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保勇毅进军的30年:

2015-09-27 13:03陈敏李程陈健明丁波平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经办社会保险广州市

■文/陈敏 李程 陈健明 丁波平

广州社保勇毅进军的30年:

■文/陈敏 李程 陈健明 丁波平

弹指一挥间,恍然又是一季。记忆的钥匙,轻轻插进时间的锁孔,开启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改革30年的岁月之门:30年前的一粒种子,如今繁花似锦;30年前的一棵幼苗,如今已绿树成荫。

天翻地覆慨而慷。30年前,社会保险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30年后,看病吃药、养老、工伤、失业、生育,无不与社会保险紧密相联,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戚戚相关。

回顾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改革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深有感触: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相比,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但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30年来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却令人惊叹、振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制度体系从零开始到不断完善健全,保障覆盖人群从几万到几千万,待遇水平从每月几十元到每月几千元,社保经办机构人员从几十人到上千人……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险之路的“试验田”。

这是中国社会保险事业踏石奋进的缩影!

社保的“胎记”——以人为本

三十而立。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30年波澜壮阔,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在滚滚改革大潮中顺势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乘势而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高歌猛进——

30年间,广州市的社会保险事业沐浴着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渗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倾注着广州社保人的心血、汗水、激情和担当!

“社保工作,群众第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这是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的“胎记”,也熔铸成为广州社保人的标识: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清正廉洁,努力打造统一社保、便捷社保、贴心社保、阳光社保!

当我们知道从哪里来,便知道应往哪里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快社会建设”等新的发展理念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就是这样一个进步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一切由国家负责、单位包办的计划经济时代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和单位关停并转,工人下岗、人员失业……这一大背景下,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始终与“中央精神”对表,以一种冲锋的姿势、担当的精神,改革开拓,奋勇前进,不断刷新着这项事业的面貌和高度——

1983年,广州市在中国大酒店、广州钢铁厂、广州友谊商店等企业摸索试行合同制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1985年,广州市社会保险改革“破冰”,率先建立全民企业退休费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广州市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退休基金统筹暂行办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的“诞生”。

1986年,建立集体企业退休费统筹和全民职工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1989年,广州市户籍的临时工养老保险业务逐步展开。

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目标的确定,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1992年,全民集体企业固定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开始实行。

1993年,建立和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

1994年,失业保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1995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正式实施。

1998年,开始实行非本市户籍务工人员,可在本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新世纪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蓝图指引下,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大步迈向普惠共享的崭新阶段。

200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制度正式建立。

2005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年,出台早期离开企业人员养老保险解决办法,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

2008年,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制度安排上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同时,相继出台了《广州市被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广州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及《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有效地弥补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短板”。

20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出台。

2012年,将原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和新农保办法进行了整合和完善,实施《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

2013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

2015年,出台实施了《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并轨实施。

……

广州市医保局前台服务窗口

这是一幅硕果累累的丰收图,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30年须臾,在破解系列社会问题中,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砥砺前行,趟出了一条不凡的改革之路:从公有制企业到全体劳动者,从劳动者到全体居民,从城镇到农村,从机关事业单位体制之内到体制外,逐步将全社会各个群体纳入保障范畴。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强有力地托举着广大人民群众奔向更体面、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生活。广州市社会保险真正实现了城乡统筹,全民覆盖的时代可期。

激情的探索——创新为源

敢为人先。以“敢于吃螃蟹”而著称的广州社保人,始终坚持在新的起点攀登,大胆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实践,在社会保险领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率先——

昨天的实践,浓缩为今天的历史。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大时代背景下,满怀激情、极具创新的广州社保人谱写下属于他们的乐章。

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方面,在全国率先实施退休费社会统筹;在全国率先实现普通门诊统筹;出台全国首个工伤康复管理的专门规定;在全国率先出台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和各类伤病鉴定标准;率先将外来工纳入生育保险范围并享受同等待遇。

