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育肥效果观测

2015-10-09 03:26马桂琳勤1万玛吉张潭英李红梅赵元芳宫玉霞杨江海丁考仁青1蔺成友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甘南州牦牛犊牛

马桂琳,杨 勤1,,万玛吉,张潭英,李红梅,赵元芳,宫玉霞,杨江海,丁考仁青1,,蔺成友*

(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甘肃 甘南 747000;2.甘肃省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 甘南 747000)

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育肥效果观测

马桂琳2,杨勤1,2,万玛吉2,张潭英2,李红梅2,赵元芳2,宫玉霞2,杨江海2,丁考仁青1,2,蔺成友2*

(1.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甘南综合试验站,甘肃 甘南 747000;2.甘肃省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 甘南 747000)

[目的]文章旨在为甘南州尕力巴犊牛的育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牦尕力巴犊牛、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为素材,对0~6月龄犊牛分5个阶段进行放牧兼舍饲育肥,[结果]表明:牦尕力巴犊牛与普通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体重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1月龄~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极显著( \%P<\%0.01),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 0.05);牦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 0.01) ;普通黄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普通黄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0~6月龄育肥效果好于牦尕力巴犊牛,而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育肥效果差别不大。

尕力巴犊牛;育肥;效果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2014年底甘南州存栏犏牛18.1万头,约占牛总数的14.1%。尕力巴牛是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的一代杂种牛。通常在尕力巴牛前冠以父本牛名的第一个字来命名,如用牦牛为父本叫“牦尕力巴牛”; 用黄牛为父本叫“黄尕力巴牛”。尕力巴牛是级进杂交的结果,出现“杂种解体”现象,无论公母,体型和生产性能均低于黄牛或牦牛,历来被农牧民在产后虐杀,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对尕力巴犊牛的育肥,提高了尕力巴犊牛的个体单产,加快了尕力巴犊牛的出栏,挖掘尕力巴牛的增值潜力,使畜群结构更加合理,从而缓解草场压力,使草地畜牧业、草原生态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尕力巴犊牛育肥试验研究”项目。本研究以0~6月龄尕力巴犊牛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研究过程中不断摸索这一特殊品种的饲养管理及育肥技术,为甘南州尕力巴犊牛的育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真正成为广大农牧民看得见、可学习的示范样板,促进牦牛、犏牛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在东径100°45′~104°45′,北纬33°6′~35°34′之间,海拔在1 172~4 920 m之间,平均海拔3 000 m。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高寒阴湿,四季不分明。全州草场面积272.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在草地面积中,天然草场272.08万hm2,占草地面积的99.91%,主要分布于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和合作市及卓尼县的部分地区,其中80%以上的草场集中连片。适合牦牛、藏羊养殖。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牧民收入的60%来源于畜牧业。

1.2试验对象

0~6月龄牦尕力巴牛、黄尕力巴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牛(西门塔尔♂×母犏牛自然交配所产后代牛)为研究对象。

1.3饲养管理

1.3.1育肥方法本项目整体饲养育肥6月龄,按照犊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性、能量需求共分5个阶段,按照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的饲喂标准[1]。

第一阶段:初生~10日龄。本阶段实行全乳饲喂,购买母犏牛初乳进行人工哺乳。

第二阶段:11日龄~30日龄。每头每日鲜奶喂量1 kg ,“571”犊牛精料补充饲料100 g。将“571”犊牛精料补充饲料与牛奶混合,每日分3次用奶瓶饲喂。

第三阶段:31日龄~60日龄。每头每日鲜奶喂量由1 kg 逐渐降到0.75 kg,“571”犊牛精料补充饲料由100 g 逐渐增加到150 g。每日分3次饲喂。

第四阶段:61日龄~90日龄。每头每日鲜奶喂量由0.75 kg 逐渐降到0.3 kg,“571”犊牛精料补充饲料由150 g逐渐增加到0.4 kg。每日分2次饲喂。在附近草场放牧。

第五阶段:91日龄~180日龄。每头每日鲜奶喂量由0.3 kg 逐渐停喂,“571”犊牛精料补充饲料按体重的1%进行饲喂。每日分2次饲喂。在附近草场放牧,自由采食牧草。

1.3.2放牧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制约,犊牛初次放牧时间应选择在6月1日以后(2月龄左右)。适逢当地夏秋季牧场,放牧草场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定居点,牧草充足的地段。夏季放牧应防止蚊虫叮咬而影响采食抓膘,防止牛皮蝇寄生。放牧时避开雷区,注意人、畜安全。放牧时早出晚归,延长犊牛采食时间。秋季牧草营养价值高,应延长放牧时间,采取适当走圈放牧。早上放牧时间应在10点以后,避免吃霜草[2-3]。

1.3.3疫病防治预防性防治:新购入犊牛每头每日灌服土霉素3片,连用4日,以防其腹泻。针对性治疗:对腹泻犊牛每头每天灌服肠炎康2片,连服2~3日[4]。

1.3.4驱虫6月份放牧前对犊牛进行驱虫,每头牛灌服虫克星2片。

1.4测定内容

测定犊牛初生至6月龄的体重,试验牛称重在早晨农牧户家中用秤空腹进行。测定数据详细记载,存档备查,数据均用生物统计方法处理。

1.5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经 Excel 2003 初步整理后,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9.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体重

