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15-10-10 14:51李良杨柳燕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李良++杨柳燕

摘 要: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正在向纵深推进,迫切需要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环保工作者。南京大学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点,发挥环境学科优势,探索了培养环境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实践表明,南京大学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以环境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为目标,是一门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环境问题往往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气候气象等多种因素,成因一般都非常复杂,使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特征,解决方法体现出多样化特征。由于既要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又要解决环境问题,该学科还具有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高度融合的特点。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系,拥有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江苏优势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围绕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环境学院创新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国际化”的教学特色和着眼于创新教育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环境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

在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国内最好的本科教学”目标下,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征,环境学院贯彻“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培养思路[1],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拓宽基础、鼓励交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经验,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对环境科学基础研究能力扎实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实行“顶天”培养;对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强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行“立地”教学;对战略布局、协调和综合决策能力强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实行“顶天立地”培养,从而为环境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

主要内容

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多阶段、多方向、多形式和多目标的培养模式,培养环境类精英人才(见图1)。

1. 辅导员、导学、班主任、导师互为一体的成长引领体系

大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和求善意识[2],正确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学院将学生的思想引领作为人才培养不可分割的内容,全院一心、鼎力营造立德树人的大环境。

加强导学体系建设。学院构建了辅导员、导学、班主任、导师互为一体的成长引领体系,为每个年级配备1名辅导员,负责通识教育内容的辅导和学生事务处理;专业分流后每个专业班配备1名班主任,负责专业体系解释、专业兴趣引导;每名学生可选定1名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导学老师,负责学生大学期间的人生引领、学业指导;学生大三开始自主选择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3],系统学习专业技能,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通过成长引领体系,关注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辅助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评价证据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营造“环院一家”育人氛围。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学生、校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南大环境人”的共同体,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学院成立了南京大学环境行业校友会,通过举办环境行业校友经验分享会、设立奖助学金和环境类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加强校友与学院师生间的交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联谊文体活动,如师生联谊运动会、迎新文艺汇演、读书节等,加强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的交流。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通过交流座谈、食堂体验、课程观摩和实验室参观,探索家校教育协同育人的模式。

2. 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4]。学院将本科教学计划分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个性培养三个模块,设计了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践训练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一是建设阶梯式的课程模块,按照基础理论方法—专业理论方法—环境类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课程模块(见图2),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二是建设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开设一系列高水平通识课、高年级研讨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是增强国际化教学,开展双语课程建设,吸引海外知名教授讲课讲学;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出国插班学习、参与国际课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学活动从国内延伸到国外。

形成菜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统一招生并进行基础培养,对高年级学生的修学实行多方向培养,已形成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工程和环境规划与管理四个培养方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因材施教,分别按照“学术类、复合交叉类和就业创业类”三类人才进行培养。给予学生多次选择机会,着力培养基础厚、能力强、有特色的环境类精英人才。

搭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5],学院“利用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开展小班化实验教学,进行特色培养”的“三箭齐发”的实验教学手段,搭建了“夯实基础、强化专业实验教学、提高应用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潜能”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6]。依托学院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开设专业技能训练、野外实践和生产实习课程,让学生深入环保企业进行学习,实现创新能力与服务社会能力培养并举。环境学院还积极开展本科生国际实践活动,实现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国内与国外良性互动。

3. 完善的创新培养链条式平台支撑体系

科研平台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水平的平台建设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环境学院探索出贯彻“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全过程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创新人才提供了完善的链条式支撑体系,形成了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和政府相辅相成的实践训练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生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