创新优化经办服务方面,建立全国第一家工伤康复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开展异地就医信息系统结算;出台国内第一部退管服务地方性政府规章《广州市退休人员社会服务管理规定》。

创新健全内部管理方面,社保经办机构在全国首创业务风险提示制度,通过筑牢风险排查防线、智能化监控防线、岗位不相容防线、自我复查防线及接受外部监督防线等“五道防线”,有效防控经办风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多险种”医疗保障统一经办管理模式,成为全国首批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医保经办机构。创新研发了全国医保领域首个事前扫描模式的档案影像化系统。在全国率先对退管机构实施分级管理。

解决特殊个案问题方面,率先探索由政府借资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率先解决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的社保问题;率先落实“预防优先、监控危害、保障健康”的工伤预防新理念;率先开展跨省异地就医合作。

……

一系列目不暇接的“创新”“突破”“率先”,正是广州市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发展改革和开拓创新的生动写照,倾注了广州社保人的心血和汗水。

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宣传日活动

幸福的脚印——数说民生

普惠民生。数据是枯燥的,却让人能直观感受到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的进步幅度;数目又是鲜活的,能让参保人享受到广州市社会保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一组组数据与数目,拓下广州市民奔向幸福的脚印——

从宏观的参保人次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5月底,广州五险(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已达3393.58万人次,其中养老1100.59万人、医保1022.52万人、失业447.62万人、工伤415.42万人、生育407.43万人。与1995年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险累计参保人数340.74万人次(其中养老72.71万人,失业103.29万人,工伤102.51万人,生育62.23万人)相比,20年间社会保险受益面扩大了近10倍。

从微观的层面,各险种的保障待遇水平又如何呢?以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为例,1994年月人均为305元,目前已达到月人均3200元,待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再如城镇职工失业金,1991年月人均仅有65元,现已增加到月人均1516元。对于城镇(乡)居民而言,根据2008年出台的《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城镇老年居民的养老待遇月人均为400元,经过多次政策整合和待遇调整后,2015年通过缴费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已涨到月人均707元,涨幅达76.8%。

医疗保险待遇是许多参保人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目前,广州市医疗保险已实现“同城同待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次均住院报销费用从2002年的6379元涨到2015年的10922元,居民医保从2008年的3302元涨到6754元。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由2002年的73%增加为86%,居民医保由2008年的48%增加到61%。

快捷的服务——智慧社保

便民高效。从手工操作到信息集成、从柜台式服务拓展到网上办理,广州“智慧社保”信息系统为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插上翅膀——

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足1200人的经办队伍,撑起了全市近3400万人次参保人民生福祉的蓝天,其工作任务之重,服务效率之高,令人感佩!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如是说。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心、尽心、贴心的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缩短服务“最后一步路”,让人民群众“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少跑一回路,多一分主动、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怀”。这已然内化成广州社保人的高度自觉。

全市各社保经办机构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公共服务廉洁化”“改进作风专项行动”等活动,严格实行“五制”(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四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三亮明”(亮明身份、亮明承诺、亮明标准)等窗口服务管理规定、公务礼仪行为规范及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落实AB角制等服务机制,实现了前台工作规范化。在各对外服务窗口统一安装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器,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和争当满意服务标兵活动,每季度表彰“三优”(优美的环境、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文明窗口、业务能手,每月评选政务“服务之星”,使社保经办窗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使社会保险工作更具人性化。

社保经办机构依托广州智慧社保信息化手段,逐步建成广州市“一个平台、两级管理、三级经办、多点服务”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格局,让参保人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广州市人社局局长杨秦到特困退休老人家中慰问

