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具使用策略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

2015-09-24 02:29彭小翠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具邮件品德

彭小翠

最近上的一节公开课——《认一认祖国政区》,教学过程中,课前设想的美好与课堂教学实况的反差,激起了我课后反思的涟漪。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课程中的“小学具”蕴藏着“大学问”。

课前的设计步骤:1?郾分发复印在A4纸上没有填色的中国政区图,小组合作为每个政区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2?郾学生动手剪下34个行政区,组间进行拼图比赛。我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初步了解我国34个行政区在祖国版图中的大致位置,加深对中国行政区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却粉碎了我美好的设想。小组活动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组长涂色,组长剪地图,组长拼政区图。学生对学习任务互相推诿埋怨,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体验活动用时超过了20分钟,只有一个小组完成了任务,课堂效率低。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果?原来是准备的学具出了问题。“没有填色的中国政区图”复印在A4纸上,图形偏小,纸张偏薄,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施展不开手脚。学具是品德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和体验的重要载体,就因为我在课堂教学中只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习惯从自身的角度想当然地考虑问题,忽视了对学具的研究和准备,让教学显得无比的尴尬。为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学具的使用策略。

一、关注学具的实用性,令教学顺利开展

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用须从三方面考量:首先,它是否在课堂操作中简易、方便;其次,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再次,它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文明之母——印刷术》有一个课堂体验活动,利用“肥皂、土豆”等容易雕刻的材料动手制作几个活字,并使它们能够组成不同的句子。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的目的是:亲自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的聪明智慧。课前,我寻找了各种各样的材料雕刻活字,尝试的结果是:“肥皂、土豆”并不是理想材料,它们或不易雕刻或不环保,橡皮泥是最容易雕刻且能重复使用。于是,课前,我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多块橡皮泥作为动手刻字的学具。课堂上,学生刻出了许多活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获得了充分的体验,感受到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看似信手拈来的学具,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使得品德教育润物无声。

二、创设学具的趣味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要使学具富有趣味,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许珊珊老师执教《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回族人民的饮食习惯,调动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她神秘地拿出回族美食“馓子”。原来,她帮学生精心准备的体验探究学具竟然是美食。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个究竟,尝个新鲜。许老师先给学生10秒钟时间,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这“馓子”可能是什么味道?是用什么做的?口感如何?再让学生尝一尝、议一议。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许老师归纳出回族饮食的第一个特点:甜食在回族饮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中有不少是甜的。第二个特点: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告诉学生,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民俗习惯。这样的学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使得学生的体验处于最近发展区。学具给了学生一个体验、认识、交流和汇报的平台,他们在体验中认识,在认识中增长知识,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闪现,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保证学具的体验性,使活动回归生活

品德教育只有关注并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体验性,使课堂活动回归生活,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如:教学《快乐的节日——中秋节》一课时,正值中秋节,整个厦门市都沉浸在“中秋博饼”的节日气氛中。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激发探究对厦门地区中秋博饼传统习俗的兴趣,课堂用到的学具是:博饼用的骰子、各种小礼品。教师组织学生玩博饼的游戏,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一个个问号也随之产生,“中秋博饼的游戏规则是什么?”“中秋博饼的传统习俗是怎么来的?”“厦门人为什么喜欢在中秋节举行博饼活动?”……“生活即教育”,通过教具还原生活,把生活和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讲求学具的探究性,促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具准备中,要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做到自由而不放纵,约束而不刻板,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真、善、美,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信的旅行》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是:使用过的各种邮件的封。课堂上,学生以手中的学具(各种邮件的封)为探究对象,探究邮件的种类有哪些?这些邮封的写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让教师没有料到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邮件的封上已经写明了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具体地址,为什么还要写上邮编,是不是多此一举?学生中立刻产生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必须要写清、写对邮编;另一种认为,这是多此一举。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收集信息,查找资料,进行辩论。最后,学生探究出,邮封上的邮编利于迅速准确地传递邮件;利于提高手工分拣的工作质量,减轻分拣人员的辛劳;利于实现邮件分拣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邮政通信能力。看似不起眼的旧邮封,引导了学生探究邮件的奥妙,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他们的体验就特别深刻。探究性的学具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印证了叶圣陶先生“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寻找真理”的教育思想。

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品德课堂上,教师充分关注学具的使用策略,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学具操作中认真观察、发现、探究和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达到在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具邮件品德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来自朋友的邮件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