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筋纹造型“菊韵壶”的美感特质

2015-10-09 12:03孟晓莉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筋纹器筋纹纹线

孟晓莉

(宜兴 214221)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心手相合的产物,它承载着独特的情感,也流露着各自不同的美感特质,虽然美这一概念并没有十分标准的规则限定,但是美却是任何一件艺术品呈现出来的最直观的视觉效果,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动人心,达到人与艺术的共鸣。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其往往流露着古朴、简约的美感,尽管现代创新理念的渗透也使得部分作品呈现出颠覆传统的审美特色,但综合而言,紫砂壶的美感特质依然建立在造型装饰和人文内容的整体结合上,它的美内外兼修,更富于底蕴,因而自古至今便颇受世人的推崇。

紫砂壶的美感特质同样因不同的壶型、不同的装饰、不同的人文内容而具备差异化,但这种美感更与制作者和欣赏者的心理定位分不开。现以筋纹造型的“菊韵壶”(见图1)为例,分析其所具有的美感特质。

图1 菊韵壶

造型是紫砂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一把壶的美感也最直接地通过造型传递出来,并进而引导人们的思绪。紫砂壶造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其丰富程度层出不穷、变化多样,光器、花器、筋纹器便是对其最主要的概括。“菊韵壶”在造型上完全遵循筋纹器的规则和特征,以万线归一的线条完美呈现出精湛的筋纹之美。

紫砂筋纹器是在光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从而在变化中形成美若流云的感觉。但是,筋纹器的制作难度相当大,讲究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等造型规则,以及精密严谨的成型烧制过程,其向来表现为一处失误则万事难补,常见的“合菱壶”、“菊蕾壶”等都是筋纹器中的经典造型。

菊花的花瓣整齐而精致,这也使其成为筋纹造型中运用十分普遍的物态形象,“菊韵壶”以菊之韵味命名,其风格表达已显而易见。此壶造型浑厚、端庄,以流畅的筋纹线展开,俯视犹如一朵朵菊花争相盛开,富有强烈的视觉动态效果,通过线条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壶钮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以筋纹线分割成十六小瓣,彼此大小比例一致,紧致而不失精巧;壶盖上鼓,边沿略呈裙边状,盖面以筋纹线分割成三十二瓣,大小对称统一,而以盖钮为中心点,则又伸展开十六片花瓣,在盖面形成浅浮雕般得立体效果,使得壶盖表现出丰富的筋纹特质;壶身呈扁圆状,鼓腹,筋纹从壶口向下伸展并形成自然收底,惟妙惟肖,筋纹仿菊瓣造型,质感柔和厚实,瓣瓣里外均匀、舒展自如,壶身同样也分三十二瓣,与壶身上下对应、严丝合缝,任意旋转均能自然扣合,寓巧于工;壶嘴与壶把虽造型简洁,但亦适当地加入筋纹点缀,犹如花梗状,将菊花造型衬托得更加淋漓尽致。“菊韵壶”在造型上深谙筋纹精髓,明暗转折、过渡有力、丝丝入扣,展现出美妙的菊花盛开的姿态,其美感特质给人以浮想空间。

“菊韵壶”格调高古、精巧雅致,其筋纹相连、风格一致,点、线、面自然一体,纹理清晰、深浅自如、起伏柔和,其胎质红润,更显光润微澜,而生动有力的造型更衬托出其强劲的生命力,给人以视觉和精神层面的美感熏陶。

近六百年的发展历史,几十代壶艺人的创造,使得壶艺日益演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历代制壶艺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虽无不艺高技精,却更善于挖掘传统文化内容,融合思想理念,触动人心,因此,紫砂壶的人文美感往往成为决定其综合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菊韵壶”以菊花为原型而展开艺术构造,汲取了菊花的人文元素,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意境之美。菊花在秋天盛开,不争春、不斗艳,洗净铅华,使人们在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里,亦能感受到由其所带来的生命气息,犹如秋日缩影,美不胜收。与此同时,自古以来,菊花就被世人视为君子风度的象征,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陈毅也有《秋菊》诗云:“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象征了高洁人品,而“菊韵壶”恰以壶艺形式巧妙引申其人文内涵,使人能够从中思悟人生,也能够真切感受到整把壶的美感特质和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筋纹器筋纹纹线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高梅花”壶的筋纹艺术之美与品格塑造
浅谈紫砂筋纹器“清趣”的制作工艺和造型艺术
香雾空蒙高海棠——浅析“高海棠壶”的筋纹器之美与花之韵
数值范围用浪纹线
浅谈筋纹器的发展
数值范围用浪纹线
数值范围用浪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