医保经办机构完全打破各区属地化办理业务的壁垒,极大地方便了全市参保群众。全市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开设了13条医保咨询服务热线,同时在广州医保管理网上开设互动平台栏目,由135名医保二级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组成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工余时间答复群众问题,每月处理和回复各类问题2000多个,按时回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市近77万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提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服务效率,2014年,广州市、区两级退管机构启用“人脸识别”技术,退休人员直接在网上办理“年审”。这对年纪偏大、尤其是在外地居住的退休老人,无疑是个福音。

先进的信息系统是社会保险事业与时俱进的基础性条件。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不断满足参保人日益提高的需要为目的。“智慧社保”信息系统对内整合了社会保险、劳动就业、劳动关系、职业教育等涵盖人社系统的所有数据,对外可与工信、卫生、地税、财政、教育、公安、交通、房管等部门进行数据交互和数据共享,标志着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迈入“大数据、云数据”的时代。同时,该信息系统通过智能终端的延伸,完整构建了高效、智能、优质、便民的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实现了“7×24”业务处理不间断的全覆盖,目前对外提供服务事项共201项,其中办理类业务168项,查询类业务33项。智能终端还创新引入电子档案的概念,通过直接提交证件的扫描件或者手机拍照等方式,大大减少了纸质复印件的数量,实现低碳环保。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广州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已实行征收、核发、基金管理、统计、查询的全流程系统管理,全面实现了业务流程权限化、数据传送网络化、业务处理电算化、服务方式精细化,经办业务管理得到有效加强,经办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能。

进入百姓家——阳光社保

事实铿锵。作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压舱石”、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广州市的社会保险事业得到参保人的高度赞誉,其广度、深度和热度令人惊喜——

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最大心愿。这是广州市社保人共同的心声。从众多享受到广州市社会保险带来的种种好处的鲜活例子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广州市的社会保险已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2015年7月,家住海珠区的关伯迎来了百岁大寿,恰逢当月养老金普调发放到位,细细端详着刚在银行打印出来的存折本子,关伯喜上眉梢。

1915年出生于佛山南庄的关伯,后来在广州市丝绸印染厂参加工作直至退休。1998年8月,关伯作为该厂最后一批退休职工,实行移交社保管理。如今,关伯的退休金从刚退休时的600多块钱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元,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今年9月,街道又专门安排人员上门为他办理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社会保险,老之所依。”百岁寿宴上关伯精神抖擞地写下这八个大字,博得了满堂喝彩。

失业人员养老保障——阳光普照,待遇保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有企业的大批职工纷纷下岗。1998年11月谭姨因所在的纺织厂改制,成为下岗大军的一员。此时的谭姨已经48岁,离退休时间不到两年。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突然下岗了,生活没有保障,将来退休后怎么办?谭姨郁郁不乐。1998年底,广州市出台了《关于失业人员退休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使失业人员的老年生活有了保障。2000年7月,谭姨办理了退休手续,高兴地领到了首笔975.65元养老金。现在谭姨每月养老金更是达到3564.06元。每每谈起当年的下岗经历,谭姨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保部门!

外来务工人员养老保障——冲破藩篱,博大包容

2013年6月,在广州从事了整整15年清洁工工作的何阿姨,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15年,顺利地拿到了退休证,领取了第一笔退休养老金1233.76元,成为首批在广州退休并领取到养老金的外省务工人员。

何阿姨是上世纪90年代从湖南农村南下到广州打工的,在大批工友因政策未明朗纷纷选择办理退保时,她坚持了下来。2011年社保法出台,按照延缴政策,她得以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当初来广州打工,打心里就没敢想自己能在广州退休领取退休工资”!拿到退休证的何阿姨,话语间洋溢着幸福与满足。像何阿姨一样的上百万外省在广州的务工者们,广州市的社会保险政策让他们享受到了与本地户籍退休职工一样的养老待遇,给予了他们同样温暖的晚年。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敏慰问住院退休老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生活,晚年无忧

2014年春节前夕,家住越秀区光塔街的吴女士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成功办理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和申领待遇业务,拿着退休后第一个月一千多元钱的养老金,她喜上眉梢:“今年终于可以过上个好年啦!”

