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需要回归专注

2015-10-08 19:31余华义
商界评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客店顺丰便利店

余华义

去年6月,顺丰的O2O嘿客店将颠覆传统便利店的消息不断。经了解发现,就是顺丰要做个不一样的便利店。顾客在这个店买了东西不能当场带走,只能用手机扫码支付,然后隔两天由顺丰给你送到家。

但是,顺丰用了各种时髦的词汇描述它的嘿客店——互联网思维、O2O、电商、用户体验、云端等。同时,顺丰宣称嘿客店可以实现“快递收发站+社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的三位一体功能,并以“物流+电商”的模式,打造完整社区O2O闭环等。一时间,搞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当顺丰高调地宣传了一阵嘿客店后,在我经常路过的一条街上,一家实实在在的嘿客店开张了。我很好奇地进去实地考察了一番。走进嘿客店会发现其整体布置都没有购物场所应有的氛围。没有眼见为实的商品展示,只有“广告墙”,以及几十幅商品的小海报。要知道,现在的中国人都很“忙”,高雅的画展、摄影展想把人吸引去看都是很难的。让顾客进入嘿客店,欣赏几十幅制作并不够精美的“广告作品”,让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怀疑顺丰O2O的想法。

偶尔,在嘿客店会遇到个别顾客“误入”。一般的对话场景都是这样的,“这东西怎么买?”“您拿手机扫下码,然后线上支付,填写您的住址,我们顺丰会在一两天内给您送到家。”“太麻烦了。”然后,顾客就离开了。因为经常路过嘿客店的缘故,我完全没有看到顺丰嘿客如一年前所说的那般“颠覆”。反而,顺丰嘿客的O2O尝试却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最近,很多观点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顺丰嘿客困境的原因,诸如客户属性、对O2O模式的把控、定位偏差、盈利模式等。但从宏观上而言,顺丰嘿客的困境,其实是企业盲目追逐时髦行业,偏离了自己熟悉的主业所导致的。一个企业向陌生的行业转型,既没有运营经验,又没有专业的团队,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

顺丰本身是做快递的企业,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对快递行业的游戏规则自然是非常熟悉,也建立了自身的优势。但顺丰要开嘿客店,这是一个其全然陌生的领域。顺丰之前并没有运营电商的经验,虽然其在做为电商服务的业务,但自然不会比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专业电商更了解其中的精髓。

颠覆首先得了解,嘿客店宣称要颠覆便利店,可顺丰并没有过便利店的运营经验。虽说电商O2O很时髦,可顺丰的进入,则是放弃自身优势进入一个自身并不熟悉的领域。

与国外快递巨头相比,中国快递企业的实力相差悬殊。比如美国的FedEx,年营业收入约420亿美元,公司旗下拥有30多万名员工、688架飞机、超过9万辆递送汽车。中国快递企业一旦出海,与国外快递巨头相比,无异于“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坦克的同场竞技。

其实,包括顺丰在内的国内快递企业,与DHL、FedEx和UPS等国际快递巨头相比,差距不仅仅是规模。在运用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能力、通关能力、供应链解决方案、运营管控模式、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目前,顺丰仅开通了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业务,而且这些国家的许多城市仍然无法覆盖。同时,随着越来越把自身业务往电商上靠,发力顺风优选、嘿客等业务,其开拓国际快递市场的步伐正在减速。

在快递这个市场上,顺丰还有很多细分市场、细分业务值得开拓,还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中国学生申请出国留学寄送材料,这种高达200元以上的高利润业务,牢牢地被DHL、FedEx和UPS等把持,顺丰由于网点限制无法分得一杯羹。而在国内业务上,顺丰服务优势也并未与竞争对手明显拉开。总之,在快递行业本身,顺丰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某个领域持续火爆的时候,企业家往往会有焦虑症。在互联网大热之时,中国的企业需要保持定力与专注。如今,顺丰嘿客面对困境,有人认为这是顺丰王卫为进入O2O交了10亿元学费。但我认为,这是顺丰为自身不够专注付出的代价。因为顺丰失去了本应用在快递领域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的资金储备和重要机遇期。但愿顺丰能从嘿客店这场互联网的梦中醒来,回头专注努力地去打造值得尊敬的中国版FedEx。

[编辑 周慧陶]

E-mail:zht@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客店顺丰便利店
便利店
山西顺丰鼓励有技能的快递小哥返乡创业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给汽车加啤酒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拿点鱼去喂马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给汽车加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