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015-10-08 07:44吴素琴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配置人力资源优化

吴素琴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国家和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目前我国学校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打破区域间的教育分割等六项促进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措施。

關键词 体育 人力资源 优化 配置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简称HR)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约翰·R·康芒斯提出,但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有明确界定的人力资源概念是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和解释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能独立参与社会劳动(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口都称之为人力资源[1]。那应如何做到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最优化,笔者从我国目前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出发,进行浅谈。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学术资源,查阅与本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搜集整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二)专家访谈法。结合本文所需素材,通过走访、电话约谈等形式采访了数位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专家,充分了解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福建省各学校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取了第一手直接的资料,其中高校发放200份,收回150份,回收率达75%,中小学发放200份,收回175份,回收率达87.5%。并且通过网络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人数315人。

二、研究结果

(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紧张

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教师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高校的体育人力资源配置也不例外。长期以往,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大量高校体育教师资源流失,是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紧张的一大原因。

2.1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

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能力不足,年龄以及职称失衡等。在年龄结构上表现为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较多,35岁至45岁中年教师较少,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在职称上表现为副教授、教授以上的职称人员较少,缺乏学科带头人。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培养新青年教师的任务量无形中加大。

3.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共享率低

高校的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师的个人行为和教育活动。使教师仅仅是学校的教师,而非国家的教师。这就不利于体育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最终阻碍了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紧张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普及,对教师资源的需求量的增加是导致中小学体育人力资源紧张的一大主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中小学教师的薪资水平增长幅度太低,远远跟不上物价水平的增长和其他行业的薪资增长水平。这就促使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告别三尺讲台,转向其他行业。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差异,东西部之间的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存在巨大差异,表1是一份对东部三省和西部七省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状况的比较表格。这份表格通过调查东部山东、浙江、河南三省以及西部的四川、贵州、青海、新疆、内蒙等七省更为清晰的突显了东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

农村和城市之间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更为明显。由于城市和农村教师薪资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农村教师平均工资仅为2359元,而城市教师平均工资4000多元,低薪资使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他们中的年轻教师开始寻求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另外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教师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受限,农村体育教师中的50%年龄在46岁以上,而他们正在慢慢老去。当然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体育教师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教师资源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超中小型城市。

三、完善我国体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措施

(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教师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塑造者。他们对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在体育教师和学校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非计划经济体制里的教师依附于学校,是学校的附庸者。以市场为机制,以人才为导向,建立公正、公开、公平、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体育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打破区域间的教育分割,促进体育人力资源的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我国每年都有国家级、省市级、地方级以及学校级的体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这些评选出的优秀的体育人才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帮扶其他体育教师共同进步。并且以国家、省、市、县、镇为单位,将这些优秀的体育人才统一收录体育人才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定期组织这些优秀体育教师进行跨省市的体育交流和去农村偏远地区的“三下乡”活动。以此通过这些活动打破旧有的学校用人制度,促进体育教师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自身竞争力。

(三)发挥地方政府的优势,提高体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各地区、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的体育人力资源了解最为透彻,对本地区的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规模把握最为清楚。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调节作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教育现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体育人力资源分配计划,提高当地的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率,做到体育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四)提高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水平

程六生认为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结构不良、分布不均”的现状[3],因此要想实现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效能和改善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

(五)提高教师工资并建立体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很多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他们离开农村选择调入城市或健身教练、武术教练等工作,这些教师的流失源于生活所迫。要想真正留住农村体育教师,把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带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就必须把我们喊了多年的空口号落实,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工资水平。如政协委员俞敏洪提出的“農村老师的待遇一定要超过城市老师的待遇。只有通过提升待遇,才能提高农村老师的质量[4]。”另外在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工资的同时应建立特殊津贴奖励机制,促进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体育人力资源能实现最大最优的配置,避免造成体育人力资源在城市的隐性浪费。

(六)实行应急政策扶持贫困、薄弱地区。

我国的体育人力资源配置在区域间存在很大差距,在实行教师统一招考政策的同时,对那些贫困、薄弱的地区应实行应急政策,如实行定向分配、“三支一扶”的支教、特岗等,以提高体育教师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

总之,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坚持不懈。

参考文献:

[1] 韩春利.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9):88.

[2] 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61.

[3] 王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2011(09):73.

[4] 田海燕.辽宁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2015(2):100.

[5] 俞敏洪.农村教师薪酬应比城市高20%-30%[N].财经新闻.2015(3):3.

猜你喜欢
配置人力资源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