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最佳使用时机探讨

2015-09-28 07:15王燕高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宫体母沛产科

王燕 高峰

欣母沛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最佳使用时机探讨

王燕 高峰

目的 寻找欣母沛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最佳使用时机。方法 15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且行剖宫产的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 各50例。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 及欣母沛250 μg, 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 感宫缩乏力时再应用欣母沛250 μg, C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 术中及术后均不应用欣母沛。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病房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 术中出血量比较, A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病房后2 h出血量比较,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显著低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 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显著低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及欣母沛250 μg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欣母沛;最佳使用时机

提高产科质量,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仍是产科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如何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的重点, 许多产后出血能在分娩前更好地预测, 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妇女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产科人群, 在产科工作过程中降低这部分人群的产后出血率, 将会大大地提高产科质量。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把欣母沛作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欣母沛的使用时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及差异, 为此,作者通过对15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进行研究,探讨使用欣母沛的最佳时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住院分娩产妇, 选取条件:①具有产后出血的易患因素:胎盘前置、粘连、植入, 子宫过度扩张、子宫肌张力低有可能导致胎盘种植部位出血。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 手术指征明确。③无欣母沛使用禁忌证。符合筛选条件共计150例患者, 分为A、B、C三组, 各50例。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期间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的患者编入A组(50例), 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的患者编入B组(50例), 2008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期间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的患者编入C组(50例)。A组平均年龄(26.8±5.0)岁, 平均孕次(2.35±0.75)次,平均产次(1.42±0.38)次。B组患者平均年龄(26.6±5.3)岁,平均孕次(2.27±0.76)次, 平均产次(1.54±0.76)次;C组患者, 平均年龄(26.4±5.8)岁, 平均孕次(2.18±0.82)次, 平均产次(1.49±0.61)次。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A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及欣母沛250 μg, 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感宫缩乏力时再应用欣母沛250 μg, C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U, 术中及术后均不应用欣母沛(当时本院尚未引入欣母沛)。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容积法及面积法计算术中出血量, 采用称重法计算至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后2 h至术后24 h出血量。统计产后出血手术干预例数及产后出血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构成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巨大儿、双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植入、肝炎、中重度贫血及宫内感染。见表1。

2.2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 术中出血量比较, A组显著低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病房后至术后2 h出血量比较, 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显著低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 h至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 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显著低于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只有1例重度胎盘早剥患者肌内注射肌注欣母沛后无效,给予B-lynch缝合止血, 1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宫腔填塞纱布及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 产后出血2例, 出血均<2000 ml。B组中4例肌内注射欣母沛后效果欠佳同时填塞宫腔纱布止血,其中1例回病房后仍出血, 再次给予1支欣母沛, 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 产后出血5例, 其中2例>2000 ml。C组术中术后均不应用欣母沛, 术中15例宫缩乏力患者给予填塞纱布, 术后2例患者再次回手术室行髂内动脉结扎(本院当时未开展介入手术), 其中1例行子宫切除术止血, 产后出血7例, 2例>3000 ml。见表2。

表1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构成(n)

表2 三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 n)

表2 三组产后出血量比较(±s, n)

注:与A组相比, aP<0.05;与C组相比, b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结扎例数 子宫切除例数 产后出血例数(≥1000 ml)A组50295.42±32.56 67.28±22.47b 59.86±83.78b01002 B组50 380.16±89.43a 73.67±38.59b 78.34±92.57b41005 C组50 389.24±93.45a161.38±94.76192.31±95.25150217回病房至术后2 h出血量(ml)术后2 h至术后24 h出血量(ml)术中需填塞纱布的例数介入行子宫动脉栓塞例数髂内动脉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预防 胎盘剥离面止血主要依靠子宫肌层的收缩压迫血管使其管腔关闭, 任何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致命的产后出血。本研究资料显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前置胎盘、子宫过度伸展等, 对于已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 产程中积极有效的医疗干预显得颇为重要。本研究显示欣母沛在产后出血前应用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显著, 当孕妇存在产后出血倾向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 对减少产后出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预防产后出血方法选择 产程中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方式为及时使用宫缩剂以对抗因宫缩乏力造成的产后大出血[1]。长期以来防止产后出血一直用催产素, 使用催产素后子宫收缩起效快, 然而半衰期较短, 仅3~4 min, 子宫下段及宫颈肌层对催产素不敏感, 且催产素用量超过40 U继续用则效果不明显而过量用药将使受体位点饱和。因此催产素在防治具有高危因素的产后出血上效果仍不大理想。而麦角新碱可引起危险的高血压, 尤其对子痫前期患者, 且目前国内无供应。欣母沛[2], 又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是前列腺素衍生物, 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批准用于治疗宫缩乏力, 肌内注射欣母沛后可引起全子宫肌肉的收缩(包括子宫下段和宫颈), 注射后30 min达到血药峰浓度, 半衰期长, 为胎盘剥离面血液凝固血栓形成、血窦关闭赢得了时间。本研究显示A、B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欣母沛防止产后出血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宫腔填塞纱布也是一种治疗术中出血的有效压迫止血法[3], 但若填塞有腔隙往往有可能发生隐匿性出血, 填塞过满又有可能导致本来已经极度拉伸、水肿的子宫肌纤维难以恢复至正常状态, 且易诱发感染。宫腔填塞纱布更倾向用于宫缩好而胎盘剥离面广泛渗血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术中、术后均不应用欣母沛, 术中15例宫缩乏力患者给予填塞纱布, 术后2例患者再次回手术室行髂内动脉结扎(本院当时未开展介入手术), 其中1例行子宫切除术止血。其产后出血明显增多, 且手术干预率上升。

3.3 欣母沛的使用时机 欣母沛能引发子宫肌群收缩, 止血效果明显。但从经济方面考虑, 欣母沛价格偏高, 难以广泛使用。本研究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病例一般选取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巨大儿(估计>4500 g)、双胎或多胎患者, 这样可避免经济成本过高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对比三组术中出血量显示:A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使用欣母沛的最佳使用时机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如此可降低产后出血量, 反之产后出血过多可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凝血因子过度消耗, 此时再应用欣母沛会导致子宫对其无反应, 达不到止血效果, 增加手术干预率[4]。

在产后出血的预防和诊治过程中, 首先要减少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发生, 这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要提高育龄妇女的整体认识,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进而降低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还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加强孕前、孕期宣教、产前保健、指导合理营养、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巨大儿、高血压、贫血、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出血率。其次要充分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积极干预第三产程, 降低产后出血量和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度, 若发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各种处理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切不可仅单纯依赖一种止血方式, 产后出血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 也可以互为因果, 积极处理产后出血, 避免进入产后出血的恶性循环, 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总之, 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及欣母沛250 μg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1] 张力, 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2): 98-102.

[2] Lamont RF, Morgan DJ, Logue M, 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emabate and syntometr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Prostaglandins Other Lipid Mediat, 2001, 66(3):203-210.

[3] 赵晓敏, 王谢桐 .宫腔纱条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2):106-108.

[4] 李力, 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7(2):99-102.

266100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15

2015-06-11]

猜你喜欢
宫体母沛产科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缩宫素联合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江山之助
先天性宫体宫颈离断成功吻合1例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71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