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秋声

2015-09-24 14:10潘姝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秋虫虫声秋声

潘姝苗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数着三伏,暑去凉来,一叶梧桐告天下,时已立秋。欧阳修的“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应是人间第一缕秋声了。

秋天的声音在哪里?一定是在风里。徐志摩吟:“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在山川乡野跋涉,放逐四肢和身体,一起来搜寻风里的秋声,它有如林间撕裂的蝉鸣,打磨我们在钢筋水泥中钝化的心灵。

天之于物,春华秋实,秋声本无迹,不可触摸,要我们用心感悟。但凡待在空调房间,将门窗紧闭,把自己与自然隔绝的人,是感觉不到这样的惬意的。学会融入,是步入鲜活生命的第一步。

秋声,藏在草叶树枝的疏离之间。“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草木是大自然最忠诚的卫士,能最先感知气候天象也在情理之中。午夜时分,当一场阵雨侵袭过后,一丝凉意从树缝里钻出,伴着犹存的暑热吹拂而来,迎向饥渴难耐的肌肤,沁人肺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这异样的体会,让感官变得细腻。激活日渐麻木的身心。“好凉快啊!”乍现的凉爽犹如荒漠中的一壶泉水,一株沙枣花,有苦尽甘来的味道,叫人惊喜莫名。

秋声,含在众声杂沓的鸟喙之间。“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啾啾鸟鸣,鸟雀啾啁。鸦啼影乱,海月纤痕。枕着这样的自然之声,想来连梦也是喧闹的吧。有梦固然美,无眠也深沉,“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唧唧秋虫、浅吟低唱。入秋,对于昆虫来说生命已经走向尽头,正所谓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即为秋虫最形象的写照。虫知将死,其鸣也哀。四壁虫声唧唧,叫声里透着哀怨和不舍,像在附和我的叹息,让人感喟良多。

秋声,夹在寒意渐生的秋雨里。这雨有柔软有刚毅,有冷清也有剑气。“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是何等婉约凄凉的画意,透着黛玉弱不禁风的身骨,叫人怜惜。出自秋瑾的诗句,“夜来幽梦,杜鹃无语,昨宵庭外,秋风秋雨愁煞人”,同是一般愁绪,却沁入了侠女的柔情,别有意味。一场秋雨一场寒,虽有了凉飕飕的风,预告天气开始由热转凉,还是要等几场好雨,才驱赶得走那只“秋老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到了秋天,我们夏天用的扇子就捐弃了;如果遇到对的人儿,何不保留初见的印象?最初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到后来,不论遥望万水千山,还是挥手决绝而别,都是泯灭。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秋,乃一气之余烈,此气如风,可催化万物于熟稔,荡涤天地之混沌,何必悲伤,何恨之有!

(选自《水利天地》)

猜你喜欢
秋虫虫声秋声
声声慢 秋声
卧剥莲蓬听秋声
一片秋声入心来
苇花深处睡秋声
不眠
虫声
一部分(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