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2015-10-14 07:06黄骅博爱医院神经外科河北黄骅061100
关键词:神经外科血肿微创

闫 亮(黄骅博爱医院 神经外科,河北 黄骅 061100)

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闫 亮
(黄骅博爱医院 神经外科,河北 黄骅 061100)

目的 对比观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1]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约占神经外科疾病的25%。老年人血管脆弱,基础病较多,为此病的高发人群。脑出血是一类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神经外科疾病,脑内血肿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给中枢神经系统多种损害,50%的患者在发病后20多天内死亡,仅21%的患者在发病半年后能恢复自理能力,给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病得到明显的改善。我院选取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48 h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发病距离手术时间3~29 h(平均15.9 h);其中男78例,女47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标准,幕上脑出血血肿量>29 mL,幕下小脑出血血肿量>11 mL;入院对是所有患者进行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5分51例,5~8分43例,9~13分31例;其中小脑出血11例,颞叶脑出血6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额叶脑出血1例,顶枕叶脑出血3例;所有患者入院术前均常规行CT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进行CT检查血肿量情况;术后3个月后嘱患者入院复查。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所有患者经CT检查后,颅骨钻孔的位置在血肿中心及血肿量最多的CT层面且距颅骨内板最近处,且尽量避开皮层功能区。以骨孔为中心,向四周做一个长约3.5 cm的切口,再在颅骨处钻一直径约1.3 cm的骨孔。用双极电凝切开硬膜后,用一次性脑穿刺套管进行穿刺,套管内芯拔除,薄壁外套管留置用于消除脑内血肿。内镜下彻底对各角度血肿腔壁进行止血,再覆盖止血纱于血肿腔壁。手术完毕后,将引流管留置于血肿腔外,退出脑穿刺外套管,用明胶海绵堵塞骨孔,缝合皮肤。3天后拔除血肿腔引流管。

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幕上出血患者,选择血肿距头皮最近处做一直切口,切口要避开重要血管区、重要功能区。硬膜星状样切开,沿脑回方向切开皮质至血肿区,于显微镜下将血肿清除。完全清除血肿后,置管引流,采取常规方法关颅。若患者血肿清除后脑肿胀加重,则进行去骨瓣减压术。3天后,拔除血肿腔引流管;对于幕下小脑出血者,采取颅窝血肿清除加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取俯卧位,根据血肿位置于枕下旁正中行切口,钻孔并剪开硬脑膜,切开小脑皮层行血肿清除术,最后进行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并严密缝合头皮脑层与肌肉各层。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脑内血肿清除率=手术前后脑内血肿体积之差/术前血肿体积×1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恢复良好:患者生活能自理全恢复,说话清晰,行动自如;轻度残疾:患者说话清晰,下床走动仍需他人协助,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一半;重度残疾:患者生活无自理能力,说话模糊;植物状态:患者只能卧床休息,失去说话能力,完全靠他人帮助生活。有效率=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指标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h)  术中失血量(mL)  血肿清除率(%)治疗组 63 1.6±0.3* 33.1±5.2* 88.5±5.2*对照组 62 4.5±1.5 403.6±11.2 69.4±4.1

2.2 预后情况

治疗组1例患者自动出院失访,1例放弃治疗;对照组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个月后入院复查,治疗组恢复良好21例,轻度残疾18例,其余均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或死亡,有效率为63.9%;对照组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11例,其余均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或死亡,有效率为30.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3],老年人为该病的多发人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不仅可以降低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局部缺血症状,还会减少血肿分解释放的物质给体内造成的间接损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方法较多,术后预后影响也不一,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可提高神经外科治疗此病的成功率,减少预后影响,减轻疾病治疗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采用此方法可在内镜下对深部脑内的血肿进行彻底清除,无需做骨瓣[4-5],切口较小,可快速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传统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减少了常规开关颅等环节,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小了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了血肿清除率。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具有高效、快速、微创、出血少、对脑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维钊,徐莉萍.神经内镜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山东神经医学杂志出版社,2011,3(42):126-130.

[2] 李志平,牛山葱,那云山,等.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的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比分析[J].中国精神病杂志出版社,2012,45(33):357-360.

[3] 杨金俊,张建军,李莉莉.神经内窥镜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疗效[J].浙江医药学出版社,2013,55(12):568-570.

[4] 梅婷力,郭晓惠.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进展与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出版社,2014,31(69): 77-80.

[5] 季小军,顾君平.34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效果分析[J].上海临床杂志专版,2012,25(6): 75-78.

R651.1

B

ISSN.2095-6681.2015.05.078.02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