吴女士是越秀区的低保困难户,长期没有稳定的工作,除了民政的特困补助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因为不符合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条件,没有养老金,只能靠在社区摆个小摊勉强维持生计。2008年,广州市出台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办法》,使城镇户籍的老年人可以享受“退休”待遇,66岁的吴女士每月领取到450元的养老金,生活压力一下子减小了很多。2012年,广州市又率先统筹整合了农村农民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2014年初,吴女士通过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每月能拿到1176元的养老金。告别了低保身份和小摊买卖,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她,迎来退休后的幸福生活。

职工医疗保险——疾病无情,医保有爱

赵老伯是广州市退休参保人员,2014年11月因脑出血,先后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治疗了5次,共花费医疗费77.1万元,由职工医疗保险累计支付58.2万元,支付比例达75.5%。赵老伯动情地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我这条老命早保不住了!”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百元缴费,撑起绿荫

何阿姨是广州市老年居民,2015年首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当年个人缴费152元。2015年2月至今,因吸入性肺炎先后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住院治疗3次,共花费医疗费60.7万元,城乡居民医保统筹为她支付了18.28万元,大病保险也为她支付了12万元。享受到了城乡居民医保带来的好处,何阿姨颇为感慨:“如果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我怎么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的费用治病啊!”

工伤保险——重燃希望,点亮明灯

2012年9月2日,王先生在工作时间里,公司领导安排他送图纸到新厂工地,返回途中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随后被认定为工伤,且被鉴定为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一级。“我一个人要撑起整个家,受伤后真的是非常迷茫,不知道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王先生在办理完伤残退休手续和工伤保险待遇后,不仅领取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了燃眉之急,且每月还能领到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定期待遇,连基本医疗保险都由工伤保险的基金承担了。王先生切身感受到了工伤保险这份危急时刻重如泰山的踏实依靠,更让他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失业保险——及时帮助,雪中送炭

邱女士所在的单位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2014年12月,单位与临近分娩的她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失业当月,邱女士便办理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手续。2015年2月,邱女士分娩后,即向区社保中心递交了失业期间领取生育保险一次性加发补助的申请。当领到加发的几千元生育保险金时,邱女士喜出望外:没想到失业期间除了能领到失业保险金外,生小孩还能领到一笔额外的补助金,社会保险真的好!

生育保险——关怀备至,给力分娩

“来广州工作8年了,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实实在在的广州人”!何小姐是广州某单位一名普通职员。2007年9月,何小姐的孩子出生时,恰逢广州市出台生育保险惠民政策,把像何小姐一样的非本市城镇常住户籍职工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且享受与本市城镇户籍职工同等生育保险待遇。“上至产前检查和生娃住院的医疗费,下至营养补助和产假期间生育津贴,样样都包了!”

退管服务——智慧助老,贴心高效

2015年9月9号深夜,居住在人民街的独居孤寡老人颜阿姨突然感到肚子痛,持续了约3个多小时,吃药也不管用。随后她便通过GPS定位手机,接通了越秀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GPS智慧助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联系120将其送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紧急治疗,并通知了她的紧急联系人。

目前,广州市越秀区社会化退管服务机构已为每一位特殊退休老人配发了安装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机,老人如果遇到突发疾病、火灾、煤气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只要按一下GPS手机的SOS键,该区智慧助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能通过GPS卫星定位,马上查询到老人所在位置,并及时联动110、119、120等,为老人联系亲属,通知社区助老员、街道退管所等,使其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助。

……

热血写春秋——社保名片

薪火相传。30年来,广州社保人始终秉承并践行“忠诚、实干、创新、奉献”的社保精神,建功立业、勇创佳绩,涌现出众多的先进单位典型和优秀个人典型,成为广州社会保险领域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时势造英雄。在广州社保的英雄谱上,一串长长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名字,令我们肃然起敬。那一个个先进典型,像一支支火把,让后来者擎着它们,一路走来,一路点亮。

