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河野生黄颡鱼与养殖黄颡鱼营养品质分析及比较

2015-10-13 22:24梁琍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锦江总量脂肪酸

梁琍等

摘要:对野生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及养殖的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均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97和60.61,野生黄颡鱼肌肉的ΣSFA和Σ(EPA+DHA)分别为45.29%和8.07%,养殖黄颡鱼的分别为33.38%和7.06%,显著低于野生黄颡鱼肌肉(P<0.05),而野生黄颡鱼的ΣMUFA(34.03%)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44.95%)(P<0.05),ΣPUFA的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17.66%和20.59%。

关键词: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S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8-454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8.038

锦江河地处贵州省铜仁市锦江河段,是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斑鳠(Mystus guttatu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等是主要保护对象。由于水域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过度捕捞,自然界中的野生鱼类数量急剧下降。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1,2],黄颡鱼逐渐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养殖鱼类。近年来,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方面已有一些研究[3-5],但有关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的品质差异研究较少[6]。本研究运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比较分析,以期了解黄颡鱼的营养价值,更好地开发利用黄颡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4年5月10日,从锦江河漾头河段采集野生黄颡鱼,人工养殖黄颡鱼取自锦江河段漾头黄颡鱼繁殖基地。野生黄颡鱼取样12尾,平均体重为(38.09±11.94) g,平均体长为(12.57±2.23) cm;人工养殖黄颡鱼取样12尾,平均体重为(128.87±42.60) g,平均体长为(19.29±3.25) cm。

1.2 方法

1.2.1 样品处理 将鱼从头后至尾柄前的肌肉去皮,将其切碎混匀并分成2份,一份低温烘干,供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样品分析;一份冷冻干燥,供氨基酸、脂肪酸分析。每份做3个重复。

1.2.2 指标测定 水分含量测定按GB/T 5009.3-2010法;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GB/T 5511.5-2008法;粗脂肪含量测定按GB/T 14772-2008法;粗灰分含量测定按GB/T 5009.4-2010法;按GB/T 5009.124-2003法使用Biochrom 3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除色氨酸以外的17种氨基酸含量;按GB/T 22223-2008法使用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G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脂肪酸含量。

1.2.3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根据FAO/WHO 1973年建议的每克氮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7]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出的鸡蛋蛋白质模式[8]进行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9]如下式。

AAS=

CS=■

EAAI=■

式中,aai为比较的必需氨基酸占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数;AAi为参比蛋白质中该必需氨基酸占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数。

1.2.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描述性统计值使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野生黄颡鱼肌肉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P<0.05),粗蛋白质含量野生黄颡鱼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P<0.05);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养殖黄颡鱼极显著高于野生黄颡鱼(P<0.01)。

2.2 氨基酸组成比较及营养品质评价

2.2.1 氨基酸组成比较 由表2可知,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共检测16种氨基酸(色氨酸由于水解未测定),包括了7种EAA、9种NEAA,肌肉中3种EAA(Val、Met、Lys)、6种NEAA(Asp、Ser、Glu、Gly、Tyr、Arg)的含量在两种黄颡鱼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WTAA、WEAA、WNEAA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lu在两种黄颡鱼中含量最高,分别是14.47%、12.83%,二者差异显著(P<0.05),His在野生黄颡鱼(2.35%)和养殖黄颡鱼(2.00%)中含量最少。动物蛋白质在一定程度取决于其鲜味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29%、29.04%,支链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00%、14.62%,肌肉中的WEAA/WTAA分别为41.05%和42.10%,WEAA/WNEAA分别为82.59%和72.72%。

2.2.2 营养品质评价 将表2中的数据换算成每克氮中含氨基酸毫克数后,与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和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进一步计算出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的AAS、CS和EAAI,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两种黄颡鱼肌肉部分的赖氨酸均最高,其中野生黄颡鱼中苏氨酸(Thr)、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赖氨酸(Lys)的AAS都超过1.00,说明其EAA组成比较合理。野生黄颡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Met)+半胱氨酸(Cys),养殖黄颡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亮氨酸(Leu)。EAAI能反映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蛋白质相比接近的程度,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的EAAI分别为77.97、60.61。单从EAAI来看,野生黄颡鱼肌肉部分的蛋白质品质优于养殖黄颡鱼。

2.3 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由表4可知,从野生黄颡鱼肌肉中检测到5种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45.29%,以软脂酸(C16∶0)含量最高,为31.50%;还检测到15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种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为34.03%,以油酸(C18∶1n9c)含量最高,为23.84%,10种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DHA(C22:6n3)含量最高。从养殖黄颡鱼肌肉中检测到6种SFA,总量为33.38%,以软脂酸(C16∶0)含量最高,为24.97%;还检测到6种MUFA,总量为44.95%,以油酸(C18∶1n9c)含量最高,为36.80%;10种PUFA,总量为20.59%,以DHA(C22∶6n3)含量最高,为5.79%。除了C20∶2、C22∶2和C20∶3n3 3种脂肪酸含量在两种黄颡鱼肌肉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脂肪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脂肪酸组成上看,野生黄颡鱼的ΣSFA(45.29%)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33.38%)(P<0.05),而ΣMUFA(34.03%)却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44.95%)(P<0.05),ΣPUFA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分别为17.66%和20.59%。另外,野生黄颡鱼中的Σ(EPA+DHA)总量(8.07%)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7.06%)(P<0.05)。

