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效观察

2015-09-28 07:15曾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3期
关键词:依帕司传导神经

曾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效观察

曾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DPN患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2例。A组予以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 B组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显著高于B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前列地尔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麻木、疼痛以及感觉减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目前, 临床对于DPN尚缺乏特效疗法, 本院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DPN患者84例,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神经症状体征、合并精神障碍以及其他严重身体疾病者。患者中男58例, 女26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56.78±7.34)岁;DPN病程1~7年, 平均病程(4.46±1.02)年。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DPN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以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 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0.0 mmol/L。A组予以前列地尔10 μ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次/d, 同时予以依帕司他口服,50 mg/次, 3次/d, 连续用药2周。B组予以100 mg维生素B1针剂+500 μg维生素B12针剂经肌内注射, 1次/d, 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 并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运动、感觉神经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统计两组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以上;有效: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 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但提高 <5 m/s;无效: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B组的7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 且A组显著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 m/s)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1例(2.38%)注射局部疼痛,经减缓注射速度后缓解,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认为与长期高血糖水平导致多元醇代谢激活、山梨醇合成增加以及神经周围的供血障碍、血液高粘、血小板高聚等引起神经功能损害有关[2]。因此, 治疗DPN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水平, 营养神经并且改善血液微循环。

前列地尔是一种前列腺素E1拮抗剂, 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以及红细胞的聚集, 并可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从而起到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血供的作用。故前列地尔常应用于DPN的治疗[3]。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其能够调节机体多元醇代谢紊乱状态, 增强Na+-K+-ATP酶活性, 并可抑制山梨醇的合成, 用于治疗DPN能够有效防止视网膜以及神经组织细胞中山梨醇的蓄积, 起到治疗神经视网膜病变以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1,3]。基于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DPN的作用机制不同, 认为将两药联合应用可起到疗效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在常规糖尿病(DM)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 而B组仅应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 A组的总有效率达92.86%,较B照组的73.81%显著提高(P<0.05), 且治疗后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B组显著提高(P<0.05), 与夏晓英[4]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欧玉玲.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 2013, 35(12):1681-1683.

[2] 王芮.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8):2237-2238.

[3] 陈恩福.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4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2):2871-2872.

[4] 夏晓英.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0(19):55-5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3.125

221400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内一科

2015-05-28]

猜你喜欢
依帕司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神经”病友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