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5-09-28 07:15徐万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卡维地洛心力衰竭

徐万平

徐敬海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徐万平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儿科接收手术治疗患儿, 按照投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麻醉方式, 实验组给予喉罩复合吸入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 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手术前, 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麻醉处理之后,手术中和手术后实验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对照组, 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 同时实验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短小手术治疗过程中, 对其实施喉罩复合七氟烷与氯胺酮麻醉处理, 不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 而且还能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小儿短小手术;七氟烷;氯胺酮;临床效果

小儿实施小手术过程中, 一般选择氯胺酮分离的方法进行麻醉处理, 该方法虽然价格便宜、简单易行, 但患儿一般不愿意配合, 并且容易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从而诱发呼吸抑制, 影响治疗效果。与氯胺酮相比, 七氟烷起效快、消除快、苏醒室停留时间短, 其属于新型吸入麻醉药, 可用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 并且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 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儿科接收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中男27例, 女18例, 年龄5个月~5岁, 平均年龄(2.2±0.5)岁, 患儿体重7~22 kg, 平均体重(15.4±2.5)kg;实验组中男28例, 女17例, 患儿年龄4个月~5岁, 平均年龄(2.1±0.5)岁, 患儿体重6~21 kg, 平均体重(15.5±2.5)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儿进行手术麻醉之前, 要求其禁食6 h、禁饮4 h, 然后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麻醉处理。其中实验组患儿首先肌内注射7 mg/kg氯胺酮, 并给予呼吸罩吸入6%七氟烷, 然后待其下巴达到自然松弛状态时, 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与之对应的喉罩, 随后维持2%七氟烷继续麻醉, 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 并提供纯氧吸入治疗, 待患儿清醒后拔出喉罩;而对照组首先通过肌内注射7 mg/kg氯胺酮, 然后通过静脉滴注2 mg/(kg·h) 氯胺酮和7 mg/(kg·h)异丙酚进行麻醉处理, 手术后马上停止注射。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儿童呼吸困难、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肌肉完全达到松弛状态, 患儿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 肌肉基本达到松弛状态, 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肌肉基本没有松弛, 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过程中两组患儿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对比 手术前, 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麻醉处理之后, 手术中和手术后实验组患儿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对照组,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

表2 两组患儿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对比±s)

注:手术前两组比较, aP>0.05;术中、术后两组比较, 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检测项目 手术前手术中 手术后实验组45平均动脉血压(mm Hg) 96.36±5.72a 92.52±5.85b 97.86±4.56b心率(次/min) 114.25±8.45a 106.75±11.46b 114.45±10.86b血氧饱和度(%) 97.25±1.33a 98.45±1.02b 96.86±1.68b对照组45平均动脉血压(mm Hg) 96.44±5.4288.17±4.2596.01±5.24心率(次/min)113.89±8.65117.46±12.32115.45±12.45血氧饱和度(%) 97.46±1.4599.55±1.1298.56±1.15

2.3 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麻醉处理之后, 实验组患儿仅有1例出现了轻微的呕吐、恶心症状, 而对照组患儿有8例出现麻醉不良反应, 其中2例呼吸困难、2例烦躁、4例恶心呕吐, 所有不良反应未给予特殊处理, 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七氟烷属于临床上比较先进的一种吸入式麻醉药物, 与传统氯胺酮麻醉相比, 七氟烷麻醉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芳香味、吸收和恢复快等特点, 而且诱导期患儿较平静, 术中肌松药用量小, 血液动力学较平稳, 术后苏醒快,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患儿清醒过于迅速, 可能会使其因为不适应而诱发术后情绪烦躁等不良反应。七氟烷属于含氟的吸入麻醉类药物, 在氧化亚氮及氧的混合气体中,其最小肺泡内浓度(MAC)为0.66%;在纯氧中达到了1.7%;和恩氟烷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是氟烷者的0.5。而且七氟烷半数致死浓度(LC50)/MAC明显高于恩氟烷。七氟烷的诱导时间比氟烷、恩氟烷者短, 但是三者之间的苏醒时间差别不大。麻醉期间的肌松、镇痛效应和氟烷、恩氟烷相同。七氟烷对患儿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影响明显小于异氟烷, 对颅内压、脑血流量的影响和异氟烷相似。七氟烷在患儿麻醉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 对眼黏膜刺激轻微[3]。

综上所述, 在小儿短小手术治疗过程中, 使用喉罩七氟醚和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处理,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 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降低各类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并且手术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1] 江帆.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现代医生, 2013, 14(6):97-98.

