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2015-09-28 07:15朱建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灵敏度

朱建奎

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

朱建奎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肌标志物快速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 非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研究组患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灵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2~6 h内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的灵敏度均低于7~12 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 诊断阳性率高, 能够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推广与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检测;诊断价值

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临床检测方法, 本院选取7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7例, 女31例,平均年龄(63.7±4.5)岁。另选取同时期非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5例, 女33例, 平均年龄(63.3±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肌标志物检测, 即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 分为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两种检测方法;本次研究试剂盒为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分别于患者发病至入院的2~6 h和7~12 h时段内采集患者静脉血, 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 其中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检测说明规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单项和联合检测的检测灵敏度情况以及研究组患者2~6 h和7~12 h不同时段检测的灵敏度情况。

1.4 诊断标准 肌钙蛋白I正常值为 <0.15 ng/m l[2],CK-MB正常值为<6.0 ng/m l, 肌红蛋白正常值为<100 ng/ml,一旦检测结果中任2项超出正常区间则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中检出10例急性心肌梗死, 检测阳性率为12.8%, 研究组中检出75例急性心肌梗死, 检测阳性率为9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测灵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联合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测(P<0.05), 且研究组患者2~6 h内三者检测灵敏度均低于7~12 h,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急症, 多是由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或急性缺血所致。近年来, 患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较急, 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以及长期便秘等, 多项因素联合作用导致患者冠状动脉血液血小板聚集, 血块形成, 从而堵住冠状动脉管腔, 造成机体心肌缺血、坏死[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快, 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浑身不适、发热、心律失常等症状, 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且患者并发症较多,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及早诊断并接受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 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 常伴有结构蛋白和其他细胞内大分子释放到心肌间质, 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K-MB和肌红蛋白等, 将肌钙蛋白I释放至血液4~6 h后, 可以在血液中升高并保持6~10 d, 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 是目前临床中最理想的心肌梗死标志物。CK-MB是CK的同工酶之一, 大部分来自心肌, 是非常重要的心肌指标, 对心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大量分泌到血液当中, 并于发病4~6 h上升, 24 h达到最高点, 是临床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工具。肌红蛋白是一种氧结合血红素蛋白, 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 在急性心肌损伤时, 可最先被释放入血液中, 在症状出现2~3 h后, 肌红蛋白可超出正常水平,9~12 h达到峰值, 用于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灵敏度较高但是特异性低, 需结合其他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

总之,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心肌标志物联合快速检测, 联合检测阳性率和灵敏度均较高, 临床应用需把握最佳检测时机, 保证诊断结果科学、客观、可靠。

[1] 邓伏雪.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 36(1):135.

[2] 冯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9):840.

[3] 武晓凤.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心肌功能延迟恢复.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2(8):5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2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检验科

2015-06-03]

猜你喜欢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灵敏度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牛排“血水”不是血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牛排“血水”不是血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