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京港航“十三五”发展

2015-10-09 07:05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吴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运力吞吐量十三五

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 吴伟

近两年,我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收窄,煤炭、钢铁等夕阳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与此同时,国际航运市场受新增运力较多、全球贸易增长低于预期等影响,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未能得到缓解,整体呈现震荡下滑趋势。2014年,南京港口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积极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克服诸多困难,保障了港口生产、建设、投资等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全年南京市辖区内全港货物完成吞吐量2.2亿吨,同比增长4.4%。

一、南京港航近年发展成果

(一)港口发展

1、基础设施情况

(1)码头泊位

南京长江港口现有13个港区。内河港口6个港区。截至2014年底,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35个,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26万标准箱。以泊位等极分析,万吨级及以上泊位58个,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9个。从泊位用途分化工、金属矿石等专业泊位108个。

(2)航道和锚地

长江下游南京至长江口干线航道长357公里,为一级航道,其中南京至南通段航道维护水深10.8米。南京市内河航道里程合计630公里,包括芜申线、秦淮河、滁河等53条航道。南京长江段港口共有公用锚地8处,包括梅子洲、上元门、新生圩、栖霞危险品待泊、仪征游轮等锚地,锚地水域面积为671公顷。

2、港口岸线情况

截止2014年,南京港已利用港口岸线66公里,占规划港口总岸线的71%,其中北岸31公里,南岸33公里,江心洲2公里。已利用港口岸线中,公共码头占用32公里,临港工业及货主码头占用18公里,其他17公里。

(二)航运发展

1、运输船舶

(1)运力规模

截止2014年,南京市共有船舶1806艘,形成运力1039万载重吨。其中,内河运输船舶1223艘,运力323万载重吨,平均单船运力2618载重吨;沿海运输船舶460艘,运力324万载重吨,平均单船运力7035载重吨;远洋运输船舶113艘,运力392载重吨,平均单船运力3.5万载重吨。

(2)运力结构

按船舶净载重量分,净载重量5万吨级及以上船舶18艘,形成运力159万载重吨,分别占总量的1%和15.3%;净载重量1-5万吨级船舶192艘,形成运力437万载重吨,分别占总量的10.6%和42.1%;净载重量5000-1万吨船舶293艘,形成运力195万载重吨,分别占总量的16.2%和18.8%;5000吨级以下船舶1303艘,形成运力242万载重吨,分别占总量的70.3%和23.5%。

2、运输生产

(1)货物运量

2014年,南京完成水路货运量1.5亿吨,同比下降8.5%,占全省水路货运量的20%;

(2)货种结构

从水路货运量货种结构看,货运量超过500万吨的货种共有6个,包括石油天然气及制品、矿建材料等,水路货运量合计1.31亿吨,

3、航运相关业务

2014年,船舶修造方面实现工业总产值98亿元,同比增长8.7%。船货代理方面共有内贸船货代理公司231家,完成货运代理量3655万吨,完成船舶代理量11595艘次。船舶交易方面完成船舶交易208艘,同比增长18%,其中海船36艘,内河船172艘;完成成交总吨54万吨、成交额9.8亿元。

二、港行发展支柱行业分析

(一)石化

作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在南京市生产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14年南京石化产业实现产值3308.3亿元,同比增长0.2%,占全南京市石化产业比重的25%;石化企业生产所需的绝大部分原油通过甬沪宁和鲁宁输油管道调入,其中部分通过南京港由水路调入,部分产成品通过南京港销往江苏省内及其他地区。2014年南京港共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4781万吨,其中原油吞吐量1227万吨、成品油吞吐量1624万吨、化工原料及制品吞吐量1341万吨。

(二)钢铁

钢铁产业是南京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以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南钢”)与上海梅山钢铁有限公司(简称“梅钢”)为主体的产业基础为主体。其中南钢以精品板材和优特钢材为主,具有行业内突出的品种和技术优势。梅钢自主集成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冷轧成套生产线,整体工艺装备得到了提升,成为宝钢冷轧精品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全市钢铁产业实现产值775.7亿元,同比下降0.2%,占全市比重5.9%;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生铁1517.8万吨、粗钢1507.2万吨、钢材144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0%、15.8%和17.8%。钢铁企业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等原材料主要通过南京港由水路调入,部分产成品通过南京港销往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上游等地。2014年南京港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4112万吨、钢铁吞吐量1167万吨。

(三)电力

电力产业是南京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目前已经集聚了包括大唐南京发电厂、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第二热电厂、华能南京电厂、南瑞集团公司等一批电力生产企业和电力设备制造企业。2014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470.5亿千瓦时。电力企业生产所需的大部分煤炭通过南京港由水路调入,2014年南京港完成煤炭吞吐量5931万吨。

(四)汽车

汽车是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全市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752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市的比重为13.2%;汽车产量85万辆。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汽车通过公路和南京港滚装运输水路销往外地,2014年南京港完成滚装汽车吞吐量2.9万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前,南京市四大支柱产业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稳定性较强,短期变动的可能性较小,该四大产业对南京港行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港行应科学协调、配合好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对四大产业的发展与合理规划,为自身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三、南京港行未来发展规划建议

(一)规划引领,夯实港航发展基础

编制南京港“十三五”发展规划,修编《南京港总体规划》。统筹推进集疏运、港口、物流园区、支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发展。开展全港范围内的支持保障系统专题研究及锚地建设规划,扩建疏浚大年联检锚地。协助推进和畅洲北汊开通及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建设,确保近期实质性通达南京。

(二)整合资源,推动港航转型发展

依托基础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和长江中上游的衔接,着力吸引中上游的物流需求,大力开辟集装箱近洋航线及内贸干线,努力构建集装箱集并分拨中心。支持和鼓励航运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设备和技术,保障运输安全,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淘汰老旧船舶,优化运力结构,推进船型标准化。

(三)强化服务,提升港航发展质量

以南京港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基础,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区域合作联系会等平台的合作,与上中下游交流与联合,寻求资本和业务方面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水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制度,推动水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港口企业大力发展中转配送、流通加工服务,开展冷链、化工等专业物流业务,拓展港口物流地产,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拓展第三方及全程物流服务。

(四)改革创新,打造绿色平安港航

以环保新要求为准则,加装防风抑尘设施、在石化危险品码头加装油气回收装置、在大型电厂码头使用船接岸电设施设备。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实施港作装备节能改造、港口绿色照明建设。落实铜井港区码头雨污水收集、处理与回收利用装置要求。全面引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五)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港航发展环境

完善港口管理体制机制,出台推动港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的决策。以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的建设为契机,建设航运服务中心,引进港航企业、口岸查验单位、金融法律仲裁等服务机构,提供“集中便捷、经济高效”的“一门式”通关服务。

[1]《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部2015年4月

[2]《长江航运指数分析》交通部

[3]《南京交通统计年鉴》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4]《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猜你喜欢
运力吞吐量十三五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