[2] 汤京伟.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当代医学, 2014, 9(6):125-126.

[3] 代涛.小儿短小手术中氯胺酮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临床分析.北方药学, 2014, 11(1):68-69.

卡维地洛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钠肽的影响

徐敬海

【摘要】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时对其B型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9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单硝酸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再给予卡维地洛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血浆B型脑钠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中应用卡维地洛对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卡维地洛;B型脑钠肽;心力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14

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冠心病所致心脏结构或功能性损害均可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 严重阶段常出现心力衰竭, 临床死亡率高, 预后不良[1]。临床检测资料显示, 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其B型脑钠肽水平亦出现明显升高, 经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后, 其B型脑钠肽亦出现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水平。本研究通过对本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住院就医的9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发现,加用卡维地洛对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血浆B型脑钠肽的降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92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入院后经询问病史、心脏彩超检查后明确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 92例患者资料均符合第8版《内科学》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如患者伴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动过缓、窦房结综合征、窦房阻滞、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休克、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对卡维地洛过敏等情况则不入选本组研究。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疲乏、无力等症, 入院治疗前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1086±245)pg/ml。92例患者中, 男53例, 女39例,年龄39~77岁, 平均年龄57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观察组男27例, 女19例, 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 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5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力衰竭表现、发病时间、伴发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明确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后, 均给予应用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速尿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等药物治疗, 入院同时进行氧气吸入、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根据情况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措施, 进行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多功能监护。对照组应用单硝酸注射剂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数, 1次/d, 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给予卡维地洛治疗, 起始剂量为6.25 mg/次,口服2次/d, 7~14 d后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满意, 根据血压情况卡维地洛剂量可增至12.5 mg/次, 2次/d口服治疗, 如疗效仍不满意1周后剂量可增至25 mg/次, 2次/d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情况及定期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方法及检测脑钠肽情况分为3级评定。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分级减轻至少2级、检测B型脑钠肽结果<100 pg/ml;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分级减轻1级、检测B型脑钠肽100~400 pg/ml;无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未减轻、脑钠肽检测>400 pg/ml或未见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26例, 有效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2.61%;观察组显效29例, 有效1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3.4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在患者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 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和体液潴留等主要临床表现。基本病因为各种原发性心肌损害, 在心脏长期负荷过重的情况下, 最终导致患者心肌功能由代偿发展为失代偿, 而冠心病、高血压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最主要病因。脑钠肽心室肌细胞合成的心源性神经激素, 当心功能不同程度下降时, 心室细胞分泌脑钠肽增加[3]。

卡维地洛药理作用为可同时阻滞α1和非选择性β受体, 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卡维地洛对突触后膜α1受体阻滞后, 使血管扩张,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对β受体阻滞后,使肾脏分泌肾素受到抑制, 肾素分泌减少,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阻断, 从而迅速地产生降压作用, 并且其降压作用可维持较长时间, 故其更适用于伴有血压升高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该药适用于轻度或中度心功能不全, 也可用于不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心功能不全者。卡维地洛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作用, 使脑钠肽分泌减少。

本临床研究发现, 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时加用卡维地洛, 可将治疗的总有效率由对照组的82.61%提高至93.48%, 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综上所述, 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时加用卡维地洛, 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95-298.

[2]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9-171.

[3] 李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6,4(2):28.

[收稿日期:2015-07-0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13

225001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2015-07-01]

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卡维地洛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卡维地洛+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分析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BNP、甲状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分析
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