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1596例产筛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流行分布

2015-09-28 07:15余志衡李萍黄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珠蛋白李萍基因突变

余志衡 李萍 黄革

广州市1596例产筛夫妇β-地中海贫血基因流行分布

余志衡 李萍 黄革

目的 通过调查广州地区产检夫妻中的β-地中海贫血 ( 简称β地贫)携带率及基因突变类型, 分析本地区β地贫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血常规、红细胞脆性及血红蛋白电泳对婚前检查、产前检查的798对夫妻(总计1596人)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 PCR-RDB法对β-地贫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在798对筛查夫妻中, 地贫阳性有505例, 检出率为31.6%。通过PCR分析, 发现6种常见类型 :βCD41-42/βN(193例)、βIVS-Ⅱ-654/βN(124例)、β-28/βN(107例)、βCD17/βN(44例)、βE/βN(14例)、βCD71-72/βN(10例)。结论 广州地区是β-地贫的高发区, 筛查阳性的标本检出率很高且类型相对集中, 明确该地区β地贫分布规律, 为更好开展产前诊断预防β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基因突变

地贫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其中, β地贫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为高发区[1], 其中β地贫在广东地区的发病率约为3.36%[2]。其发生的分子基础是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15.3位点上的人β珠蛋白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失衡。通常, 重型β地贫患儿会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 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如果无法进行有效的骨髓移植, 就只能靠输血和合理的除铁方法来维持生命。因此, 该疾病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 为了阻止重症β地贫胎儿的出生, 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十分必要的。由于β地贫患儿发病的情况和严重程度与基因突变类型和基因型密切相关, 并因此分为轻型β地贫、中型β地贫和重型β地贫。所以, 了解本地区的β地贫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β地贫基因的突变分布, 是对同为携带者的夫妇双方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基础,从而积极预防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本文对798对夫妻(总计1596人)进行地贫筛查,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广州市各区、县进行产前检查的夫妇, 其中一方或双方地贫筛查(运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分析)阳性[血红蛋白A2(HbA2)>3.5%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 fl筛查初定为β地贫阳性]。经咨询后, 其自愿进行地贫产前基因分析, 共798对夫妇, 总计1596人。

1.2 方法

1.2.1 提取DNA 抽取静脉血2 ml注入EDTA-K2抗凝管,采用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血液DNA提取试剂盒提取。

1.2.2 地贫的基因诊断 β地贫试剂盒是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贫基因诊断试剂盒。本所使用的PCR 扩增仪为美国API-PCR仪。β地贫基因诊断采用PCR+膜杂交法技术, 可检测中国人群11个常见的β地贫基因突变位点。

2 结果

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共检出β地贫基因携带者505例(见表1)。本研究中共检出13种地贫基因型, 其中携带率最高的为CD41-42/N, 达38.2%。

表1 β地贫基因型及构成比例(n, %)

3 讨论

地贫是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类血红蛋白病。全球受累人口超过 2 亿, 是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全世界发现的β地贫基因突变已有200多种。在中国, 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有34种, 上述方法检测有13种,不同地区的人群有各自的常见基因突变类型[3]。如上所述,广州地区常见6种类型已占95%以上。重型α地贫大多数在孕中晚期出现胎儿宫内死亡, 少数出生后很快死亡。但是,重型β地贫患儿只能依靠规范长期输血和应用铁螯合剂除铁治疗, 除非能够找到合适的骨髓供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目前找到合适的供体非常难, 无法成为常规治疗手段, 所以应用 DNA 分析技术对该病进行早期产前诊断并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防止重型地贫患儿出生国际上公认的首选办法[4]。在患儿未出生时, 由于该基因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所以只有低水平表达, 导致β地贫的突变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在胎儿刚出生时并不明显。胎儿出生后, β基因表达水平日益提高, 症状因而也日益明显, 呈慢性溶血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因此, 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时并无临床症状。出生后, 随着β基因的逐渐开放, 由突变引起的β基因明显受到抑制, 不能表达或很低水平的表达, 受累的纯合子患儿出现上述贫血病症。β珠蛋白基因上不同位点的突变对β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 分为β+-地贫和β0-地贫。β+-地贫仅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减少;而β0-地贫导致β珠蛋白基因功能出现完全丧失, 体内β珠蛋白链完全不能合成。

为了有效地减少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 临床采用血常规和血红蛋白分析进行产前筛查, 对于筛查阳性患者则进行基因诊断。对于双方均是β地贫的夫妇, 给予积极的孕前指导, 避免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这样对优生优育, 减少病残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地贫高发区的该项筛查存在漏诊风险, 为了减少漏诊的发生, 常建议多做地贫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有地贫基因携带者, 最好改变婚恋观念,与非地贫高发区联姻, 这可明显减少地贫发生风险。不仅可减轻医疗机构、家庭及全社会的负担和压力, 并且有利于优生优育,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目前, 在婚前、孕前做好地贫筛查, 刻不容缓, 工作意义重大, 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 提高本地区的人口质量。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92-99.

[2] 全国血红蛋白病研究协作组.20省、市、自治区60万人血红蛋白病调查.中华医学杂志, 1983, 63(6):382-385.

[3] Hardison RC, Chui DH, Giardi B, et al.HbVar:a relational database of human hemoglobin variants and thalassemia mutations at the globin gene server.Hum Mutat, 2002, 19(3):225-233.

[4] Cao A, Kan YW.The prevention of thalassemia.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3, 3(2):a0117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29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311)

510410 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所(余志衡 梁丽姬);广东省人民医院(李萍 黄革)

李萍

2015-05-25]

猜你喜欢
珠蛋白李萍基因突变
3 15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清远区儿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生情况及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微小RNA对β-地中海贫血中γ-珠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SLA:ErroranalysisofthelearnersinvocationalcollegeundertheBlendedLearningModel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一例脑腱黄瘤病患者的CYP27A1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