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大山深处的“掏粪工”

2015-09-22 07:05陈爱民张瑶
工友 2015年3期
关键词:技术员沼气池岳父

文_陈爱民 张瑶

袁亮:大山深处的“掏粪工”

文_陈爱民 张瑶

袁亮是湖北恩施龙凤镇沼气能源后续服务的技术员,专门为村民使用沼气、清理沼渣服务。11年来,他给村民的印象就是脏兮兮、臭烘烘,但脸上常是笑呵呵的,他把“掏粪坑”这又脏又累的活儿干成了事业,干出了乐趣。2014年被评选为“湖北最美一线职工”。

一个技术员对村民的重要性

袁亮出生在偏远的高山村——板桥镇新田村,1996年他从农校毕业,来到海拔千米之上,距家150公里的龙凤镇青堡村,当一名基层农技员。

村委会破旧的瓦房,阴冷潮湿的床铺是他日夜相伴的归宿,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工作后家里有了收入,经济状况好转让袁亮心里十分温暖。因为父亲生病去逝,他成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他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要让母亲远离烟熏火燎的穷苦日子。

为了填补家用,他在山边开荒种地,搭建猪栏养猪,“那年我18岁。白天和村民们一起耕种,晚上清扫猪栏,准备饲料。农历腊月二十八,一年没回家的我,扛着血淋淋的猪肉走了20多公里山路深夜赶回家时,母亲和妹妹见我全身血迹斑斑,都吓得六神无主。当听说是我自己养猪,为了孝敬他老人家时,她俩一把抱住我,泪如泉涌……”

在袁亮的努下力,工作的第3年,青堡村的玉米和水稻亩产都提高了100多公斤,看到村民丰收的喜悦,袁亮第一次懂得了一个技术员对村民的重要性。

做了8年的农技服务后,2004年袁亮开始从事沼气后续服务。当时很多村民对“沼气”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甚至发出质疑:“化粪池里的臭气能烧水,还能做饭?这饭能吃得下?”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袁亮找到单位领导,主动要求驻龙凤镇后山坡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帮农民干活的时候、在开屋场会的时候,他积极向农民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经常和大家讨论到深夜。

那个时候懂沼气的技术员很少,只要哪里有沼气池施工,袁亮就会过去跟着学习,不懂的地方向老师傅们请教。“从拿锄头转向拿钳子启子的小工具,刚开始还真不适应。风钻机不听使唤,锤子不好使,买来线管在自家厨房做试验,媳妇笑我走的线路弯弯曲曲,像千脚虫在爬。”一年后袁亮就能单打独干了,从沼气池的建设设计,到后续维护都能一包到底。

“没有没出息的工作,只有没有出息的人”

建池容易,管理难。村民的沼气池建好后,既要保证村民用气的安全,又要保证产气率。沼气池除渣最容易发生沼气中毒,为安全起见,全镇万余口沼气池除粪袁亮必须亲自到现场,下坑除粪。安全防护不到位,沼气几秒钟就会令人窒息死亡。

袁亮第一次感觉到沼气的威力是在2006年冬天,“我和同事赖道志,还叫上我岳父一起帮忙到杉木坝村农户家除沼气池的粪渣。当时觉得是露天池通风好就没用鼓风机向池内鼓风。我在外面负责安全,岳父帮忙拉安全绳,同事在除料间用钉耙捣池时的粪渣,不到一分钟,我就发现他在喘白色的粗气,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我当时吓慌了,和岳父一起一把把他拉上来。脸如白纸的同事上来就一句话,受不了。”袁亮的岳父去试,只在粪坑口下去捣两三下,也喊受不了,不是大家反应快,差点出了人命。妻子后来听岳父说起这事后,吓得在家哭,还和袁亮闹了好久的别扭。岳父也劝他辞了这份不体面的工作。

第二天袁亮又到村民田久艳家,给沼气池大除料,她家的池子6年没有清除,非常难做。抽满一车粪水,袁亮需要在池子里待40分钟。在抽到第五车时,袁亮在狭窄的除料口转不过身,刺耳的鼓风机声让他听不到外面的声响,“当时我正躬着背向里面掏,大半身泡在粪水里用手去捡堵塞在吸污管的石头,上面有人不注意上了厕所,粪便劈头盖脸就冲下来,恶臭不说,全身上下透湿,冷得直打哆嗦,眼睛还来不及睁开,主人家又突然把进料口水量增大,一股刺鼻的气浪扑来,恶心、头晕目眩”,袁亮下意识本能地举起手,站在池外的师傅和村民迅速拉起安全绳,把他从粪坑里拽了出来,围观的村民见他气息微弱,脸色苍白,全身上下都是粪,赶紧帮忙按压胸口。

当旁人听说他才27岁时,说:“这么年轻搞哪行找不到一碗饭吃,硬要去搞这个茅坑里拈蛆的活,命都会搞得没得,一家人怎么办。”听到这句话,本就没有气力的袁亮感到很难过。

恰逢那年单位机构改制,事业编退出,成为公益服务性岗位。是自谋职业,还是继续公益服务?他很矛盾。“没有没出息的工作,只有没有出息的人”,父亲曾说的话支持着他坚持了下来。

爱上这份职业

“只要是村民一个电话,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会到。”袁亮说,“时间久了,村民有句口头禅:沼气有故障,找袁亮。”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不断打入的电话和看到村民们灶台上点燃的蓝色火焰,让我再次坚定了继续服务的信心。”而两次生死经历让他有了足够的经验,从那以后,没再发生意外和惊险。

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袁亮需在沼气池里度过。10年来,他跑坏了两辆摩托车,更换了三辆沼渣沼液抽排车,他和他的团队每年要下坑200余次,除渣10万余方,保证了万余农户的沼气池正常使用。

最让袁亮满足的是,每次到村民家做事,村民都是热情接待,办完事后工具袋里装满了村民给的瓜果。走在乡间的路上,遇到人都会向他打招呼。有一次车子在路上出点故障,车轮打滑,怎么也爬不起来。当时路过一辆车,只听一个人说:“是那个搞沼气的那个娃儿的车,那个娃儿服务好,我们都下去推一把。”结果车上的人全都下来帮他推车,大家搞得全身一身泥,没一人抱怨。“当时我心里暖烘烘的……在村民中能得到这样的信任和支持,人生值得了。”

2014年3月,龙凤镇整合公益性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袁亮又带头成立了源亮农村能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走集约化、规范化的农村能源服务市场化道路,现在他建立了10个村级农村能源服务网点,有 18 名专业技术人员常年服务于全镇的沼气用户,每个网点设有热线电话,为沼气用户解决了后续服务上诸多难题。

今年袁良36岁,从事能源服务11个年头。11年来,他给村民的印象就是脏兮兮、臭烘烘,但脸上常是笑呵呵的。“我习惯了,妻子和孩子都习惯了,我还莫名其妙地爱上了这份‘没有大粪臭,哪来饭菜香’的职业。”

沼液排到菜地里

猜你喜欢
技术员沼气池岳父
岳父的“五不”养生法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不许撵他走
笑话
转运
蹭饭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他们出差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