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从初生~6月龄的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 1 可以看出,牦尕力巴犊牛与普通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体重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1月龄~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极显著( \%P\%<0.01),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0.05);牦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 0.01) ;普通黄尕力巴犊牛与改良黄尕力巴犊牛相比,初生~5月龄体重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6月龄体重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表明,普通黄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初生~6月龄体重高于牦尕力巴犊牛,而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体重差异不明显。

表1 不同品种尕力巴犊牛体重测定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尕力巴犊牛日增重在5月龄~6月龄为最大,牦尕力巴犊牛为759.67 g,普通黄尕力巴犊牛为747.67 g,改良黄尕力巴犊牛为1 016.67 g。牦尕力巴犊牛1月龄~2月龄日增重最低111.67 g,而普通黄尕力巴犊牛和改良黄尕力巴犊牛2月龄~3月龄日增重最低,分别为172.67 g和125.00 g。

表2 尕力巴牛日增重统计表   g

2.2犊牛成活率

截至试验结束,牦尕力巴犊牛死亡2头(死因为腹泻),成活率为95.56%;黄尕力巴犊牛死亡4头(3头死因为腹泻,1头由于管理不善而摔死),成活率为75%。

3 结论

3.1在相同的饲喂条件下,改良黄尕力巴犊牛从初生~6月龄体重增长最快,说明品种对育肥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杨尕旦,王敏强,赵龙泉等报道[5],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黑尕力巴 ( 黑白花公牛×母牦牛) 级进杂交的 F 2 代小母牛完全可以安全越过高山草原的寒冷枯草期,且可维护一定的日增重(平均达321g),其12月龄体重比同龄牦牛高出57.60 kg,效果十分显著。

3.2尕力巴犊牛完全依赖人工喂养,1月龄~3月龄日增重最低,是由于考虑到饲养成本,牛奶供给不足,恰逢这一阶段正好是奶料过渡期,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对饲料变化需要一段调整过程,因此出现日增重最低。尕力巴犊牛从3月龄~6月龄日增重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这是因为尕力巴犊牛3月龄左右断奶,采取放牧兼补饲的饲养管理措施,使得尕力巴犊牛营养供给充分,体重增长较快。

3.3尕力巴犊牛常见疾病主要是腹泻,本试验采取的预防性防治和针对性治疗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4由于受条件限制,本试验只对0月龄~6月龄的犊牛进行了育肥研究,针对这一品种的特殊性,应该更深入研究其他生长阶段犊牛的育肥,摸索探讨出适合甘南地区的尕力巴牛育肥的科学饲养管理模式[6]。

[1]庞生玖,石生光,姬万虎等.6月龄尕力巴犊牛饲养及屠宰指标测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 1) :45-46.

[2]陈幼春,王雅春.母犊哺育和公犊育肥[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50.

[3]刘燕华.犊牛早期断奶新招[ 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68.

[4]金东航.犊牛疾病防控技术问答[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19-155.

[5]杨尕旦,王敏强,赵龙泉等.黑尕力巴母牛冷季补饲效果观测[J].草与畜,1998,(2):15-16.

[6]杨振,庞生玖,郭丽等.尕力巴犊牛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及屠宰性能测定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 2) :94- 95.

Fatted Effect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Galiba” Calf

MA Gui-ling2,YANG Qin1,2,WAN Ma-ji2, ZHANG Tan-ying2,LI Hong-mei2,ZHAO Yuan-fang2,GONG Yu-xia2,YANG Jiang-hai2,DING Kaoren-qin1,2,LIN Cheng-you2

(1.GannancomprehensiveexperimentalstationofNationalcattleandyakindustrytechnologysystem2.Gannaninstituteofanimalscienceandstudy,Gannanprefecture,Gansuprovince, 747000)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fattening in Galiba cattle of Gannan county. 【Method】 Yak calves, ordinary calves and improved calves in Galiba were selected in this experiment, and 0 ~ 6 months calve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o graze and barn feeding fattening.【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lf birth weight bot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yak calves and ordinary yellow calves (\%P\%>0.05), but the body weight from 1 month to 5 months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in two cattle types and it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dy weight of two cattle types at 6 months(\%P\%<0.05). Moreover, the body weight from born to 6 month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yak calves and improved calves(\%P\%<0.0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dy weight of ordinary calves and improved calves from born to 5 months was no significant (\%P\%>0.05) and it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dy weight of two cattle types at 6 months(\%P\%<0.05) 【Conclusion】The effects of fattening in ordinary calves and improved calve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yak calves from 0 to 6 months, and it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s of fattening in ordinary calves and improved calves.

Galiba calves; fattening; effect

2015-03-21修改日期:2015-03-28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8);甘南州尕力巴牛育肥项目。

马桂琳(1973-),女,甘肃夏河人,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牦牛、藏羊繁育及养殖。E-mail:swycdf@163.com。

蔺成友(1974-),男,安徽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科学。

S823.6

A

1001-9111(2015)05-0019-03

猜你喜欢
甘南州牦牛犊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跟着牦牛去巡山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