪是其礼义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表达方式,而武术礼义则赋予相应的礼仪精神内涵使其具有实质意义,没有礼义的礼仪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反过来看,没有礼仪的表达形式来传播,武术礼义也会缺乏传播的媒介而不被人们所理解。

(一)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内涵

武术礼义可以理解为武术礼仪在精神层面的含义,或其精神内涵与实质,它通过武术的礼仪具体展示出来,武德要求是他的主要内容[5]。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的,师徒关系中所需要遵循的道德伦理自然成为传统武术礼义的核心内容。古代各武术门派中师徒关系都有其共同的道德规范要求,师徒关系犹如父子关系,各门各派都共同遵循着“爱徒敬师”师徒宗法伦理关系。武术师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才兼备,而三者中武德被普遍认为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所谓做人先立德、习武先养德,这与当今对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是一个道理。各门派师傅在选择徒弟作为传承与继承人时,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武术根基和身体素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否是练武的料,更要考察其道德品质,在授徒过程中也在传授武艺的同时要进行武德教育。各门派师傅在收徒弟时往往有严格的程序考察弟子的道德品质。同时通过特定的仪式来培养弟子的尊师重道的道德品质。如学者周伟良研究指出:弟子拜师是需要“三师在位”,这“三师在位”包括“引师”“送师”和“师父”。“引师”就是把想要学习武术的人介绍和推荐给师父的人,师父通过“引师”了解准备接收弟子的道德品质与武术资质等,可以说他是拜师的第一道关口。而负责把介绍来的弟子送到拜师场所人叫作“送师”。拜师仪式包括拜师者要先送上拜师帖,拜师时要向师父行叩头礼表示敬意即“磕师”。随着社会的发展,磕祖拜师的形式在各地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拜师程式中需要介绍人、递帖和拜师的三个部分,至今仍然被许多武术门派普遍延续着[6]。这些拜师仪式既折射出武术礼义的精神内涵,又是武德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二)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内涵往往通过武术礼仪的形式表达出来。武术礼仪与武术礼法含义是相通的,两者常常可以相互通用。武术的礼仪或礼法是武术人文明礼貌和武德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习武者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与准则。武术礼仪从相关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这两方面表达出来。制度层是指在徒手或持有器械的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以及拜师时的各种程序及要求等相关的制度以及对习武者和从事武术裁判等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由于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众多,中国传统武术礼仪可以说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各武术流派在礼仪方面既有共同的表达或含义,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礼仪文化和规范。就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师傅及尊长与徒弟之间的礼仪和同门师兄弟及与其他武林同道中人之间的礼仪,各自有其特定的行礼方式和含义。例如竞赛规则要求、在不同的场合对师长、对手、队友等等不同人员行礼规格与礼仪规范要求等。如抱拳礼可以用于武术竞赛、表演、训练活动中,表示习武者之间相互尊重。但是在见到师长、领导或比赛演练结束时则要使用鞠躬礼。器物层即武术礼仪中可见的事项或器物,包括服装的样式和场地的要求等。如传统武术京师六合门礼仪内容包含“懂礼”(见了祖师或师父的灵位,或其他门派的挂像等,都要上前站直,行鞠躬礼。)“姿态”(要求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见面礼”(见到长辈、朋友,同辈人要身体微微向前下躬或行抱拳礼以示问好)、称呼师父时不能代姓、在练武场或友人场地、习练者入场后,要行鞠躬礼或抱拳礼等等。拜师礼则要经过“请祖师”“上香”“三拜九叩”和“拜师礼”等程序和仪式[7]。

二、中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国民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任何社会都有其特色的文化需求和道德准则,人们的行为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引领下产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武术讲究“内修武德,外求技艺”。武术文化中要求习武者“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习武者不可轻师、忘义、逞斗、欺人、酗酒、赌博、吸烟、戏色、炫耀和无礼等。习武者要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武术练习和武术礼文化的传承能促进国民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增加民族凝聚力

当代中国青年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思想观念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各种洋节日在商家的大肆渲染下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捧。过洋节、吃洋餐、穿洋装成为一种时尚。而传统的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广大青少年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总认为传统的是古老的、是过时的、是落后的,缺乏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武术作为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独特的技法、强身健体、习武防身功能得到普遍认同,在各种国际交流与竞赛中屡获佳绩,如武术与拳击运动员的对抗,武术与泰拳的较量等都大获全胜,让每一个收看比赛的中华儿女都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世界众多同类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如武德精神要求习武者要具有“仁义”“仁爱”“正义”之心和“不得恃强凌弱”等武德精神,这种精神赢得了众多对手的尊重和尊敬,武术不仅在技艺上胜过对手,武术文化更是让拳击等对手在精神上折服。这些都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他们自觉去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

(三)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

尽管当前世界大的环境是和平时期,但各国各民族间由于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等导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巩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国际不稳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如何让世界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认同中华民族,争取最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标志性项目——中华武术、中国功夫已经像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一样,越来越受到众多国际友人的追捧,走向世界舞台。随着武术运动的国际化,武术已经作为一种媒介将包括中国礼仪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使世界各族人民对神秘的中国功夫并向往,在了解中逐渐接到中国礼仪文化的熏陶。通过各国武术爱好者对武术礼仪文化的仿效和学习,既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增强民族互信,增加友谊,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

(四)有益于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武术“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其内涵的挖掘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规范和广泛推广将直接推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发展。我国在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不但要选择性地吸收西方的礼文化中的“新鲜血液”,还应主动地去将我国的优秀传统礼文化向全世界的人民宣传,实现走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互动,从而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我国的灿烂文化,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争得一个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琳.试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0.

[2]韩冰.对武术礼仪规范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

[3]彭林.彭林说礼[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李金龙,宿继光等.中国武术礼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4).

[5]钟广佳,梅杭强,江平.传统武术师徒制传承的功能与现代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6).

[6]毛海涛,刘树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7]赵辉.中国传统武术礼仪解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礼义礼仪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武术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