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5-09-28 07:15赵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赵冰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观察

赵冰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腔镜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胸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50.13±32.64)min, 对照组为(160.57±32.52)min,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52.11±5.66)h, 平均住院时间(11.01±3.14)d, 术中平均出血量(220.87±34.03)ml;对照组分别为(63.09±6.24)h、(15.88±4.93)d、(281.06±36.11)ml,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使用胸腔镜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 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 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癌

肺癌是当今社会较为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 且近期发病率有所增长。其中, 中老年烟民、重污染地区居民以及有肺癌遗传病家族史的人为肺癌的高发人群[1,2]。目前, 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疗法。本研究使用胸腔镜对肺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治疗, 疗效显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6岁, 平均年龄(55.23±8.02)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53.20±7.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使用开胸法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步骤包括:①使患者侧躺于术床上, 并实施全身麻醉;②于双腔气管处插管, 将切口部位定位于第4、5根肋骨之间, 于后外侧处做长为180 mm左右的切口;③进胸后, 使用手术剪将纵隔胸膜剪开, 对肺动脉、肺静脉进行解剖, 并缝扎切断相关分支;④关闭支气管, 进行肺部病变组织的切除操作;⑤将胸管继续留置, 进行关胸操作。

1.2.2 观察组 患者使用胸腔镜进行肺癌根治术的治疗。主要步骤包括:①使患者侧躺于术床上, 实施全身麻醉;②在患者腋中线第7根间做长约10 mm的切口;③将胸腔镜于切口处置入, 并通过影像观察患者肺部详细病况;④同时在腋前线第4、5肋骨间和腋后线第5、6肋骨间做切口, 其中腋前线切口长度约为50 mm, 腋后线切口长度约为15 mm;⑤纵隔胸膜的分离操作应使用超声刀, 并于分离完成后根据胸腔镜影像情况进行解剖肺门、分离相关分支的操作;⑥使用结扎手法处理切断, 使用切割缝合器将病变部位进行切割缝合操作;⑦将胸管继续留置, 进行关胸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b 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出血量(m l)平均拔管时间(h)平均住院时间(d)观察组45 150.13±32.64b 220.87±34.03a 52.11±5.66a 11.01±3.14a对照组45 160.57±32.52 281.06±36.11 63.09±6.24 15.88±4.93 t 1.52 8.14 8.74 5.59 P>0.05<0.05<0.05<0.05

3 讨论

目前, 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外科治疗等, 其中外科治疗主要为手术疗法[3]。本研究目的为观察使用胸腔镜对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从研究结果中可知,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胸腔镜对肺癌根治术进行辅助治疗, 可减少患者手术创面, 减少手术出血量,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其次, 观察组平均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胸腔镜的手术辅助下, 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治疗进程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 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症, 且减少手术创面,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 王志强, 谢宗涛, 蔡铭, 等.胸腔镜治疗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30(9):1980-1982.

[2] 刘宇, 张幸平, 吴红宇.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治疗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12, 39(13):914-918.

[3] 李昊, 钟理, 丁浩, 等.肺癌个体化治疗的现状及展望.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 2014, 30(2):196-1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72

453000 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2015-05-25]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