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与跆拳道选项课的分析比较

2015-10-08 08:49马强李铁杨毅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跆拳道武术青少年

马强+李铁+杨毅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根据青少年学习跆拳道和武术的积极性差异显著这一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现场体验法,分析了跆拳道在我国青少年中风靡的原因,认为跆拳道现代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用改造传统跆拳道格斗形式为对抗性运动的形式,来达到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改革应借鉴跆拳道关于教育化、大众化、竞技化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跆拳道 青少年 武术

一、跆拳道、武术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礼仪、廉耻、忍让、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精神宗旨,尊师重道是跆拳道的精神体现,“以礼始,以礼终”是其风格特点。相关研究表明,跆拳道对大学生的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交能力、培养道德修养、提高防身与自卫能力都有深刻的影响。跆拳道外修技术、身体,内修精神、性情,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人体美、性格美、行为美、运动美、个体个性发展的美育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成长。根据对张家口学院2013级跆拳道选修学生158名调查得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这5个消极心境分量上的得分都低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在精力、自尊等积极心境分量上的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得分,这表明跆拳道对改善学生心境状态有显著的效果。杨全辉在《跆拳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还有部分高校也对开展女子跆拳道非常重视,根据福建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唐山市高校女生调查结果,都显示跆拳道练习对自身体质提高的有显著作用占40%、有作用的占63.3%。武术融纳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健身、技击、观赏、教育和经济等多种价值。

二、高校开展校跆拳道与武术的主要形式

根据相关调查,大学生参与跆拳道形式有:选项课、协会、俱乐部、培训班。大部分高校已经有了跆拳道协会,但协会的运作模式不太理想,宣传力度也不够,无论校内或是校与校彼此之间的交流也甚少,没有展现出跆拳道自身的魅力。虽然好多女大学生喜欢跆拳道运动,部分高校对女生开展跆拳道选项课也还在探索当中。目前,开展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大运会武术训练与竞赛、学校业余武术训练队、武术选项课学习、学生武术社团活动、自学自练等。根据宋亚炳在《广东省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对广东省24所学校统计:没有社团组织和有社团组织不能经常活动的学校居所调查高校数的87.5%。据了解学校业余武术训练队和学生武术社团组织都是学生的自发组织,出于学生的兴趣或学校庆典联欢等需要,偶尔进行一下短期性的训练和表演,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定性,其活动的经常性难以保持,无论是跆拳道协会,还是武术协会都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三、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课与跆拳道课的教学内容

经调查,武术基本技术占40%,套路占35%,器械占15%,实战占0%,身体素质占10%,以套路(太极拳和初级长拳)和基本技术为主要的授课内容,而实战的练习没有,武术博大精深,但武术课未能把武术传统的精华体现出来。跆拳道基本技术占40%,品势占20%,道具占15%,实战占15%,身体素质占10%,以基本的技术和品势为主,增加了实战及戴护具的练习,在内容的设置上较武术更加多样化,两者都有对身体素质的练习,可见都有一定的运动强度,符合当代大学生喜爱探索新事物的心理。

(二)对武术、跆拳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对比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武术课还是沿用了比较古板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思路进行学习,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们无法按照自身掌握的情况来进行学习,始终被动地学习,无法提高学习兴趣,使练习的效果大大降低。与武术相比较跆拳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占有较大的比重,可以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主体进行练习。由于跆拳道在练习过程非常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以学生为主进行的教学模式更为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在对教师教法满意程度的比较中,在武术课上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要低于跆拳道课上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

(三)武术与跆拳道的考核内容

在考核方式上,武术课和跆拳道课都采用理论和技能结合的方式。根据问卷回馈的信息,不同学校的理论和技能所占的比例不相同,一般都是以技能考试的分数为主。大部分学校以技能占60%、理论占40%来作为评分标准,少部分学校以技能占70%、理论占30%作为评分标准。

四、结论

在我国武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其普及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各个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借鉴韩国跆拳道在世界发展与普及过程中的有效经验,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武术教育制度的管理,建立长期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精简武术动作,增加实用功能,设计统一的武术练习服装,改善武术的教育模式与考核制度。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武术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适应大众的需求,促使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普及。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北省沧州市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14J009:《沧州市高校武术与跆拳道选项课开展情况及对策研究》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武术概念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10-13.

[2] 秦子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5-1117.

[3] 曲淑群.浅谈跆拳道运动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开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3):146-147.

[4] 高涛.大众武术与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2010(4).

[5] 王国志,王岗.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跆拳道武术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华武术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武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