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2015-10-14 07:06赵惠娅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河南开封475000
关键词:扁桃体病毒感染持续时间

赵惠娅(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河南 开封 475000)

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

赵惠娅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中药治疗;西药治疗;EB病毒感染;免疫干预

EB病毒属于γ-疱疹病毒家族,在人群中广泛的存在,与大多数人建立了终身潜伏的状态,与鼻咽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小儿EB病毒感染是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小儿疾病,可能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恶性疾病的发生,并影响患儿的自身免疫性情况,我国临床上在对这一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但是疗效并不明显,因此应该对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探讨和分析[1-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免疫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1~15岁,平均年龄5.68岁,病程9~28天,平均病程16.9天,所有患儿均符合EBV感染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药方为:鲜芦根15 g、连翘10 g、薄荷6 g、生石膏15 g、银花10 g、柴胡10 g、丹皮10 g、黄芩6 g、夏枯草10 g、薏苡仁15 g、青蒿10 g、栝蒌15 g、僵蚕10 g、焦山楂10 g、丹参10 g、炒栀子6 g,可根据患儿治疗阶段不同调整药物,1剂/d, 2次/d,用水煎服,体重<20 kg者,100 ml/次,体重>20 kg者,200 ml/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阿昔洛韦静脉滴注,5 mg/kg/次,2次/d,匹多莫德口服液,0.2 g/次,2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后分析比较其疗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IgG、IgM、IgA治疗有效率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IgG IgM IgA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 37 7.9±0.8 1.8±0.7 0.5±0.1 86.5对照组 37 10.3±1.2 2.5±0.6 1.2±0.2 86.5

2.2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分别为(3.1±2.3)天、(3.2±2.6)天、(7.1±4.4)天;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分别为(4.5±3.3)天、(4.2±2.9)天、(9.6±5)天;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EB病毒感染在中医上属于“温病”的范畴,小儿脏腑轿内,血气未足,容易感受外邪,再加上患儿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会导致痰浊内生,胃阴不足,而毒热痰火相互铰接,痰火郁积外发导致发热,致使患儿痰热瘀结、毒热炽盛、气血壅塞、充斥脏腑,应该以清热解毒、生津护阴、化痰散疏风解表为治疗原则[3]。

在对小儿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中药治疗的过程中,鲜芦根、连翘、薄荷、生石膏、银花、柴胡、丹皮、黄芩、夏枯草、薏苡仁、青蒿、栝蒌、僵蚕、焦山楂、丹参、炒栀子等药物的使用可以达到生津护阴、化痰散瘀、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4-5]。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IgG、IgM、IgA等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退热时间、咽充血持续时间、扁桃体肿大持续时间和异常淋巴细胞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诉,在对EB病毒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治疗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各项免疫功能指标,缩短患儿各症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1] 陆婉秋.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谱及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196-3198.

[2] 易志刚.EB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03):135-137.

[3] 黄志卓,谢正德,闫 静,等.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EB病毒感染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03):181-183.

[4] 叶中绿,庞伟君,黄秀兰.EB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因子水平与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306-2308.

[5] 甄小芳,幺 远,秦丽娜,等.中药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评价及免疫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02):167-172.

R725.127

B

ISSN.2095-6681.2015.05.027.02

猜你喜欢
扁桃体病毒感染持续时间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