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词汇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浅析——以“埃”“氛”二字为例

2015-10-13 21:29
人间 2015年13期
关键词:褒义楚辞词义



《楚辞》词汇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浅析
——以“埃”“氛”二字为例

胡雅君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北京 100024)

摘要:本文以“埃”、“氛”二字为例,对《楚辞》中词汇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楚辞》中词汇的词义会随着词汇所具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楚辞》中词汇感情色彩的确定,对于精确定义《楚辞》中词汇的含义,充分理解《楚辞》作品的内涵和感情都非常有益。

关键字:楚辞;埃;氛;感情色彩;词义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楚辞》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充满作者浪漫的精神气质和复杂丰富的感情。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的作者们非常善于使用繁复的词语来渲染和表达情感。那么在《楚辞》作者表达的感情发生变化时,不同语境下的相同词语的词义是否也会随之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就以《楚辞》中的“埃”、“氛”二字为例,对《楚辞》中词汇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试作探析。

一、“埃”字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

从词汇感情色彩的角度出发,可以将《楚辞》作品中出现“埃”字的情况分四种进行分析。

首先是表示完全意义上的贬义色彩。这一类的包括《渔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哀时命》“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垢,一作埃)”、《九叹·远逝》“飘风蓬龙,埃坲坲兮”、《九思·逢尤》“云雾会兮日冥晦,飘风起兮扬尘埃”。前两例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具有贬义色彩,是诗人自白不愿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后两例的共同特点是都是“飘风”扬起的“尘埃”,这本不具有特别明显的感情色彩,但联系这两句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语境对于其感情色彩的影响。“飘风蓬龙,埃坲坲兮”下文是“草木摇落,时槁悴兮”,王逸注曰:“言飘风转运,扬起尘埃,摇动草木,使之迎时枯槁,茎叶被病,不得盛长也。以言馋人亦运转其言,埃尘忠直,使之被病而伤形也。”即“埃”与“飘风”都成为了摧残“草木”的凶手,此处“埃”字明显被赋予了贬义色彩,其含义可以引申为“奸佞之人诋毁忠直之士的谗言”。“云雾会兮日冥晦,飘风起兮扬尘埃”上句是“虎兕争兮于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根据语义的逻辑一致性,“云雾会兮日冥晦,飘风起兮扬尘埃”句也应是贬义色彩,且此句下王逸注曰:“众伪蔽君,如云雾之隐日,使不可得见也”,“回风为飘,以喻小人造设奸伪,贼害仁贤,为君垢秽,如回风之起尘埃也。”所以此处的“埃”字也可以隐喻为“小人贼害仁贤的言语或行为”。以上这些例句说明当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是非常强烈的贬义色彩时,“埃”字不仅意为“尘埃”,更是具有了丰富的隐喻意义,可以引申为“奸佞小人诋毁忠直贤良之士的谗言恶行”。

其次是表示中性,但带有一定贬义色彩。《远游》“绝氛埃而淑尤兮,终不反其故都”句即为此类。此句的上句是“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仿佛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主要是说明飞升的方式和飞升的速度。此句中“绝”意为“超越”,因此“氛埃”即为飞升过程中,被“超越”的一种物质。“氛埃”本身为中性词,但是联系下句“终不反其故都”,“绝氛埃”又表达了屈原希望超越远离“故都”中某些小人的感情,因而此处“氛埃”是带有一定贬义色彩的中性词。“氛,气也”,“氛埃”应是指看上去乌烟瘴气的“霾雾”。

第三是单纯的中性色彩,主要有《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句。此句下王逸注曰:“飞廉奔驰而在前也”,“扫除雾霾与尘埃也”。此句的上文是“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阳杲杲其未光兮,凌天地以径度。”“飞廉”即是“风伯”。洪兴祖补注曰:“《淮南》曰:‘令雨师洒道,风伯扫尘。’”这段文字是在描述作者仙游的方式以及仙游所见,不带有褒贬的色彩,因此此处“埃”字是作为中性词存在的,意为“尘埃”。

第四则是带有一丝褒义色彩的中性词,《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句即属于此类。此句下文为“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描述了作者游仙的方式及游仙所见,“埃风”在此处与“玉虬”等一样,都是作者游仙的“交通”工具,因此“埃风”是中性词。但由于作者往往选取美好的事物作为其游仙的工具,如“玉虬”,所以“埃风” 又具有一定的褒义色彩。据闻一多《楚辞解诂》,此处“埃”字应意为“云气”,这样才能符合屈原高大圣洁的形象。

综上所述,在《楚辞》中,当“埃”字不具有感情色彩,仅为中性词时,多意为“尘埃”;当“埃”字代表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情感,表现为贬义色彩时,多有隐喻意义,可引申为“奸佞小人诋毁忠直贤良之士的谗言恶行”;当“埃”字带有褒义色彩时,则可以解释为“云气”。

二、“氛”字的感情色彩与词义的关系

与“埃”字相似,常与“埃”连用的“氛”,在《楚辞》中也会因感情色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义。《说文》:“氛,祥气也。”许慎对“氛”的解释赋予了褒义的色彩。而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氛”在《楚辞》中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表示褒义的感情色彩。如在《离骚》中“氛”出现了三次,均是以“灵氛”的形式出现,分别是“命灵氛为余占之”、“欲从灵氛之吉占兮”、“灵氛告余以吉占兮”。“灵氛”,王逸注为“古明占吉凶者”,即是一位占卜者。由此可知“氛”在古代具有预示吉凶的功能,所以才会被作为占卜者的名字。而古人在命名时,一般都寄托美好的寓意,因此,此处作为人名的“氛”应是褒义性质的,如果加以释义的话,可以借用许慎的解释,即“祥气”。

二是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远游》“氛埃辟而清凉”,《九怀·思忠》“扬氛气兮为旌”都属于此类。前者在上文已经和“埃”一起作了分析,当为中性词。《九怀·思忠》“扬氛气兮为旌”句,王逸注曰“举布霾雾,作旗表也。”而在《九思·守志》中有一句类似的话,“扬彗光兮为旗”。“氛气”和“彗光”一样,原本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由于“旗表”在古人的生活中代表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03-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207.22

猜你喜欢
褒义楚辞词义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楚辞英译研究》评介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李铁环作品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