3 小结与讨论

3.1 锦江河野生黄颡鱼与养殖黄颡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评价

根据FAO/WHO的理想模式,组成氨基酸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大于60%就属于较好的蛋白质[10]。锦江河野生黄颡鱼、养殖黄颡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上述指标要求,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在70%以上,属于一种质量好的蛋白质。动物蛋白质的鲜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鲜味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氨基酸系列的鲜味物质有Glu、Asp、Arg、Ala和Gly,这些鲜味物质含量野生黄颡鱼比养殖黄颡鱼高,因而比养殖黄颡鱼更鲜美。Glu不仅是鲜味氨基酸,也是肝组织生化代谢中的重要氨基酸,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11]。Asp能够改善心肌收缩,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12]。支链氨基酸有保肝护肝、抑制癌细胞、降低胆固醇等功效[13]。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的支链氨基酸含量分别高达16.00%和14.62%,因此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锦江河养殖黄颡鱼肌肉中的WTAA含量77.17%,高于上海[4]64.31%,而低于四川雅安[5]79.23%;其WEAA为32.49%,高于上海23.95%,而低于四川雅安36.83%;其WDAA为29.04%,高于上海25.52%,而低于四川雅安31.14%;其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模式,但WEAA/WTAA为42.10%高于上海37.24%,而低于四川雅安46.50%;WEAA/WNEAA为72.72%,高于上海59.34%,而低于四川雅安86.9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年龄、栖息环境、饵料不同及不同鱼类对营养代谢的差异等条件变化而引起[14]。

3.2 锦江河野生黄颡鱼与养殖黄颡鱼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特点

在SFA中C16∶0含量最高,野生黄颡鱼与养殖黄颡鱼分别高达31.50%、24.97%,与其他淡水鱼类相似[15]。野生黄颡鱼的ΣSFA为45.29%,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33.38%,其ΣMUFA为34.03%,显著低于养殖鱼的44.95%,而ΣPUFA分别为17.66%和20.59%,差异不显著。医学研究证明,EPA和DHA对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16]。锦江河养殖鱼肌肉的DHA含量达到5.79%,远高于上海4.95%、四川雅安2.86%。野生黄颡鱼肌肉中的EPA+DHA总量为8.07%,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7.06%。从保健和营养来看,黄颡鱼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n6PUFA/∑n3PUFA越低对健康越有利,野生黄颡鱼肌肉中的含量为0.79,低于养殖黄颡鱼的1.48,远低于英国卫生部推荐的人类食品中∑n6PUFA/∑n3PUFA比值最大安全上限4.0。野生黄颡鱼∑PUFA/∑SFA含量为0.39,高于养殖黄颡鱼0.62,稍低于0.45最低安全限制。由以上可见,黄颡鱼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如鹓,陈振宏,姜增华.黄颡鱼池塘主养试验[J].水产养殖,2013(9):10-13.

[2] 唐德文,范红深,段春生.等,黄颡鱼“全雄1号”与黄颡鱼饲养效果对比分析[J].淡水渔业,2014,44(1):102-105.

[3] 代 鸣,姚俊杰,候俊利,等.黄颡鱼和大鳍鳠肌肉及鱼卵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6):282-285.

[4] 袁立强,李伟纯,马旭洲,等.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5):391-396.

[5] 黄 均,杨 淞,覃志彪,等.云斑、泥鳅和瓦氏黄颡鱼的含肉率及营养价值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5):990-996.

[6] 杨兴丽,周晓林,常东洲,等.池养与野生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利渔业报,2004,24(5):17-18.

[7] PELLETTPL,YONGVR.Nutritional evalution of protein in foods[M].Tokyo:United National University,1980.26-29.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2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49-234.

[9] 邴旭文,蔡宝玉,王利平.中华倒刺鲃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211-215.

[10] 李正忠.花粉、灵芝与珍珠中必需氨基酸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比较[J].氨基酸分析,1988(4):41-43.

[11] 刘纯洁,张娟婷.食品添加剂手册[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8.73-77.

12] 王哲平,刘 淇,曹 荣,等.野生与养殖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南方水产科学,2012,8(2):64-70.

[13] 陆清儿,冯晓宇,刘新轶,等.丁鱥与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比较分析[J].饲料研究,2006(3):50-52.

[14] ALASALVAR C,TAYLOR K D A, ZUBCOV E,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cultured and wild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Total lipid content,fatty acid and trace mineral composition[J].Food Chemistry,2002,79(2):145-150.

[15] 黄春红,曾伯平,董建波.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鱼头营养成分比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3):46-48.

[16] 蒋汉明,张凤珍.不饱和脂肪酸与人类健康[J].防医学论坛,2005,11(1):65-69.

猜你喜欢
锦江总量脂肪酸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锦江集团面临扩张瓶颈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