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和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比较研究

2015-10-08 07:36高健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高健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抓台式出发技术和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特点与利弊,本文就针对抓台式出发技术和蹲踞式出发技术这两种竞技游泳出发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首先从预备阶段、离台阶段、入水时间和入水距离、水下滑行速度以及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两种出发技术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然后又进一步研究了两种这两种出发技术在未来的应用趋势,希望能够为竞技游泳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竞技游泳 抓台式出发技术 蹲踞式出发技术

一、抓台式出发技术与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技术动作比较

首先是,预备阶段。在预备阶段,抓台式出发技术,要求运动员的两脚要平行开立,脚距与髋轴距相近,且膝关节的弯曲度要保持在120°左右,与此同时,两脚的脚趾要紧扣台的边缘,身体弯曲成折叠状,两臂则要放松稍屈,另外,两手要保持正抓台或者是侧抓台的状态,手指要紧扣出发台的边缘。而蹲踞式出发技术在预备阶段的动作则与抓台式出发技术有着明显的不同。蹲踞式出发技术在预备阶段,要求运动员的两脚要前后开立,通常来说,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与此同时,运动员的身体弯曲,前腿的膝关节弯曲度保持在129°-151°之间,后腿膝关节的弯曲度保持在87°-128°之间,两臂放松稍屈,两手则保持在正抓台的状态,手指紧扣出发台的边缘。

其次是,离台阶段。竞技游泳运动中出发技术的离台阶段,指的是发令声响到运动员脚掌离开出发台面这段时间。在离台阶段,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虽然预备姿势的重心靠前,但是由于在离台时,双腿的蹬离角大于起跳角,因此,运动员必须采用身体屈膝团身前倒的方式来使得重心前移,此时,就需要迫使下肢肌群做退让性的动作,缩小膝关节的角度,以方便运动员的双腿发力,再加上很多运动员在离台时会出现身体后座的现象,因此,常常会造成延误启动的时间的问题;而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由于在预备阶段的前后腿位置,使得后腿先蹬,然后再蹬前腿,身体不需要前倾,因此,更有利于快速的发力,在同样的情况下离台所用的时间也会更短。

再次是,入水时间和入水距离。入水时间指的是运动员脚掌离开出发台到手指入水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入水距离指的则是运动员的入水点到出发台岸边的垂直距离。由于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在离台时,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是向下的,因此,腾空的时间较短,身体落入水中的时间也比较早。而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由于在出发离台时,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是向上的,形成的是类似斜上抛的运动轨迹,因此,其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就相对来说要稍长,身体落入水中的时间也较晚。所以,抓台式出发技术与蹲踞式出发技术两者相比较而言,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入水时间和入水距离都要小于抓台式出发技术。

四是,水下的滑行速度。两种出发技术相比较来说,由于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身体弧形腾空前移的弧度比较平,以至于身体要形成“洞式”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入水的角度比较小,所以,水下滑行的速度比较慢。而抓台式出发技术的预备姿势接洞式入水的出发腾空角度比较大,入水较深,因此,运动员在入水以后,水下滑行的速度也比较快。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抓台式出发技术一直被很多蛙泳运动员所青睐。

最后是,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由于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相对于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来说,其在出发台上时,身体的支撑面更大,因此,相对来说,出发的稳定性也要更好,也很少会出现抢码犯规的问题。

综上所述,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入水时间和入水距离都要小于抓台式出发技术,且抓台式出发技术的水下滑行速度更快,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速度和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则更为理想。

二、抓台式出发技术与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应用趋势分析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抓台式出发技术与蹲踞式出发技术各有利弊、各有优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明确两种出发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就对近些年两种出发技术在国际游泳赛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希望借此对两种技术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游泳的半决赛和决赛中,分别有37%的男运动员和40%的女运动员采用了蹲踞式出发技术。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参与200米以下的男子游泳决赛项目的共有80中,有86.25%的人采用的是蹲踞式出发技术,另外有13.75%的人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在参与200米以下的女子游泳决赛项目的80人中,有60%的人采用了蹲踞式出发技术,40%的人采用了抓台式出发技术;在2011年上海世锦赛决赛中,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男运动员仅有1人,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女运动员也仅有4人。截止到此时,就可以发现,蹲踞式出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出发技术的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未来开展竞技游泳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训练工作,重视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竞技游泳运动员对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赵红娟,仲宇,姜健.两种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2] 杨红春,陈谦,李旭鸿,王丽.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技术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01).

[3] 李磊.游泳助推器出發台上蹲踞式出发技术生物力学及入水方式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