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焉在酒(下)
——“画说”最豪华的酒局“千叟宴”

2015-09-27 13:03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寿敬老清宫

■文/刘洪清

醉翁之意焉在酒(下)
——“画说”最豪华的酒局“千叟宴”

■文/刘洪清

仿《千叟宴图》

一条白色的石板路蜿蜒迂回,石板路的尽头是汉白玉砌成的台阶,正中一块巨石屏风,上面雕饰着巨龙,石阶前耸立着两尊庄严的铜狮,腰佩刀剑的侍卫威武地守立在乾清宫前。乾清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众多头戴红缨帽,身着朝服的老者三五成群,有的相互作揖,述说宦途别离之情;有的行动缓慢,或由人搀扶行走,或坐在石阶前休息。红墙左侧有一扇门,一名官员正在张罗安置瓷枕、瓷瓶、石砚及书画卷册立轴等礼品。所有的来宾皆是老态龙钟,花白的须发飘逸,但掩饰不住自豪、欣喜与期盼的神情。这是一幅《千叟宴图》,为横批,纵91.2厘米、横151厘米,画幅右上楷书一行:“乾清宫千叟宴图”,右下款署“臣汪承霈恭画”。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汪承霈乃乾隆12年(1747年)时的举人,官至工部右侍郎、兵部尚书。其父汪由敦,曾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汪承霈工诗古文,擅长书画。他的仕途经历了乾隆皇帝所谓“十全武功”(乾隆自我炫耀的十大军事功勋)的整个过程,也亲身感受了乾隆皇帝惠赐其父的荣耀。汪承霈常在宫内走动,创作了许多反映乾隆时期社会大事或宫廷生活的历史题材画,《千叟宴图》就是一幅表现乾隆皇帝宴请60岁以上离任官员和高寿平民百姓现场的作品。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数千名年老长者参加的酒宴。千叟宴始于康熙年间,盛于乾隆时期,在康乾盛世举办过4次。康熙52年(1713年)和康熙61年(1722年)康熙皇帝分别在畅春园和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老者。第一次千叟宴邀请满汉耆老多达6000多人,加上八旗老妇,超过7000人。第二次千叟宴邀请八旗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黜人员1000多人。其间,康熙皇帝赋《千叟宴》诗一首,始得宴名。后来乾隆也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乾隆50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宴会的老人有3900余人,既有皇亲国戚、前朝老臣,也有奉诏进京的民间高寿老人。席间,乾隆同官员、老者合诗作乐,赐酒进馔,奏《千叟宴乐章》等。宴毕,还给老者分颁恩赉物品,包括诗刻、如意、寿杖、朝珠、文玩、银牌等,众人行三跪九叩礼谢恩。嘉庆元年(1796年),85岁的乾隆皇帝让位后,自居太上皇帝,再次大宴全国各地高寿老人。在宁寿宫举行的千叟宴,摆列800张宴席,入席者有亲王、郡王,大臣、官员等年60以上,兵、民年70以上,入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未入座)5000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千叟宴,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在第一次的千叟宴上,有一幅对联广为流传。由于不少老者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乾隆皇帝出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老臣纪晓岚对出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两个甲子,即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但据史料考证,千叟宴里并无141岁的高寿老者,而清军1644年入关,到举办千叟宴的乾隆50年(1785年)正好是141年。当时参加千叟宴的寿星之王是109岁的恩赐进士郭钟岳、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

从周文王为“正齿位,序人伦,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举办的敬老大典——“乡饮酒礼”,到康乾盛世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千叟宴”,酒成为养老尊贤的“大使”,因此“千叟宴”也被称为“敬老宴”。此外,乾隆皇帝还增开过“三班九老宴”(年高望重的大臣分成三班,每班九人赐宴)、“宗室宴”(宴请皇族近支王公贝勒等),乾隆47年(1782年),乾隆皇帝在丰泽园举行盛大的“宗室宴”,人数达3000余人,以老人居多,此举意表达在叙亲敬老之情。■

猜你喜欢
高寿敬老清宫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清宫饽饽桌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古代长寿有哪些雅称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谁最“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