2001年,受命于广州医疗保险改革实施的前夜,张秋红走马上任广州市医保中心(广州市医保局前身)主任。她深入基层,研究制定和启动医保改革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区医保协调会制度,带领团队打响了广州医保的规范管理战、基金筹集战、宣传战、培训战;完成了2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网络建设……她是广州医保事业的拓荒者,被国家人社部批准记一等功一次。2010年,广州市医保局荣获广东省第三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殊荣。

广州市医保局越秀分局有一支年轻的经办队伍,每天接待参保群众办理业务1000多人次,在广州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参保人对分局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满意度均为100%。该分局被评为2008—2010年度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

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科秉承“五心服务”:工作要有责任心,接待群众要热心,服务工作讲诚心,咨询回答要耐心,业务处理要细心;坚持向信息化要效率,建立短信系统,及时将办理进度通报给参保人。该科先后荣获2011年度全省系统和行业“窗口之星”称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成为广州市社会保险先进集体的突出代表。

从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创建“三级工作网络”“六级包干责任制”和“五级无缝覆盖”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保参保档案影像化管理,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参保率接近100%。2012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截至2014年,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已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

一叶知秋。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既是广州社会保险系统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植根其中、滋养其中的一分子。他们身上的光芒正是广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在精气神的折射,充分展露出广州社保人的奉献精神与为民情怀。

再踏新征程——扬帆远航

继往开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善作善成一以贯之,一路高歌猛进的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必将走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经过30年的乘风破浪,广州的社会保险事业如今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将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按照“广州特色、水平适度,省会城市前列”的目标,努力构建“法制社保、全民社保、惠民社保、便民社保、安全社保、智慧社保”的社会保险体系。

法制社保——坚持法制先行,依法行政、依法经办,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推进业务经办规范的标准化建设。

全民社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全民参保登记制度,努力推进应保尽保。

惠民社保——共享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的均等化水平。

便民社保——调整优化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和资源,建立健全“网厅一体化”“全城通办”的社保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优化和强化经办服务下沉基层,努力构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圈。

安全社保——强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风险分析控制体系,健全基金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加强对骗保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完整安全。

智慧社保——加大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智慧程度,不断提升社保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信心满怀: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将实现——

参保人数方面,养老保险增加72万人,医疗保险增加100万人,失业保险增加25万人,工伤保险增加80万人,生育保险增加30万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从目前的96.63%提高到99%。

待遇水平方面,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持续增长;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统筹支付保持85%以上,实际支付率保持7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

强化基金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创新基金监督模式,应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保险经办内部控制“人工现场监督”向“数据智能监督”的转变,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全流程监管新体系。另一方面,要打造基金安全发放平台,进一步挖掘基金财务系统功能,积极扩展对外与财政、地税接口,搭建业务财务档案一体化、以社保待遇收支为核心、多维度拓展的“1+N”综合民生保障资金管理平台,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多渠道、便捷缴纳社保费及领取社保待遇,并支撑全市各类民生类待遇的社会化发放工作。

提升经办服务方面。优化和完善经办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经办队伍能力建设和素质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夯实“一个平台、两级管理、三级经办、多点服务”的经办管理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基层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基层集成服务模式;扩展网办、单位客户端等网上办理服务事项,提升社保经办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社保经办网厅一体化;推进业务全城通办,打通社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保障与人社部、广东省转移信息系统平稳对接的基础上,加强地区间的数据互享互认,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人员有序流动。

“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回首昔日的成就,广州社保人倍感珍惜;站在今天的起点上,广州社保人摩拳擦掌,豪情万丈。30岁的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永远箭在弦上,行进在途中。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秦肯定地说:“未来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广州市社会保险事业必将在新的起点、新的高度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

作者单位: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猜你喜欢
经办社会保险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