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09-28 07:15吴琳王红艳徐庆松阚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肝素阿司匹林血小板

吴琳 王红艳 徐庆松 阚国庆

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吴琳 王红艳 徐庆松 阚国庆

目的 探讨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双抗组(150例)和联合组(110例)。双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凝血功能情况。结果 双抗组总有效率为92.00%, 联合组为91.8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 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双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主要由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软化坏死造成[1]。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广泛应用于脑血栓治疗[2]。本研究旨在明确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双抗组(150例)和联合组(110例)。双抗组男89例, 女61例, 年龄37~78岁;联合组男66例, 女44例, 年龄38~79岁。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 弥散DWI提示急性脑梗死;②发病48 h内入院;③经MRA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明显狭窄, 且与诱发病因相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双抗组给予0.1 g阿司匹林+500 mg氯吡格雷,q.d., 10 d后停用氯吡格雷, 改用阿司匹林。联合组给予0.1 g阿司匹林+5000 U低分子肝素, q.d., 10 d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用阿司匹林。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疗效评定[4]。完全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或增加。总有效率=(完全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双抗组总有效率为92.00%, 联合组为91.82%,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 双抗组NIHS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5.39±5.62)分、(12.03±2.31)s、(216.72±76.58)×109/L、(3.67±0.83)g/L, 治 疗 后 分 别为(3.72±2.15)分、(14.69±2.45)s、(175.84±60.96)×109/L、(2.51±0.49)g/L;治疗前联合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21±5.53)分、(12.17±2.36)s、(218.14±78.02)×109/L、(3.79±0.88)g/L, 治疗后分别为(3.69±2.20)分、(14.82±2.51)s、(171.31±61.29)×109/L、(2.49±0.47)g/L。 治 疗 前, 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 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3 小结

急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失语、昏迷、吞咽困难, 部分患者伴有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阿司匹林能够扩张血管, 对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防止血栓形成, 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药物。胃肠道反应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胃黏膜损伤等。氯吡格雷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与血小板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 使血小板失活, 药理学研究证明, 氯吡格雷能够被迅速吸收,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 并经肝脏代谢。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亚硝酸分解纯化而成的, 具有快速、持续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综上所述, 双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较高, 临床可推广应用。

[1] 肖文, 李仓霞, 薛海龙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 11(3):266-268.

[2] Sreenivasulu V, Ramesh M, Kumar IJ, 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arisoprodol and aspirin in human plasma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polarity switch mode: Application to a human pharmacokinetic study.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013, 27(2):179-185.

[3] 张菊红, 郑国军.化痰逐瘀汤治疗急性梗死69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12, 34(5):673-674.

[4] 姚恺, 邬军锋, 杨晓波, 等.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9):4137-413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097

277101 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神经内科

2015-06-24]

猜你喜欢
肝素阿司匹林血小板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