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面三刀的世界里活得正直

2015-09-29 03:10马德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益州曹魏陈平

马德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黄权,曾在刘璋、刘备和曹丕的手下做过事。尽管侍奉过三位主子,但好像没有谁厌烦过他。按理说,只有相当圆滑的人,才能活到如此地步。但事实上,黄权是个直筒子脾气。

黄权在益州的老大刘璋手下做主簿的时候,当时的别驾张松建议迎接刘备入蜀,帮助刘璋征讨汉中的张鲁。但黄权不同意,认为让刘备入川就等于引狼入室。刘璋没有听黄权的,结果真的被刘备夺取了益州。刘备的军队所到之处,益州的各个郡县差不多都投诚了,只有黄权管辖的广汉县紧守城门,拒不归降。直到刘璋降了,他才降。尽管老大昏庸没听他的,但是他的心里还是盛着老大。

刘备在西蜀称帝,挥师向东讨伐孙吴。黄权分析形势后,力劝刘备:“东吴人剽悍善战,再加上我们水军是顺流而下,进易退难,还需小心才是。”但刘备一意孤行,黄权便请求做先驱试探敌人,以防不测。刘备没听他的,反而任命他做了镇北将军,去防备曹魏的军队。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此役,由于江北的道路被切断,黄权无法及时退回,无奈投降了曹魏。听说黄权投敌后,刘备痛心地说:“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他对不起我啊。”于是,对待黄权的家属,依然像从前一样。

投降曹魏后,有一次,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离开蜀汉是想像陈平、韩信一样为我朝效力吗?”显然,只要黄权说句“是”,就可博得曹丕的好感。但黄权非但没有顺着说,回答得还很难听:“我是因为回蜀没路可走了,才投降了你们。像我这样的败军之将,能活命就不错了,还学什么陈平、韩信?!”

曹丕喜欢他的率直,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并加封为育阳侯,平时出行,还要他陪乘。黄权被曹魏的大领导赏识,由此可见一斑。有一段时间,有人谣传他在西蜀的家人已被害,黄权不相信。后来,刘备去世的消息传来,群臣都恭贺曹丕,唯独黄权没有这么做。

曹丕想拿这件事吓唬吓唬他,于是,传旨宣他觐见。他走在路上,骑马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着一个,黄权的部下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觉得此行肯定凶多吉少。但“权举止颜色自若”,根本没把这当回事。

就连司马懿都觉得黄权是条汉子。他曾经问黄权:“像你这样的人物蜀中还有多少?”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黄公衡(黄权),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意思是说,黄权真是个爽直的人啊,他常常以赞叹的口吻谈及你,而且自始至终都是这样的态度。

看一个人,既要看他在人前做了什么,更要看他在背后不做什么。黄权在人前,即便面对上司,也该说什么说什么,从不违心地去奉迎;在背后,无论是对失势的主子还是去世的主人,抑或是对有才华的同事,他从没有因为自己位置的改变,说昧良心的话,做违背道德的事。

《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黄权弘雅思量。”言其气度不同凡俗。当一个社会人心走向浮躁时,难免会有许多狡诈和奸猾之徒。但越是在两面三刀的世界里,就越要活得正直率真,只有这样,才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器重。

猜你喜欢
益州曹魏陈平
张负的慧眼
张负的慧眼
魏晋南北朝时期益州财富的非正常东流
Numerical research on effect of overlap ratio on thermal-stress behaviors of the high-speed laser cladding coating*
益州七友瀞园展——“益州”与“逸品”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成都市中心发现堙没千年的著名古寺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陈平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